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12729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Nature】斯坦 福大学将“迷你人脑”植入小鼠,开创类器官研究新时代!
最新一项研究表明,移植到老鼠体内的微型人类大脑结构可以发送信号并对老鼠胡须拾取的环境线索做出反应。这一证明人类干细胞生长的神经元可以与活啮齿动物的神经细胞相互作用,从而可能会产生一种测试人类大脑疾病疗法的方法。该研究发表于期刊《Natur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3238-x 重大发现...
对天然 cfDNA 进行的甲基化和片段分析揭示了起源组织和核小体特性
使用 Oxford Nanopore 的短读长测序模式,首次在天然细胞游离 DNA 中识别到标志化的甲基化情况,由此可推导出全基因组甲基化模式 联系方式:publications@nanoporetech.com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nanoporetech.com 和 publications.nanoporetech.com 循...
【Cell Research】北大汤富酬团队:一种长读单细胞ATAC测序方法,同步检测染色质可及性和遗传变异
为了将长读测序的优势整合到scATAC-seq中,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汤富酬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纳米孔测序平台的转座酶可及性染色质单细胞测定方法(scNanoATAC-seq)——该方法是一种基于微板的scATAC-seq方法,可以与TGS测序平台相兼容。相关研究成果于10月11日发表于Cell Research杂志。 https://ww...
【PNAS】清华陈默课题组:白血病关键转录复合物的组成机制及治疗新靶点
尽管多个证据表明LYL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生物学重要性,但LYL1如何与AE协同调控基因表达并不清楚。清华大学医学院陈默研究员课题组发现LYL1在AETFC的组装和转录激活功能实现中具有重要作用。该团队研究成果发表于《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https://www.pnas.org/doi...
【PNAS】西北大学研究发现:脂质平衡——调节癌细胞转移和存活的关键因子
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特殊的酶对于在细胞压力下调节癌细胞的存活和转移至关重要,该研究结果发表在《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题为“Ovarian cancer cell fate regulation by the dynamics between saturated and unsaturated fatty ...
量子生物学,从DNA层面解释治疗新冠病毒的新答案
所有生命系统都由微小的分子组成,而分子的性质由量子力学描述。那么,量子现象是否在生命过程中发挥作用?已有研究表明,量子相干性在光合作用中、量子隧穿效应在酶催化反应中,还有量子纠缠在迁徙候鸟对地球磁场的感知中都发挥着基本作用。 生物系统是动态的,不断与环境交换能量和物质,以保持与生命同义的非平衡状态。观测技术的发展使研究人员能够在越来越小的尺度上研究生物动力学。这些研...
【Nature】刷新线粒体DNA遗传认知!剑桥团队基于66083人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为了确认这些线粒体DNA片段的来源,剑桥大学Patrick Chinnery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分析了66083人的全基因组序列。这些参与者来自英格兰罕见病项目,其中包括12000多名癌症患者。这一结果近期发表于《Nature》上。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288-7#Sec9 线粒体DNA...
限量样品免费申请!Meridian全新可冻干热稳定逆转录酶!
PCR反应中当检测靶标为RNA时,首先使用逆转录酶将RNA逆转录为cDNA,再通过DNA聚合酶的作用进行PCR扩增。常见的逆转录酶是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逆转录酶(MMLV-RT),它不耐高温,只能在相对较低的温度(~50°C)下维持其酶活性。但是在cDNA合成的步骤当中,较高的逆转录温度对于降低RNA二级结构对逆转录的抑制作用和减少非特异引物结合是有益处的。 ...
“无惧混乱,因为那里大有可为”——诺奖得主在Nature给研究者的四条箴言
四条宝贵的建议 Four golden lessons 01 没有人能了解所有,你也不必如此 No one knows everything, and you don't have to. 当我大学毕业时——似乎已经过去了100年之久——物理学文献对于我而言,就如一片...
【Nature】清华大学陈柱成/李雪明合作揭示NuA4选择性乙酰化组蛋白H4的机理
10月5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柱成教授与李雪明副教授团队在《Nature》杂志发表题为“Structure of the NuA4 acetyltransferase complex bound to the nucleosome”的研究论文,揭示了乙酰转移酶NuA4结合核小体以及组蛋白H4空间识别的机理,阐明了NuA4作为转录共激活因子发挥功能的结构基础。 h...
【Nature】重磅!科学家绘制出人脑发育多组学基因图谱
在刚刚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已在不同的时间点,非常详细地研究了大脑类器官内的数千个单个细胞。他们的目标是用分子遗传学术来表征细胞,换句话说,将所有基因转录物(转录组)的总和作为基因表达的量度,同时将基因组的可及性作为调节活性的量度。然后,设法将这些数据表示为一种图谱,显示类器官内每个细胞的分子指纹。 https://www.na...
【Nature子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年龄和遗传学,谁决定我们如何衰老?
遗传学实际上就不那么重要了 此研究探索了遗传学、衰老和环境的相对影响——这三个因素对约2万个人类基因的表达方式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研究人员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相较于遗传变异,衰老和环境更显著地影响着我们许多基因的表达。基因的表达水平——即活性的上升或下降——几乎决定了一切,包括我们激素水平、新陈代谢以及对酶的调动,用以修复机体。 ...
【Nature】最新小鼠研究发现,性别和年龄决定基因对寿命的影响!
长寿是一个复杂的特征,这项研究在发现牢固的遗传联系方面做得很好,遗传学家João Pedro Magalhães说:“尽管这项工作提出了许多问题,但该研究是一块垫脚石——了解长寿的遗传学的最终的机制。”该研究于9月29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3113-9 研...
一天4篇Nature! 中科院朱敏院士团队“从鱼到人”探源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9月29日,英国《自然》(Nature)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同期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团队的4篇学术论文。这4篇论文集中报道了一批有关有颌类起源与最早期演化的研究成果;这些发现填补了全球志留纪早期有颌类化石记录的空白,首次为有颌类崛起与最早期辐射分化提供确切证据。 国际古脊椎动物学会前主席、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教授John Long撰文表示,...
【Nature】中科院施一/高福团队首次解析埃博拉病毒聚合酶结构
9月28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施一/高福团队在《Nature》发表论文,首次解析了埃博拉病毒聚合酶的三维结构,揭示其工作的分子机制。同时,这项工作还发现了百年老药—苏拉明(suramin)抑制埃博拉病毒聚合酶活性的机制。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271-2 靶向聚合酶的药物开发...
【Cell子刊】上海科技大学季泉江团队开发出高效微型CRISPR-SpaCas12f1编辑系统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季泉江教授团队在《Cell Reports》发表了题为 “Guide RNA engineering enables efficient CRISPR editing with a miniature Syntrophomonas palmitatica Cas12f1 nuclease”的研究论文。报道了Syntrophomonas palmitatica Cas12f1...
Cytiva重磅启动“Think Early凡星思创转化平台”生命科学创新项目!
十年仅两个新药在美上市,受挫再受挫的临床出海,暗示着FDA拒绝批准同质化的产品上市,只有真正的创新产品才能走出国门。 今年上半年,投资人对早期投资的关注度持续飙升,早期投资比例已经飙升至60%。源头创新的苗头出现了吗?产学研的转化好转了吗? 01早期投资关注度飙升至60% 行业共识认为,真正的源头创新首先是概念上的巨大突破,然后经过理论发...
【Cell Research】浙江大学黄河/王东睿团队首次证明同种异体CD7-CAR-T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安全有效性
2022年9月23日,浙江大学黄河团队、王东睿团队的研究论文发布于《Cell Research 》,该研究检测了RD13-01的临床前和临床评估结果。RD13-01经过基因修饰以抵抗自相残杀、GvHD 和同种异体排斥,并增强抗肿瘤功能。该研究还首次在患有 r/r CD7+ 恶性肿瘤的患者中进行了使用RD13-01的I期临床试验,证明了RD13-01同种异体CAR-T细胞对CD7+肿瘤表现出可...
【Nature子刊】中科院院士黄维联合安众福/陈洪敏教授团队研究发现磷光闪烁体有助治疗深层肿瘤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安众福所带领的团队与厦门大学教授陈洪敏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论文“Organic phosphorescent nanoscintillator for low-dose X-ray-induced photodynamic therapy”,利用纯有机磷光闪烁体,实现了低X射线剂量下的高效光动力治疗。 ...
一管核酸可以存什么?仅200公斤DNA就能装下整个世界
从结绳记事、仓颉造字到磁带、硬盘等现代磁光电存储技术,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存储技术密切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数据存储方式不断迭代创新。 我们都知道,所有信息在计算机中都是借助 0 和 1 两种代码存储的,而 DNA 是由 A、T、G、C 四种碱基组成的。因此,长期以来就有科学家设想,如果将四种碱基中的 A、T 表示 0,G、C 表示 1,那么 DNA 也可以存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