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网企业会员
2024年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
中医药多组学前沿技术应用高峰论坛
转化医学网直播间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1624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2014年Science 杂志亮点研究成果

2014-12-15

  Science及其子刊   [1] Science:研究揭示共生肠道微生物如何调节宿主免疫反应   根据西奈山Icahn School of Medicine一组研究人员最新完成的一项新研究证实:GM-CSF蛋白在维持肠道免疫耐受起到重要作用,蛋白缺陷会增加炎症性肠病(IBD)易感性。IBD是一种严重的疾病,...

EMBL科学家发布新荧光标记技术

2014-12-11

  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的科学家们在12月8日的《Nature Methods》上发表了一种新标记技术,为人们揭示了小鼠神经系统的更多细节。研究者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很方便的使用各种人工标记,拓展自己的研究范围,提高荧光成像的分辨率。   “这一技术能帮我们看到之前看不清楚的细节,”这项研究的领导者,EMBL的Paul Heppenstall说。“比如皮肤上毛发附近的神...

如何撰写独特的科学论文:引用,而不是抄袭

2014-12-11

科学,是共同合作努力得到的结果。现今科学家的工作是以过去几代科学家工作为基础。例如,如果没有CarlLinnaeus1以及跟随在他之后对那些成千上万种物种命名的人们,那么今天,比如当一个生态学家要发表一篇新的研究时,就不得面临试图描述森林中每一个物种。然而,我们作为科学家,在他人研究基础上进行研究时,我们必须认识到他人的工作成果,而不是将它作为自己的研究成果来发表。就如,Lin...

Ecosphere:科学家首次绘制出了人类疾病全球图谱

2014-12-10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Ecospher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首次绘制了引发人类疾病的病原菌图谱,该图谱中研究人员将世界分为许多不同疾病发生的区域。   研究者表示,依据传播媒介相关的人类疾病,世界可以被分为7大区域,这些疾病媒介都包括通过害虫进行的传播,比如蚊子传播的疟疾;而依据非病原媒介相关的...

全球500强制药公司研发科学家生存指南

2014-12-09

最近一阵筹备职业生涯讲座,和很多朋友交流,感触颇深。中国人在跨国大公司混,大多是技术出身。很多人忙碌了一辈子才发现,闷头搞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是没有前途的。漫漫职业生涯中,危机四伏,逆水行舟,稍不注意就会被踢出游戏圈子。今天抛砖引玉,和大家共同探讨专业技能之外的“虚技能”。 1. 提升价值 职业打工,你就是商品。不能创造价值就会被淘汰。技术和知识本身不是价值;提供解决方案...

干货:2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通知出炉

2014-12-09

一、项目申请 (一)项目申请接收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2015年度项目申请集中接收工作自2015年3月2日开始,3月20日16时截止(法定节假日不办公)。   2.2015年度集中接收申请的项目类型包括: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

真实的科学家:他们,就是这么有“范儿”

2014-12-08

  长久以来,公众头脑中的科学家被“定格”于这样的形象:戴着厚厚的眼镜,穿着白大褂在实验室里埋首于瓶瓶罐罐或各种奇怪的仪器之间,他们常常不苟言笑,过分严肃。总之,世人眼中的科学家大都聪明过顶,但过着单调、枯燥而寂寞的生活,似乎终其一生也不会被人理解。   另一方面,如此这般概念化、模式化的想象为科学家蒙上了一层虚幻的神秘色彩。他们似乎太过高冷,甚至不食人间烟火,以苦为乐、不...

美丽&智慧:盘点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女科学家

2014-12-05

  在性别不再成为界限的今天,不少女性投身于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中。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前中国生命科学领域里的那些集智慧与美丽于一身的女科学家们吧~   1.乔杰   乔杰,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妇产科主任、生殖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妇产科学系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生殖...

盘点2014年:中国生命科学领域5大研究突破

2014-12-04

“干细胞多能性与体细胞重编程”项目启动   9月21日,由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裴端卿研究员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干细胞多能性与体细胞重编程”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正式启动。据介绍,今年生命科学领域一共启动5个团队项目,其中4个团队在北京,另外一个团队在广州。 “干细胞多能性与体细胞重编程”创新研究群体将以多能干细胞调控网络及其定向分化机制、体细...

TIME:2014年生命科学领域四大重要发明突破

2014-12-01

时代周刊(Time)在11月21日发布了2014年各领域的重大发明突破,其中生命科学领域包括4项。这些技术除了趣味性强,且通过创新的方法向我们展示如何改善我们的健康和生活。 Pillpack线上药房 PillPack的初创药房公司核心是一个能将你的药品全部有序放进叫做“药剂包”的蓝色小盒子,它是一个带着时间日期的塑料包装。从此琥珀药瓶会被一张由药物组成的...

PLoS Genet:科学家揭示为何某些人群对HIV-1天生免疫

2014-11-30

  长期以来研究者们一直很好奇为何HIV-1可以使某些个体快速致病,难以使另外一些人群感染,近日,发表在国际杂志PLoS Genetic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开展一项HIV-1的遗传突变及其感染细胞的相关研究,揭示了HIV-1的致命弱点,为开发治疗HIV-1感染的新型疗法提供了一定的希望。   ...

曹雪涛发表《科学》社论展望我国医学科学研究

2014-11-30

      11月28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发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题为《中国创新研究》的社论。文中,曹雪涛院士着眼我国医学科学研究,分析了我国医学与健康领域目前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如何提升我国医学科学创新性研究进行了展望。   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以及人口众多和老龄化,我国疾病谱近三十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

我国科学家揭开苦味黄瓜秘密 或可合成治癌药

2014-11-30

  吃黄瓜大多数人一定喜欢那种清甜的味道,然而苦味黄瓜可能对人体更有利。近日出版的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科学》)以长篇幅论文的形式发表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员、深圳农业基因组所副所长黄三文领导完成的黄瓜苦味合成、调控及驯化分子机制研究。这项研究揭开了黄瓜变苦的秘密,或为将来开发合成治疗癌症的药物打下基础。   中国农业科学院为...

Cell Death & Dis:科学家揭示中风引发大脑损伤的分子机理

2014-11-29

  近日,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 Death and Diseas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利兹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揭示了个体大脑中风损伤的分子机制,该研究或为帮助寻找新型药物治疗中风症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希望。   当机体大脑的部分结构的血液供给被切断后就会引发中风的发作,中风往往会影响患者的记忆力,而在血液供应恢复的数小时和数...

Brain:科学家发现一个疼痛开关

2014-11-28

  最近,在神经科学领域国际顶尖杂志《Brain》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美国圣路易斯大学(SLU)的Daniela Salvemini博士及其SLU、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其他研究机构的同事,发现了一种方法,可阻断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包括化疗药物所引起的疼痛和骨癌疼痛)动物模型的疼痛通路,从而表明这是一种缓解疼痛的很有前途的新方法。   Salvemi...

科学家研发抗衰老药物称可使人获得120岁长寿

2014-11-27

  莫斯科国立大学研究员马克西姆·斯库拉切夫(Maxim Skulachev)正尝试使用新型抗氧化剂对人类线粒体施加影响,线粒体是细胞中产生能量的部分,也被视为引发衰老的主因,其与心脏病、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等疾病都有关系。   斯库拉切夫及其团队认为,人类通过线粒体对抗衰老,在技术层面上是可行的。斯库拉切夫称自己不相信人类能活到8...

盘点:2014年生命科学十大新进展

2014-11-26

每年年底,各个大型学术机构都会公布自己的科学大事记。《科学》杂志已经就这个问题开始热身,并让普通读者投票。 投票网址:http://breakthroughs.sciencemag.org/?intcmp=NEWS-COLLECTION-PROMO-btoty2014 这些内容虽然不都会最终上排行榜,但也有一定参考价值,至少是被《科学》作为候选科学大事,这里简单介绍几...

2015年全球健康和生命科学的七大趋势

2014-11-26

  由于空前的互联性、不断变化的人口特征、新兴市场专利申请数量的可观增长以及全球制药需求的转变,美国的医院领导层、政策制定者、制造商、发明者和医师们必须知道2015年及以后的发展方向。根据仲量联行(JLL)的《2014年全球生命科学集群研究报告》(2014 Global Life Sciences Cluster Report),以下列出了2015年你需要知道的七大趋势。...

2014年生命科学行业大奖揭晓

2014-11-25

11月18日,2014年度生命科学行业大奖(Life Science Industry Awards)揭晓。此次大奖表彰了在28类产品和服务中表现最佳的生命科学供应商。 其中,赛默飞可以说是最大赢家,不仅被授予“2014年市场领导奖”,还独家坐拥其他5项大奖,其最新收购的Life Tech贡献了其中的4项。Becton, Dickinson凭借其在细胞研究方面的...

英国资深科学顾问力挺“一父两母婴儿”

2014-11-24

英国是世界上含有“一父两母”三人遗传物质的人工授精技术的首创和倡导者,该技术在英国公共调查中也得到了民众的普遍支持,当然也有人对该技术提出了质疑。据英国《独立报》11月21日报道,英国资深科学顾问力挺目前尚具争议性的“线粒体移植技术”,认为“一父两母婴儿”所带来的益处很可能超过其风险。 英国人类受精与胚胎管理局(HFEA)专家小组成员罗宾·拉威尔-拜基教授和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