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网企业会员
转化医学产业大会
ASO在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进展线上研讨会
转化医学网直播间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29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JAMA子刊】“最温柔的慢性自杀”——久坐、缺乏运动,与癌症幸存者死亡风险增加有关

2022-01-12

(HealthDay)——战胜癌症是一项巨大的壮举,但幸存者如何生活也会影响他们的寿命。一项新的研究表明,那些久坐不动的人比那些经常运动的人更有可能死于癌症或其他任何原因。 2007年至2014年参加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的癌症幸存者的数据显示,每天坐着超过8小时的不活动的癌症幸存者死亡风险最高。 “那些没有达到《美国身体活动指南》(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至高强度...

【Cell子刊】诺奖得主新研究:关闭细胞“自杀”基因是癌症耐药罪魁祸首!

2020-09-07

  一旦负责凋亡的”自杀”基因无法正常发挥作用,细胞将可能无限增值,最后形成癌组织。近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负责关闭细胞天然“自杀”信号的基因可能是导致乳腺癌和黑色素瘤细胞对免疫疗法耐药性的罪魁祸首。   该研究发表在《Cell Reports》杂志上。题为“BIRC2 Expression Impairs Anti-C...

【研究】自身的“自杀开关”触发会导致黑色素瘤细胞死亡

2020-04-09

百年研究所的科学家报道了一项对抗黑色素瘤的新策略,黑色素瘤是一种最危险的皮肤癌类型,造成澳大利亚每年大约1700人死亡。 可以使用药物来抑制两种不同的蛋白质。研究人员发现这两种蛋白质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当细胞不再需要时发生的细胞自我毁灭的过程)可能会有效杀死黑色素细胞。 这项新的治疗策略有可能使一群对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没有反应的黑色素瘤患者受益。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

【关注】喝酒不仅相当于慢性自杀,还会使人“变傻”!

2019-12-19

临近年底,各种酒局纷沓而至,尽管有喝酒伤身的标语时刻警醒,但仍然阻挡不住各类酒局对诸多酒鬼的诱惑。去年,《柳叶刀》更是发表了一项来自法国的超过三千万人的回顾性研究:大量饮酒是所有类型痴呆的主要风险因素,并且与早发性痴呆之间的关系更为明显。回顾性研究可能没有足够的说服力,饮酒导致痴呆的机制也仍是未解之谜。而近日,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新研究为我们揭开了背后的...

PNAS:颠覆!阻止癌细胞“自杀”竟可阻断癌转移!

2018-08-24

作者:Ruthy,Zoe 导  读 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有约800万人死于癌症。肿瘤在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几乎不可避免地会通过多种途径,将癌细胞播散到周围淋巴结和其他器官。这些癌细胞很快“另起炉灶”,发展出更活跃的运动性、更强大的耐药性,更丰富的新生血管,同时对宿主免疫系统产生极大抗性,这是恶性肿瘤患者最大的致死因素。因此,克服肿瘤转移成为延长癌症...

人类首次发现细胞“死亡之波”:每分钟30 微米速度,启动自杀模式!

2018-08-15

也许日子看似每天都是一样的波澜不惊,但你体内的细胞们却一刻都不曾停歇的上演着要死要活的宫斗大戏。有的拼了命的增殖,寻求永生,而有的却要自我了断,选择“狗带”。 对于后者,听起来恐怖又丧气,但正是细胞这一主动赴死的选择,即细胞凋亡(apoptosis)的发生,保证了生物体的发育成熟以及细胞、器官的稳态平衡。 图| James F...

精准医疗:从检测到治疗,为有自杀倾向患者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2017-08-16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IU)医学院科学家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表示,他们创建了一种基于生物标志物评估个体自杀倾向的新方法。 此外,研究人员还展示了两个应用程序的工作机制,一个评估自杀风险,另一个用于测量焦虑和抑郁情绪,app旨在提高测试的精度,并针对患者提出适合的生活方式,心理治疗方式以及其他干预措施。 该研究小组还指出,接下来他们将开发一系列预防自杀的药物。 研究成果...

癌细胞增殖遇“克星”,基因修饰迫使其“集体自杀”!

2017-03-28

即便是最常见的癌症治疗方案也会为患者带来难以避免的化疗伤害。对于胰腺癌和其他侵袭性癌症的患者来说,现状则显得更为严峻,目前尚不存在任何一种癌症疗法针对胰腺癌等恶性癌症具有疗效。 近日,一批来自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TAU)的科学家发现了三种能够在癌细胞分裂时将其快速杀死的蛋白质。 这项由TAU萨克勒医学院Malka Cohen-Armon教授领导的研究发现一些蛋白质可以在癌细胞有丝分裂期...

What?新方法可以让肿瘤细胞自杀?

2016-11-26

     肿瘤发展和生长过程中,由于肿瘤的快速生长,导致血管输送的营养及氧气都不足,这就促使肿瘤细胞进化以适应低氧环境。为了在低氧环境中存活并生长,肿瘤细胞会合成更多的缺氧诱导因子1(HIF-1)。HIF-1可以通过感知氧水平的降低促进细胞功能发生一系列改变,包括改变代谢方式、发送促进新血管生成的信号等,因此目前认为低氧环境中肿瘤主要依靠HIF-1的功能而存活生长。   基于此,南安...

华西医院原院长石应康自杀辞世

2016-05-12

  知情人士透露,华西医院原院长石应康于昨日下午跳楼身亡;1993年至2013年,石应康曾执掌华西医院长达二十年,医改创新曾是其退休后人生目标。   知情者向财新记者透露,石应康昨日是从20楼跃下身亡。据称,华西医院近期被纪委巡视。   “他身体确实有各种问题,这是实情,最近纪委在查也是事实,但绝没想到会这样。...

存在“自杀基因”?美媒称自杀五大谬论令人惊愕

2016-05-09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5月6日报道称,人类至今仍未完全揭开自杀之谜。由于缺乏完整而深入的研究,关于自杀以及自杀身亡者的错误看法越来越多。   1.目前自杀已成流行病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上月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的自杀率在1999年至2014年间有所上升。许多新闻媒体称之为“流行病”。   这些报道在多个方面具有误导性。自杀既非疾病也不传染,所以并不符合流行病...

自杀式基因治疗:让前列腺癌细胞“自杀”!

2015-12-16

  休斯顿的研究人员最近进行了一项长期临床试验,发现通过联合“自杀式基因治疗”与放疗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前列腺癌。所谓“自杀式基因治疗”是一种新的技术,通过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基因进行修饰,使患者的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并攻击癌细胞。   该研究在线发表于12月12日的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上。  &ems...

病人自杀后医生如常睡去,他说:我只能如此,因为......

2015-11-12

  很多人都会责怪医生在给自己或亲人看病时过于冷漠,但其实这样的超理性,也是医生的一种自我心理防御。   从爷爷生病到去世的几年间,我反复体验着一种心情:爷爷在医院像物品一样被摆弄,被过于客观地对待,原来我心中的爷爷在医生们眼中如此“寻常”,我生命中的“厚重”在他们眼中那么“轻薄”,我不由得从极度悲伤的心情中生出了愤怒。然而医护人员和殡...

减少自杀:“预测”还是“预防”?

1970-01-01

  研究要点:   不表达自杀观念不意味着患者不会采取自杀行为;很多因素可导致高危患者否认存在自杀观念;人们需要开发更为完善的自杀风险构架模型。   圣地亚哥――根据发布于美国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大会的一项报告,自杀评估及构架应聚焦于“预防”自杀,而非“预测”。 &...

南通大学附院医生跳楼身亡:一个月两起医疗人员自杀事件

1970-01-01

一个月来两起医务人员自杀事件 今天凌晨,本市虹桥路上怡安花园小区2X幢,一名中年男子从顶楼跳下,送医院抢救无效身亡。 据了解,死者姓仇,45岁左右,是南通大附院放疗科的一名副主任医生,其妻子也是一位医疗工作者。他家住在五楼,凌晨他从顶层阁楼跳下。 仇某早年毕业于南通医学院,2003年南通大学硕士毕业,刚刚又获得博士学位,事业有成,平时对...

官方发布周晓辉医生自杀情况说明

2015-04-02

  今天下午16:04分,新浪微博@四川省人民医院官方发布《对我院周晓辉医生自杀情况的说明》,12分钟后,微博认证医生@成都下水道发文,称:“四川省医院周晓辉医师自缢身亡轰动全国医疗界,我与省医院及成都媒体圈的朋友沟通,医院的官方说法与广为流传的微信刷屏有差异,所以没有对此事作过多评价。只是希望医院官方不要讳莫如深,尽快公布真相,对麾下员工,爱,不重,不生婆娑;思,不一,不生净...

医院维稳后,患者连锁自杀……

2015-02-26

  作者:青野   2009年3月21号下午2时16分,一名59岁身患肝硬化腹水晚期的男性患者从二楼内科病房的窗口跳下,当场死亡。需要说明的是,该内科护士长以及其他医护人员每天与其交流,该患者从未透露半点轻生意念,并且因常年住院,与医护人员很熟悉,医患关系也很融洽。自杀前5分钟,护士还巡视病房,与之交谈。自杀事件后,其家属10余人抬着尸体在医院大门燃放...

空气污染与男性自杀风险升高相关

2015-02-13

  Amanda Bakian博士及其同事发现,化学和气象变量是自杀的风险因素。研究人员探究了这些风险因素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中是怎样起作用的。该研究基于Bakian博士2014年4月的成果:空气污染物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氮与高自杀风险存在联系。   研究人员发现,盐湖城2000年至2010年间居民自杀风险增加与短期暴露于二氧化氮和可吸入...

父母的自杀行为会传染给子女

2015-01-27

  通过深入而富于前瞻性的研究,科学家发现,父母的自杀意图将会对其子女的自杀行为产生直接影响。甚至,这种自杀行为史也会对其后代造成一种家族遗传性的情绪障碍。   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的戴维·A·布伦特(DavidA.Brent)博士领导的团队表示,“在这个高风险的纵向研究中,我们发现父母的自杀意图将会使其子女的自杀倾向上升五倍,甚至造成...

走进自杀医生的世界

2014-12-11

在美国,每年有400多名医生因自杀而死去(每年都折损一整个医学院的医生数),自杀率是普通人的2-3倍。而中国医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近8%,医学院入学照上的一些年青的脸庞,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让他们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为何我们将20来岁时、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用来学医?这一定是有缘由的。我们想做出一点改变,想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想要拯救生命。但为什么最后,有些医生却为自己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