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2285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刘彤华院士:七厘米载玻片上的医学人生,妇科肿瘤学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929年11月13日出生于江苏无锡。1953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擅长淋巴结病理、消化道疾病病理、内分泌病理等的诊断,对胰腺肿瘤特别是胰腺癌的实验性基因治疗方式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开展了内分泌肿瘤的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胰头癌对胰内胆管环形壁内浸润”和“人胰腺癌细胞分子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分别获1...
四川省肿瘤医院院长:中美精准医疗,不是“一回事儿”
今天晚上,我要启动一个新的‘精准医疗计划(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这一计划将使我们向着治愈癌症、糖尿病等顽症的目标迈进一步,并使我们所有人都能获得自己的个体化信息。 ——摘自《2015年美国国情咨文》,奥巴马 “精准医疗”持续在全球医学界、科技界引起震荡。根据中国“十三五”计划,其间我国将启动一...
多药物纳米粒治疗肿瘤--“组合拳”克服肿瘤耐药性!
最近,美国滑铁卢大学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新的革命性的癌症治疗方法将不同的致死药物因子组合包装成单一的纳米颗粒。这种二合一策略可确保耐药性从未有机会得以发展,从而将合适的策略进行组合,来摧毁生存的癌细胞。 如果使用联合疗法治疗癌症,癌症可能就“game over”了。然而,这些疗法必须以正确的顺...
基因组学推进肿瘤研究未来发展
基因组学正在改变肿瘤研究,其最终目标是推进癌症的诊断、治疗、监控及最终的筛查方式。 癌症通常按照形态进行分类,这指的是病理学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内容。“如今,癌症分类依据已经开始从形态特征转变为更有效的治疗方式,其中的主要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基因组研究。”美国生物技术公司亿明达(Illumina)肿瘤业务营销副总裁约翰·莱特(John Leite)近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
GEN:肿瘤细胞异质性绝非偶然!
偶然因素,以随机基因突变的形式,不能解释在肿瘤中心的细胞群体是怎样和边缘的细胞群体变得不一样的。至少,偶然本身不能去解释“中心”和“边缘”细胞的肿瘤表型,尽管随机突变在肿瘤发展过程中是累积的。偶然有个好帮手:环境选择。 这种达尔文的言论来自Moffitt 癌症中心的科学家。他们展开了一个基于进化理论的数学模型来证明某些肿瘤亚种...
癌症患者最常问的8个问题,权威肿瘤专家全给出了答案
到底能活多久?做不做手术?手术后复发怎么办? 以肾癌为例。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李泉林主任门诊中,每天都有肾癌患者问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在他看来,以下这8个问题才是患者关注度最高的,看看李主任是如何给患者答疑、解除包袱的! 问题一:我还能活多久? 这个问题还是很复杂...
安永2016年生物技术报告: 关注肿瘤免疫治疗、数字健康
生物技术领域是否有泡沫?这一点业内人士可能不会有任何怀疑,但对于这些泡沫什么时候破裂以及持续多长时间,目前尚不清楚。近日,英国安永会计师事务所(Ernst&Young)发布了2016年生物技术年报(Biotechnology Report 2016),今年的主题是“跨越边界:回归现实”(Beyond borders: Returning to e...
世界顶尖实验室归来 探索肿瘤治疗新路径
促炎症消退脂类介质(英文中相应术语简写为“SPM”)可以对多种急慢性炎症反应有强效的调控作用,研究表明其在肿瘤炎性微环境中的作用是通过减少促炎、促肿瘤介质的产生,以及调动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从而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 在人体发生炎症的情况下,SPM可以显著抑制血液中白细胞的浸润,促进细胞吞噬清除微环境中的病原体,在人体炎症快速...
饮食不合理加速肿瘤恶变 影响癌症恶化程度
恶性肿瘤的发生,跟年龄、家族史、环境、个人生活习惯、情绪以及饮食习惯和营养结构都可能有一定的关系。正是因为有些恶性肿瘤跟人的饮食结构和营养结构相关,使得很多癌症患者在营养的摄入方面存在诸多误区。医院胃肠肿瘤外科主任刘海鹰认为,所谓的“饥饿疗法”、“发物说”、“吃素疗法”、“抗癌食品”都缺乏明确的科学根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癌症的治疗,营养的摄入是其中不可...
让肿瘤病人治疗更精准,上海启动建设基因检测示范中心新项目
基因检测可实现重大疾病的预警、预防和预后以及个体化治疗等,目前可应用这种技术检测的疾病数量超过1500种。6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之“高发肿瘤及遗传性疾病基因检测示范中心”项目在上海启动。 澎湃新闻从启动仪式暨高发肿瘤及遗传性疾病精准医疗论坛”中获悉,这一项目经国家发改委审批正式落户浦东张江,项目将由第三方生物医学检测机构出资建设,复旦大学附属肿...
奇特的一氧化氮——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
众所周知,一氧化氮(NO)是自然界中最小、最简单的生物活性分子之一,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参与调解血多细胞活动,包括血管生长、平滑肌舒张、免疫应答、细胞凋亡和突触信息传递等。NO除了在正常生理活动中发挥作用以外,大量研究已证实其与许多疾病,特别是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NO在生物体内可由NO合酶(NOS)以L-精氨酸和分子...
精准医疗:解决传统低效治疗之路 肿瘤基因检测即将爆发
传统疗法对复杂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治疗的无效性催生了精准医疗发展。肿瘤领域的基因测序是精准医疗最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易感基因检测、早期筛查、疾病确诊、个性化用药指导、随诊与疗效评价等众多环节,未来有望达到千亿的市场规模。 基因检测技术进步,肿瘤基因检测迎来发展 基因检测的普及和技术的突破是带动市场规模快速...
警惕肿瘤靶向治疗的三大误区
近日,在中国抗癌协会天津市靶向药物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天津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李凯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好比一个钥匙插一个孔”,靶向药物治疗让癌症治疗更加个体化、精准化。 “从临床效果看,部分肿瘤患者生存几率从此前的1年,延长到3~5年,甚至到7~8年。”然而,这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并不能真的包治百病,他列举了眼下靶向药物...
降低天价抗肿瘤费用 各国政府做了啥
肿瘤患者人数上升在中国已成社会难题,而发病率更是绕不开的话题。有消息称,国内肿瘤患者人群居世界首位,每年超过百万人群死于癌症。治疗肿瘤需要一笔昂贵的费用支持,但这并非每个家庭都可以承受。 在抗肿瘤上,各国政府都采取了哪些举措来维护患者利益? 印度在1970年的专利法排除了对药品进行专利保护;因此,印度药...
“恢复”免疫系统反攻肿瘤
癌症治疗中的一个主要障碍是,肿瘤可以“劫持”身体的免疫细胞,并使它们为自身“效劳”。现在,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方法,可“恢复”损坏的免疫细胞,把它们变成信号,通知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甚至阻止肿瘤的转移。 巨噬细胞是免疫系统用来保护宿主抵御入侵病原体的细胞。但在癌症中,巨噬细胞可能被肿瘤“劫持”,来支...
基因组学推进肿瘤研究未来发展 ——专访Illumina肿瘤业务营销副总裁John Leite
基因组学正在改变肿瘤研究,其最终目标是推进癌症的诊断、治疗、监控及最终的筛查方式。Illumina的肿瘤业务营销副总裁John Leite介绍了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随着今天的研究转化为临床,他对未来的期望。 基因组学如何影响肿瘤学未来的发展? 癌症通常是按照其形态来分...
2024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仍将“主导”肿瘤免疫药物市场
细胞免疫治疗,包括树突状细胞(DC)治疗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在未来的几年中多种方法联合治疗有希望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短期内,这些新的治疗手段不太可能对肿瘤免疫药物市场造成较大的冲击。 CAR-T细胞治疗因其具有治愈肿瘤的潜力而被寄予厚望。据GlobalData公司最新报告,近期在CAR-T细胞治疗...
吴一龙教授:2016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路线图”
每年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就像一个超级“嘉年华”,层出不穷新研究、新热点、新观点、新“明星”(药)令人眼花缭乱。如何能有条不紊地即能抓住重点,又能兼顾热点,大概是每位即将亲身经历或者隔空关注年会的医生的“心事”。为此,记者特别邀请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长、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为读者提前圈点“2016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学术亮点,希望能为读者绘制一幅清晰的...
肿瘤免疫治疗何去何从—三个角度的换位思考
摘 要 一度火热的肿瘤免疫治疗受“魏则西事件”的影响被迅速降温。针对这一状况,笔者将客观介绍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历程、发展趋势及优缺点,并从癌症患者、监管部门、医疗机构及业内专家等多个角度解析当前肿瘤免疫治疗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对策,以期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肿瘤免疫治疗发展路径提供参考意见。 &emsp...
抗疟药物——青蒿素,在肿瘤治疗中也有效?
2015年10月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以创制新型抗疟药物——青蒿素及其首个衍生物双氢青蒿素而赢得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殊荣,这是中国医学界尤其是中医学界的重大历史性突破。同时,也证实了青蒿素重要的医疗价值。良好的临床疗效吸引了人们对其药用价值进行深入研究,继而揭示了青蒿素抗肿瘤的分子机制。 在抗疟原虫中,青蒿素的过氧结构已被证明为其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