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网企业会员
2024年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
中医药多组学前沿技术应用高峰论坛
转化医学网直播间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1624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第11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奖者揭晓

2015-01-19

  中新网北京1月16日电(记者 马海燕)第11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16日在北京举行,10位青年女科技工作者获奖。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为获奖者颁奖。   获奖的10位青年女科技工作者是: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陈春英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研究员于翔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黄如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研究员...

科学家开发出改善药物运输的纳米粒子技术

2015-01-17

一种化学颗粒重排的新方法的出现,将引发更多更有效的医学疗法被开发。 Warwick大学开发的一种新方法使用了两个“亲本”纳米粒子进行相互作用,只有当两个“亲本”纳米粒子相互靠近才能引发包含在两种纳米粒子中的两种药物分子的释放。“亲本”纳米颗粒中药物分子的释放随后可能形成第三代“子代”粒子,第三代“子代”粒子包含来自“亲本”纳米颗粒的分子。 ...

清华大学《临床转化神经科学》英文杂志正式创刊

2015-01-16

  清华新闻网1月15日电 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 Translational Neuroscience and  Clinics(临床转化神经科学)杂志,经过层层遴选,成功获批2014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D类(新刊创办)项目。本杂志的创办填补了国内外神经科学领域中的转化医学问题的空白。  ...

科学家揭示引发罕见乳腺癌的遗传突变

2015-01-15

  近日,来自密歇根大学综合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开了引发罕见乳腺肿瘤-叶状瘤的遗传线索,从而为揭示叶状瘤发生的分子改变首次提供了深入的分析数据,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Molecular Cancer Research上,研究者利用新一代的测序技术对归档的组织样本进行100多个基因的分析,从而鉴别出了特殊的基因改变。  &em...

科学家开发出可监测HIV患者病情的低成本技术

2015-01-14

  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当前全球尤其是非洲地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据联合国爱滋防治组织数据显示,仅2013年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sub-Saharan African)地区生活着2470名HIV感染者,而且其中37%的患者被没有进行治疗;尽管当前全球各个组织在抵御HIV上花费了很大功夫,但是HIV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却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由于HIV药物比较...

科学家或开发出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新型靶向疗法

2015-01-13

  近日,发表于国际杂志Genes & Development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冷泉港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揭示了引发脊髓性肌萎缩(SMA)的分子机制,SMA是一种罕见的破坏性疾病,其可以引发肌无力及瘫痪,而且该疾病还是引发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相关研究或可帮助研究人员开发出针对患者的新型最佳的治疗方法。   SMA是一种...

PNAS:科学家发现对杀虫剂产生抗性的疟疾超级杂交蚊子

2015-01-13

  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论文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西非国家马里发现了两种疟疾蚊子物种的杂交种,这或许会产生一种对经杀虫剂处理过的蚊帐具有抗性的“超级蚊子”。   文章中,研究者表示,环境的人为改变,即杀虫剂的引入...

我国科学家首次解析HPV的基因整合热门位点及其潜在的基因整合机制

2015-01-13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被认为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据悉,90%以上的宫颈癌都伴有HPV感染。HPV的表型很多,其中大部分的HPV(低危型)都会在感染初期被人体免疫系统发现并清除,只有少部分的(高危型)能躲过免疫系统的稽查而潜伏在人体中长达数十年,并最终引起癌变。导致宫颈癌变的因素有很多,其中,HPV DNA与宿主DNA的整合被认为是...

“2014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候选名单 生物医药领域19人

2015-01-13

  曹雪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   28岁成为中国当时最年轻的医学教授,40岁时成为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41岁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在,作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的院长,他没有显示出脚步放缓的迹象:当选《细胞》杂志新一届编委;当选德国科学院院士;2014年又“发现”RNA病毒逃逸人体天然免疫机制,提出...

王晓东:科学家是守望人类光明的侦察兵

2015-01-12

  王晓东:河南新乡人,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41岁入选美国科学院院士,成为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跑在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最前沿,试图解密细胞凋亡的终极规律的人。201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5年对我确有特殊意义 。它距我当年离开北京去美国留学,整整30个年头。很多细节记忆犹新。哪不仅是我第一次坐飞...

Science子刊:科学家发现关键促癌基因

2015-01-08

细胞中有一种叫做TGF-beta的蛋白质,既能遏制癌症形成,又能推动癌细胞激进生长。它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这在癌症生物学中一直是个未解之谜。最近,美国密歇根大学综合癌症中心发现,一种叫做Bub1的关键基因或许能解释TGF-beta蛋白这两种互相矛盾的功能,还有望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标靶。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的《科学·信号》上。 人们已知TGF-beta是一种肿瘤抑制因子,它在对细胞...

Nature关注中国科学不端行为

2015-01-06

  根据中国重要基础科研资助机构的报道,中国对于科学不端行为的零容忍政策已开始收到成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主任杨卫(Yang Wei)在12月30日于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2014年NSFC的科学不端行为案例,尤其是剽窃和一稿多投的情况比前几年有所减少。   今年,NSFC收到了206条科研不端...

2015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政策有重大调整

2015-01-03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下称基金委) 发布了《关于 2015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下称《通告》),对于 2015 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相关事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动:   1、所有项目的申请书一律采用在线方式撰写;   2、申请人及...

《自然》主编尼克·坎贝尔:中国生命科学实力尚弱

2014-12-31

  尼克·坎贝尔是英国《自然》的执行主编,负责自然出版集团(NPG)在大中华地区的业务,在上海工作过的尼克·坎贝尔对上海和中国的科研发展观察深入,他引用《自然》杂志指数,指出中国对高水平科研产出的贡献很大,虽然有些领域如生命科学领域的实力尚需提升。而上海已经聚集了一些顶尖的科研机构和高校,为了能够和其他世界一流城市展开竞争,应当充分重视识别人才、留住人才和...

北京中医药大学回应“向《科学》花钱买版”

2014-12-31

  缘起   北中医校长在《科学》杂志发论文被指“花钱买版”   近日,一则“美国《科学》杂志专门为中医出专刊”的消息引发热议,不少人认为这是国际顶尖学术界对中医的认可,但也有声音质疑,所谓专刊只是由赞助商花钱出版的广告宣传小册子而已,与专业的学术论文毫无关系。   根据《科学》杂志官方页面显示,该专刊的主题是传...

打造离医生最近的报纸 《医学科学报》正式创刊

2014-12-31

  12月30号,由中国科学报社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共同主办的《医学科学报》在京创刊。报纸编委会由100多名医疗领域权威专家和一线医务工作者组成,受众定位为医生,旨在打造“离医生最近的报纸”。《医学科学报》刊名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科院院士陈竺应邀题写。   据悉,在目前我国就医需求质与量不断增加的现实环境下,报纸将面向广大医...

科学家发现治疗恶性胶质瘤的新基因靶点

2014-12-30

  靶向治疗是癌症治疗日益和突破性手段,其中药物或其他物质被设计成能干扰那些控制癌细胞生长和存活的基因或分子。科学家们已经确定了microRNA和一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期待开发出治疗恶性胶质瘤的新药物。   在Neuro-Oncology杂志上,科学家Luni Emdad博士领导的团队提供证据,特定microRNA——m...

施一公研究组成功背后的故事

2014-12-30

  这是一场全球生命科学领域持续数十年最激烈的赛跑,中国科学家以一次完美的撞线赢得了胜利。   2014年6月29日,英国《自然》杂志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了这个让全世界顶尖生物学家都为之一震的惊人发现。它也是罕见的,让世界顶级期刊《细胞》《科学》“疯抢”的重大成果。   “我很紧张。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召开新闻...

MCB:科学家发现可以激活免疫系统功能的新型酶类SPPL3

2014-12-30

  一项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显示,一种可以切割蛋白质的酶类SPPL3或许具有别的大才干,在SPPL3扮演的新角色中,其可以在不切割蛋白质的情况下激活T细胞,由于该酶类结构和早老素蛋白较为相似,而且后者是参与阿尔兹海默氏症的关键组分,因此研究人员认为该研究可以帮助深入理解早老素的功能,也可以帮助揭示免疫系统的控制机理。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