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572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Cell抢先发布:这种蛋白酶抑制剂可能对新冠病毒有效
导言:截至目前,新冠病毒尚无确认有效的抗病毒疗法,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与SARS病毒的相似性并通过ACE2受体进入人体细胞,那么,是否可以通过抑制SARS病毒进入细胞的方法来套用于新冠病毒上呢? 昨日,顶尖学术杂志《Cell》在线发表了一篇关于新冠病毒的论文,细胞水平上揭示了新冠病毒入侵细胞所必需的关键蛋白,并且有一种上市蛋白酶抑制剂...
PNAS:痴呆?帕金森?说不定是大脑缺了这个蛋白!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当今社会日趋严重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老年痴呆症(AD)、帕金森症(PD)已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万事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但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至今众说纷纭,有效的治疗方法扑朔迷离,研究长期桎梏于困境。近日,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造成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大脑中异常蛋白斑块的罪魁祸首——缺失PI31蛋白。他们指出,这种蛋白的缺失可引发两大问题,不...
《BMJ》:超25万名临床样本分析,肌钙蛋白精准预估不同年龄层死亡风险!
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坏死的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危险分层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肌钙蛋白测定已被美国和欧洲指南列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生物标志物。现有研究表明,肌钙蛋白增加的幅度是影响一定范围内的肌钙蛋白水平相关死亡的直接原因。然而,关于不同年龄层肌钙蛋白水平的变化对死亡率的影响却鲜有研究,且对于小幅度升高的肌钙蛋白水平,目前临床并没有达成共识的相应处理措施,这极大影响了该类...
大脑中的“家贼”难防!这个蛋白竟是肿瘤脑转移的幕后黑手!
近年来,肿瘤脑转移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约30%的全身恶性肿瘤最后可发生脑转移。脑转移瘤的形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4~8个月,且多数肿瘤脑转移的机制未完全明了,使得有效的治疗手段依旧欠缺。 近日,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和纽约长老会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潜伏于大脑中的“家贼”——CEMIP蛋白,其可有效促进大脑...
《Cancer Cell》:基于多蛋白复合物的癌症精准治疗范式,有望攻克一半以上的肿瘤
蛋白质是细胞功能的执行者,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通过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参与基因调节、基因表达、信号传递、代谢及周期调控等各个环节。在肿瘤恶化过程中,细胞中蛋白质互作网络会发生改变,然而,目前并没有针对这种变化的诊断工具。 近日,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建立了针对多蛋白复合物(epichaperome)...
《Nature》:高盐通过影响tau蛋白导致痴呆,重口味爱好者要警惕了!
中国作为食盐大国一直都榜上有名,然而,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Nature》上的文章却给我们重重一击:文章指出,高盐饮食会导致大脑中tau蛋白的改变,进而对大脑认知功能产生负面影响,而维持低盐饮食则可延缓痴呆的发生。 去年发表在《Nature》子刊的某项研究表明:高盐饮食会显著减少小鼠脑部的血流量,进而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具体来讲,高盐饮食导致小肠细胞释放分...
临床蛋白组重磅!世界首个绝对定量检测肿瘤新生抗原平台推动肿瘤治疗向全面个性化前进!
近日,一项刊登在 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 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和 美国 Complete Omics 临床多组学公司的科学家报道了世界首个绝对定量检测个体特异性肿瘤新生抗原 (Neo-antigen)的临床蛋白组应用平台。这项技术或能在目前广泛商业化的癌症患者肿瘤基因组测序服务 的基础上打开面向肿瘤患者个体化和个性化治疗的...
让癌症治疗更精准---从癌症蛋白基因组学说起
据神刊杂志CA(影响因子:245)发布的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1],2018年全球范围内预计有1819万癌症新发病例和960万癌症死亡病例。整体而言,肺癌是最常见的癌症类型(占整体的11.6%),也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占癌症总死亡数的18.4%)。对于发病率,女性乳腺癌(女性11.6%)、结直肠癌(10.2%)、前列腺癌(7.1%)是占比靠前的癌症。对于死亡率,结直肠癌...
Science子刊:深挖“双面蛋白”沦为肿瘤免疫逃逸帮凶的真相
在肿瘤形成初期,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可识别肿瘤细胞并将其特异清除,但仍有部分肿瘤细胞可避过免疫监控存活下来,并进一步发展和转移,这就是肿瘤免疫逃逸。该过程是肿瘤形成的关键,相关机制研究已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突破口。近日,剑桥大学和巴塞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条肿瘤免疫逃逸的关键通路,将T细胞呼吸功能受损与免疫抑制紧密联系起来,而在该过程中,著名的“双面蛋白”——TGF-β...
Cell重磅!樊嘉/周虎/高大明团队携手至本揭秘肝癌多维蛋白组学最新成果!
2019年10月3日,国际顶尖期刊《cell》(SCI影响因子 36.216)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团队、中科院药物所周虎研究员团队、中科院生化与细胞所高大明研究员团队、美国“登月计划”临床蛋白质组肿瘤分析协作组(Clinical Proteomic Tumor Analysis Consortium, CPTAC)与至本医疗科技合作的关于中国乙肝病毒阳性的肝细...
抑癌?促癌?这个蛋白还有两副面孔!
乳腺癌是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数据显示50%的患者在治疗后5年内出现复发导致治疗失败,其中远处转移是乳腺癌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现今,由于乳腺癌转移机制的特殊性,如何根据乳腺癌的转移情况进行精准治疗已经成为相关研究的一大难题。 近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常见细胞“粘合剂”——E-钙粘蛋白(E-cad)对乳腺癌转移“功不可没”。他们指出在乳腺侵...
白蛋白长出了“利爪”,死扣肿瘤基质!抗肿瘤药物成功累积
导读:抗肿瘤靶向给药系统是肿瘤靶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清白蛋白(SA)因其低免疫反应、组织相容性好等特点被当作理想的药物输送载体,但SA主要靠被动靶向输送药物,导致药物难以在肿瘤组织中累积,严重限制了该药物传递系统的应用。 近日,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对SA进行了改造,结合了主动靶向和被动靶向作用,将SA携带的抗肿瘤药物长时间保留于肿瘤组织中。他们让SA长出了“利爪”,紧紧“抓”...
CRISPR-Cas9奋战血红蛋白病:造血干细胞富集
血红蛋白病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血红蛋白肽链合成障碍或分子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原位修复患者体内的基因突变,是从根本上治愈血红蛋白病的手段。但是受制于修复效率和安全性,这种方法通常较难实现。与之相比,在患者体内添加正常的珠蛋白基因拷贝或者上调胎儿型血红蛋白的表达,是相对容易实现的策略,能够在不同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症状。以CRISPR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的兴起,为血红蛋白病的治疗带来了新...
这个帕金森相关蛋白竟“串场”到肿瘤发生机制中!
导读:目前仍是个“谈癌色变”的时代,因为全球近1/6的死亡由癌症造成。长久以来,抗击肿瘤的征途道阻且长,虽有多项成果相继现世,但对浩浩肿瘤大军而言仍只是沧海一粟,尤其是肿瘤机制的相关研究进步缓慢。有研究显示肿瘤细胞与程序性坏死之间关系...
Nature两连发:从头设计开关蛋白,为细胞治疗带来新思路!
作者:Blake 近日,华盛顿大学和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生物工程师开发了一种从头设计的开关蛋白,可以在细胞中通过明确的细胞信号打开和关闭,而不是模糊的匹配信号。这种开关可以用于对活细胞进行编程,为合成生物学和细胞重编程开辟了新的道路。 1 2 该开关蛋白呈现笼状结构,工作方...
Nature子刊:新模型深度分析膜蛋白,助力肿瘤治疗新靶点诞生!
肿瘤是基因病,这几乎已经成为了共识。诸多肿瘤相关基因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这些基因表达的产物多为膜蛋白(MPs),与肿瘤细胞的恶性行为密切相关。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药物80%作用于MPs,但由于MPs的溶解、分离、鉴定十分困难,造成肿瘤相关蛋白组学研究严重滞后。近日,台北医科大学何元顺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
《转》访于晓波教授:高通量蛋白芯片技术的精准医学之路
随着蛋白质组学的迅猛发展,研究新的大规模、高通量分析技术已经成为生命科学技术中的前沿领域。蛋白质芯片技术因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通量大和易于微型化等优点,近年来已经引起了生物学家的广泛重视。转化医学网针对这一新技术对于晓波教授进行了专访。 随着蛋白质组学的快速发展,研究新的大规模、高通量分析技术已经成为生命科学技术中的前沿领域。蛋白质芯片技术因具...
《转》访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谢鹭教授:用蛋白质组学破译癌症密码
近日,在2019中德肿瘤液体活检及精准治疗双边论坛上,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谢鹭教授做了关于“多组学数据整合技术鉴定代谢生物标志物”的精彩报告。早在本世纪初,谢鹭教授就已投身蛋白质组学领域,从2007年起,她开始参与了北京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心贺福初院士主导下的各类蛋白质组学领域研究课题,主要承担蛋白质质谱数据的生物信息学解读和分析工作。在会后的访谈中,谢鹭教授向我们道出...
卵巢癌早筛难?液体活检来支援—新型血浆蛋白标记物
卵巢癌作为女性的沉默杀手,其死亡率居妇女恶性肿瘤之首,其发病隐匿、发展迅速、预后差,早期无特异表现,出现症状多已属晚期。70%的患者就诊时已是III期或IV期。尽管有了良好的手术治疗和化疗,但这部分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还是在20%-40%之间,而I期的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90%。因此,迫切需要用于早期检测和改进诊断的其他手段。 近日,来自乌普萨拉大学和...
这个蛋白是阿尔兹海默病的“砒霜”,HER2阳性癌症的“蜜糖”
在老年人群中,阿尔茨海默病和癌症都很常见,但以往的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一生中患癌症的风险较低,反之亦然,癌症幸存者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也较低。来自芬兰图尔库大学的研究结果表明,SORLA可以促进某些癌症类型的侵袭性,这可能是导致这种反向关联的其中一个原因。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1906年由德国医生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