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直播】AI驱动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技术突破与前沿应用
转化医学圆桌π第一期“解码生命多维密码:组学技术融合如何构建精准医学未来”
首届精准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队列研究先锋计划颁奖仪式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2455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Cell子刊】继青蒿素之后,抗疟疾史上的又一变革性发现!该发现还可以用于治疗其他疾病!

2021-11-17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下属的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疫苗研究中心(VRC)的研究人员成功完成了首个能够预防疟疾的单克隆抗体CIS43LS的一期试验。注射一次CIS43LS可有9个月的预防疟疾有效期。单克隆抗体能够填补高效疫苗所无法填补的空白,通过限制婴幼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护怀孕妇女、预防旅行者和军事人员的疟疾,最终消除疟疾。 然而...

【Cell子刊】癌症基因组的非编码区域——新的预后生物标志物的发现

2021-11-16

在以前很少有人关注的领域,已经发现了一批新的预后癌症生物标志物。研究人员公布了一份166种预后生物标志物的目录,这些生物标志物是通过分析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产生的——在癌症研究中这些生物标志物研究不足。此外,研究显示,目录中的一种生物标志物在将神经胶质瘤(脑癌)分类为低风险或高风险方面非常有效。该发现证明了lncRNA作为临床生物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标的潜力,在生物标志物和癌症生物...

【Cell】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分析近60万个人类细胞,任兵团队绘制超大规模人类基因组单细胞染色质可及性图谱!

2021-11-15

近日,研究人员在《Cell》上发表了一篇题为“A single-cell atlas of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in the human genome”的文章,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任兵(音译)博士等研究人员绘制了人类基因组的单细胞染色质图谱。 染色质最早是1879年Flemming提出的用以描述核中染色后强烈着色的物质。现在...

【Cell子刊】细菌也有益于健康?

2021-11-15

你以为是肠道中的感觉?不,它其实在你的大脑里,但有些确实是从胃肠道开始的。 生活在你肠道里的数万亿细菌——包括病毒、真核生物和古细菌——会合成一些神经递质,负责你的神经、焦虑和欣快。 当你的这些荷尔蒙不足或过多时,你的心理健康就会受到影响。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McKelvey工程学院能源、环境与化学工程系副教授Ta...

【Science子刊】干细胞越大就越好吗?

2021-11-13

麻省理工学院的生物学家回答了一个重要的生物学问题:为什么细胞控制它们的大小? 同一类型的细胞在大小上是惊人的一致,而不同类型的细胞大小是不同的。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细胞大小对细胞生理学是否重要? 研究人员发现,造血干细胞是机体中最小的细胞之一,随着其变大,其失去执行正常功能的能力——补充机体血细胞。然而,当细胞恢复到正常大小时,它们又表现正...

【Cell子刊】长期大量吃盐危害健康!警惕:研究首次揭示高盐饮食即使不增加血压,也会给大脑带来麻烦

2021-11-12

盐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是人体内一类非常重要的电解质,它具有保持体液平衡,调节电解质平衡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不宜超过5克。但过多摄入食盐、高钠低钾饮食习惯会导致血压升高。 最近,佐治亚州研究人员领导了一项史无前例的研究,首次揭示了有关神经元活动与大脑深层血液流动之间关系的令人惊讶的新信息,以及盐摄入对大脑的...

【Science】一针即可!调动分子“跳舞”,低成本逆转瘫痪,成功修复脊髓损伤!

2021-11-12

这项研究于昨日(11月11日)发表在《Science》上,文章名为“Bioactive scaffolds with enhanced supramolecular motion promote recovery from spinal cord injury”。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h36...

【Science突破】Delta未平,Kappa又来!变本加厉的变异病毒究竟是怎样狡猾地逃脱免疫屏障?

2021-11-11

11月8日,菲律宾卫生部(DOH)副部长维吉尔(Maria Rosario Vergeire)宣布本国发现首例“卡帕 Kappa”(B1.617.1)变异新冠病毒病例,该变异病毒株最初在印度发现。 Delta未平,Kappa又来!大家对Kappa的关注度虽然逊于Delta,但是Kappa的威力可能比Delta还要猛。这两种变异病毒同样属于印度变异病毒的亚种之一。刺突蛋白发生重...

【Cell子刊】从“不可成药”到“明星”靶点,这种新的肿瘤靶点可以抑制肝细胞癌的发生,但同时也能促进肿瘤复发

2021-11-10

近年来,许多科学努力和资金都集中在开发以一种酶为靶点的药物上,这种酶的名字叫含有Src同源性2结构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或者更简单地说是Shp2。 过去几十年,它一直被认为是“不可成药”靶点。但随着近年来的研究进展,Shp2靶向药研发逐渐取得突破,它成为当下的潜力靶点之一。十月份的时候,Mirati与赛诺菲达成协议,KRAS抑制剂联合Shp2抑制剂治疗肺癌。 ...

【Chemical Science】“黄金”有助于减少抗生素耐药性?

2021-11-10

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使用金纳米簇(每个金纳米簇由大约25个金原子组成)来靶向和破坏细菌细胞,使它们更容易受到标准抗生素治疗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去年的一份报告称,“抗生素耐药性在世界各地正上升到高危险水平”,并呼吁加大投资,以解决这一问题。 几年来,研究人员已经确认了特殊的金纳米颗粒的抗菌...

【Science子刊】癌症恶化怎么办?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破坏基质细胞内部的相互依赖作用是关键!

2021-11-09

基质细胞是一种被卷入癌症的健康细胞。它可以促进疾病的恶化。近日,来自伦敦国王学院由James Arnold博士领导的癌症与制药科学学院的的一组研究团队在他们开展的最新实验中有了一个新发现,他们向大家解释了癌症中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亚群是如何相互依赖的。他们将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一篇题目为“Macrophages orchestrate the expan...

【Cell子刊】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瞄准过氧化氢,以寻求治疗癌症更有效的方法

2021-11-09

最近,麻省理工学院的化学工程师已经研发出一种快速筛选化合物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他们识别这些化合物针对某些癌症的治疗潜力到底有多少。这些科学家通过运用基因工程传感器和高通量技术,目的是探测细胞中过氧化氢的浓度是如何变化的。 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过氧化氢(H₂O₂)是一种被称为氧化剂的特殊分子,它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别名乙氧烷。纯过氧化氢是淡蓝色的...

【Science】病毒学家警告:首个口服新冠药物可能会诱导病毒突变,产生更致命的突变体,甚至导致癌症!

2021-11-08

打破“疫苗是传染病终结者”的认知,周四,首个用于治疗COVID-19的口服抗病毒药物——默克公司(Merck)的molnupiravir获得了英国药品和保健产品管理局的批准。但这项针对高危人群的批准是在一位著名病毒学家提出使用molnupiravir可能弊大于利的情况下进行的,它可能释放出新的、更致命的SARS-CoV-2变种。其他病毒学家说,这种担忧值得追踪,但目前主要是假设性的。牛津大学...

【Science】单细胞测序——在无脑的海绵的基因组中找到神经细胞如何进化的线索!

2021-11-08

海绵是很原始的生物,没有神经系统和内部器官。就像你水槽边的那些,大多数都温顺地躺在海底,一动不动。他们缺乏肌肉、肺或鳃、肠道和明显的神经细胞,吃任何漂浮来的营养物质。然而,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它们的细胞有一个出人意料的类似神经细胞的特征:它和与其相互作用的细胞具有一些与神经细胞相同的工作基因。这两种细胞可能共同协调进食,就像我们复杂的大脑为我们做的那样。尽管如此,一些海绵生物学家仍质疑这一突出...

【Science子刊】拔罐+新冠DNA疫苗=免疫反应×100,华人科学家结合古代和现代医学,发明了一种新的转染方法!

2021-11-07

罗格斯大学研究COVID-19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类似于古代拔罐的抽吸技术,发明了一种将DNA分子输送到皮肤细胞的新方法。 这项研究于11月5日发表在科学杂志《Science Advances》上,文章名为“Novel suction-based in vivo cutaneous DNA transfection platform”。 ...

【Science子刊】一种廉价的口服药物——精氨酸,可以增强癌症的放疗效果?

2021-11-06

康奈尔大学医学研究院和Angel H. Roffo癌症研究所的研究者进行的一项概念验证、随机临床试验表明,使用精氨酸(蛋白质的一种氨基酸结构单元)治疗可增强癌症脑转移患者放疗的有效性。 11月5日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题为:“The metabolic adaptation evoked by arginine enhances the ef...

【Science】实验证明,白血病也可以预防!防止“流氓”细胞克隆,就有望将白血病扼杀在“摇篮”中!

2021-11-05

如果“流氓”克隆发生更多的突变,就有可能导致骨髓增生异常(一种罕见的血液病),进而导致白血病。波士顿儿童医院(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干细胞研究项目主任、医学博士Leonard Zon的实验室想知道,是否可以将这些“流氓”群体扼杀在萌芽状态,以防止可能致命的白血病的发生。 如果这种干预措施可行,就可以帮助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克隆性造血的...

【Science突破】诺贝尔奖女科学家开发新的系统工具,聚焦Delta中一个很少注意到的突变,揭示为何Delta如此具有传染性?

2021-11-05

正如世界在付出代价后认识到的那样,大流行冠状病毒的Delta变种的传染性是以前病毒株的两倍多。然而,到底是什么推动了Delta如此迅速传播的原因还不清楚。现在,一项新的实验室策略使得快速、安全地研究SARS-CoV-2变异的影响成为可能,它给出了一个答案:Delta中一个很少被注意到的突变,使病毒能够将更多的基因编码“塞进”宿主细胞,从而增加了每个受感染细胞将病毒传播到另一个细胞的机会。 ...

【Cancer Cell】中国学者揭示Anti-PD-L1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

2021-11-05

乳腺癌位于女性恶性肿瘤之首,其中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是复发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乳腺癌亚型。TNBC对激素疗法和靶向疗法均无效,目前以传统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但效果不甚理想。尽管癌症免疫治疗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TNBC的免疫治疗却举步维艰: 虽然早期IMpassion 130临床试验表明,anti-PD-L1抗体阿替...

【Science】RNA药物的时代到来了,前途无量!很快可能就会给更罕见的遗传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2021-11-05

三年前,神经学家Tim Yu在美国人类遗传学协会(ASHG)年会上宣布,在短短10个月的时间里,他在波士顿儿童医院的团队已经开发、试验并使用了一种——针对导致一名7岁女孩致命脑部疾病的独特基因突变的药物,这一消息令同事们震惊。milasen(以女孩Mila的名字命名)的故事引发了人们对利用短链RNA(称为反义寡核苷酸(ASOs))进行更多的个性化治疗的希望,这种治疗可以克服基因缺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