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2334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精准医疗:解决传统低效治疗之路 肿瘤基因检测即将爆发
传统疗法对复杂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治疗的无效性催生了精准医疗发展。肿瘤领域的基因测序是精准医疗最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易感基因检测、早期筛查、疾病确诊、个性化用药指导、随诊与疗效评价等众多环节,未来有望达到千亿的市场规模。 基因检测技术进步,肿瘤基因检测迎来发展 基因检测的普及和技术的突破是带动市场规模快速...
警惕肿瘤靶向治疗的三大误区
近日,在中国抗癌协会天津市靶向药物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天津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李凯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好比一个钥匙插一个孔”,靶向药物治疗让癌症治疗更加个体化、精准化。 “从临床效果看,部分肿瘤患者生存几率从此前的1年,延长到3~5年,甚至到7~8年。”然而,这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并不能真的包治百病,他列举了眼下靶向药物...
降低天价抗肿瘤费用 各国政府做了啥
肿瘤患者人数上升在中国已成社会难题,而发病率更是绕不开的话题。有消息称,国内肿瘤患者人群居世界首位,每年超过百万人群死于癌症。治疗肿瘤需要一笔昂贵的费用支持,但这并非每个家庭都可以承受。 在抗肿瘤上,各国政府都采取了哪些举措来维护患者利益? 印度在1970年的专利法排除了对药品进行专利保护;因此,印度药...
“恢复”免疫系统反攻肿瘤
癌症治疗中的一个主要障碍是,肿瘤可以“劫持”身体的免疫细胞,并使它们为自身“效劳”。现在,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方法,可“恢复”损坏的免疫细胞,把它们变成信号,通知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甚至阻止肿瘤的转移。 巨噬细胞是免疫系统用来保护宿主抵御入侵病原体的细胞。但在癌症中,巨噬细胞可能被肿瘤“劫持”,来支...
基因组学推进肿瘤研究未来发展 ——专访Illumina肿瘤业务营销副总裁John Leite
基因组学正在改变肿瘤研究,其最终目标是推进癌症的诊断、治疗、监控及最终的筛查方式。Illumina的肿瘤业务营销副总裁John Leite介绍了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随着今天的研究转化为临床,他对未来的期望。 基因组学如何影响肿瘤学未来的发展? 癌症通常是按照其形态来分...
2024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仍将“主导”肿瘤免疫药物市场
细胞免疫治疗,包括树突状细胞(DC)治疗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在未来的几年中多种方法联合治疗有希望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短期内,这些新的治疗手段不太可能对肿瘤免疫药物市场造成较大的冲击。 CAR-T细胞治疗因其具有治愈肿瘤的潜力而被寄予厚望。据GlobalData公司最新报告,近期在CAR-T细胞治疗...
吴一龙教授:2016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路线图”
每年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就像一个超级“嘉年华”,层出不穷新研究、新热点、新观点、新“明星”(药)令人眼花缭乱。如何能有条不紊地即能抓住重点,又能兼顾热点,大概是每位即将亲身经历或者隔空关注年会的医生的“心事”。为此,记者特别邀请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长、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为读者提前圈点“2016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学术亮点,希望能为读者绘制一幅清晰的...
肿瘤免疫治疗何去何从—三个角度的换位思考
摘 要 一度火热的肿瘤免疫治疗受“魏则西事件”的影响被迅速降温。针对这一状况,笔者将客观介绍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历程、发展趋势及优缺点,并从癌症患者、监管部门、医疗机构及业内专家等多个角度解析当前肿瘤免疫治疗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对策,以期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肿瘤免疫治疗发展路径提供参考意见。 &emsp...
抗疟药物——青蒿素,在肿瘤治疗中也有效?
2015年10月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以创制新型抗疟药物——青蒿素及其首个衍生物双氢青蒿素而赢得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殊荣,这是中国医学界尤其是中医学界的重大历史性突破。同时,也证实了青蒿素重要的医疗价值。良好的临床疗效吸引了人们对其药用价值进行深入研究,继而揭示了青蒿素抗肿瘤的分子机制。 在抗疟原虫中,青蒿素的过氧结构已被证明为其抗...
【深度报告】2025年,“肿瘤免疫疗法”市场将达600亿美元
肿瘤免疫治疗原理是应用免疫学的方法,提高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激发和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从而抑制肿瘤生长。肿瘤免疫治疗有望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后,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场革新。 肿瘤免疫治疗的热门靶点包括 PD-1,PD-L1,CTLA-4。2011年CTLA-4单抗 Yervoy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晚期黑色素瘤的二线治...
CAR-T疗法面临的九个技术难题!
CAR-T疗法是当下最先进的肿瘤治疗技术之一,是结合了细胞疗法和免疫疗法的基因疗法。基于其临床试验的成功,该领域已是医药研发热门领域,也是投资热点。 CAR-T技术原理: 首先获得患者的T细胞,若干天培养后,通过病毒等载体将体外重组的识别肿瘤相关抗原的单链抗体基因和相关的信号转导基因导入患者自身T细...
如何更准确、更高效地研究肿瘤免疫?—— 浅谈多重免疫组化
肿瘤免疫疗法近年来备受关注,有些热门靶向肿瘤免疫监控点的临床研究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PD-L1一夜之间风靡全球,目前临床上PD-L1阻断治疗效果预测指标仍在深入研究中。 图1. 肿瘤微环境概览图 一个成型的肿瘤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像是一个坏家庭,它不仅有肿瘤细胞成员,还包括基质细胞,炎症细胞,脉管系统和细胞外基质,所有这些总和组成这个家,且被定义为...
对话|北京艾德摩CEO彭思颖:让PDX小鼠为肿瘤患者试药,实现个体化医疗
导读: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新增肿瘤病例数为429.2万,相当于平均每天新增12000名癌症新诊断病例;癌症死亡病例数为281.4万,相当于平均每天7500人死于癌症。中国肿瘤发病率多年来持续上升,肿瘤已成为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一主因。 在肿瘤治疗难以攻克的背景下,PDX小鼠模型是如何服务于中国肿瘤患者的?P...
一个外科医生的反思:医生观念陈旧让肿瘤患者过早地“牺牲”了
“我不知道我能拦下多少刀。”坐在办公室,朱正纲教授神色凝重。 他是上海瑞金医院胃肠外科的带头人,也是我国胃癌诊治与研究专家,就是他领衔的“一滴血筛查早期胃癌”正从实验室向市场转化。但近一年半,他的重心摆在胃癌晚期患者身上。 按现在的普遍认识,手术切除是这类患者的最后希望。可朱正纲不这样想,这一年来...
恶性肿瘤是如何转移的?
2016年初,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首次能够在转移癌模型小鼠体内直接观察到,当侵润性癌细胞向肺部迁移时,它们如何建立据点。他们惊奇地发现:早期的“先锋”癌细胞进入肺部后通常都会死亡,但是它们首先释放出行为上类似僵尸的颗粒,这些颗粒能够自行移动,并且被一波又一波的免疫细胞吞噬。在这些免疫细胞中,很多细胞只要被这些癌症颗粒感染,就会进入肺部组织深处,从而为在血液中...
“十大杀手”一半肿瘤,肠癌首次入列
南京发布2015年居民疾病死亡谱 死亡时间 昨天,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2015年“南京市居民死亡统计简析”,脑血管病、心脏病、肺癌排名前三,成为最夺命的死亡杀手。其中,死亡率排名前十的“十大杀手”五个是肿瘤,肺癌更是连续6年成为第一夺命癌症,而且发病率持续上...
肿瘤—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图
肿瘤—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图。这幅雷达图一共向我们展示了肿瘤—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七个方面,以及相关的一些生物标志物(其中有一些是已经确定的标志物,有一些是非常有前途的潜在标志物,这些以斜体标示)。图中蓝色标示的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状态,红色标示的是我们越来越不希望看到的状态。黑色线条表示了某一个患者的具体状况。以图中这个患者为例,他比较适合单独使用PD-1抑制剂,而不是PD-1联合...
Science:微环境让肿瘤更加难缠
Science杂志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肿瘤抵抗癌症治疗并不一定是出了内部问题。研究人员发现,大脑肿瘤与肿瘤微环境的相互作用,也会使其对药物产生抗性。好在用药物靶标相关信号通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一种常见的侵袭性成人脑瘤,现有标准疗法只能稍许延长患者的生命,大多数患者都会在确诊后一至两年内死亡。随...
肿瘤标志物升高 就是癌症吗?
媒体上经常有“兄弟癌”、“夫妻癌”、“父子癌”这样的报道,很多读者不免有这样的疑问,癌症会遗传吗,癌症会传染吗?另外,现在许多单位体检都有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很多人一查出肿瘤标志物阳性,腿都软了,标注物阳性就一定代表得癌了?针对读者对癌症常见的疑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教授黄学武进行了解答。 肿瘤标志物升高未必是癌 ...
攻克癌症的“普罗米修斯之火”:肿瘤微环境的“重编程”
过继细胞转输(ACT)疗法目前仅用于治疗血液恶性肿瘤和具有强免疫原性的肿瘤(如黑色素瘤和肾细胞癌),而对于其他实体瘤(如肺癌、胃癌和肝癌)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和T细胞受体T细胞(TCR-T)的ACT疗法的疗效却并不乐观。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肿瘤微环境(TME)的免疫抑制特性。开发靶向肿瘤微环境的联合疗法有助于提升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