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logy】上海交大陆颖理团队发现:
2型糖尿病和生活方式因素与痴呆风险有关,但关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糖尿病相关痴呆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该研究旨在调查糖尿病患者痴呆风险的增加是否可以被健康生活方式因素的广泛组合所抵消。
【Cell Research】西湖大学宋春青/
染色质和染色体外DNA分子的动态三维结构调节着基本的细胞过程。然而,活细胞中特定DNA序列的可视化,特别是占基因组大部分的非重复序列,仍然是巨大的挑战。西湖大学团队开发了一个CRISPR介导的荧光原位杂交放大器系统,该系统由工程sgRNA和蛋白质三聚体结构域介导、基于相分离的荧光蛋白在CRISPR靶向基因座的组装,增强了局部亮度和信号背景比,从而实现了活细胞中非重复DNA基因组的单sgRNA定向可视化。
全国首个!中山六院牵头制定胃癌微创手术并发症防
近年来,随着胃癌早期诊断率的逐渐提高,微创化技术日益普及,胃癌的研究热点从生存时间转变为对手术安全质量的关注。然而,由于临床情况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目前仍难以进行规范的临床研究。
【Science子刊】打破传统观念!北京大学罗
昼夜节律由大脑主生物钟协调控制,即使在恒定条件下也能自由运行。其核心为生物钟基因及其蛋白间的负反馈产生周期为24小时的分子节律(获2017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长久以来,领域内普遍认为主生物钟自身就足以维持昼夜节律。 罗冬根团队的新发现突破了这一传统理论。
【Cell子刊】浙江大学团队揭示了钾离子在肿瘤
肿瘤微环境(TME)是一个独特的生态位,由所有肿瘤内细胞区室内和跨所有肿瘤内细胞区室的恒定串扰控制。重要的是,肿瘤内高钾对T细胞显示出免疫抑制作用。然而,作为与局部坏死相关的泛癌特征,这种离子紊乱对先天免疫的影响尚不清楚。一项新研究解释了肿瘤内高K+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抗肿瘤能力以及Kir2.1能够作为重塑TAM抗肿瘤能力的潜在靶点。
【Small Methods】第一次!华中科技
细胞外囊泡(EVs)是细胞主动释放的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结构的纳米级膜囊泡,携带DNA、RNA、蛋白质和脂质等生物活性分子,是细胞间通讯、疾病诊断和预后循环生物标志物的重要载体,能够将其内的各种活性生物分子从EVs母细胞转运到相关受体细胞。基于其生物发生、大小和生物物理性质,可以进一步分类(例如外泌体、微泡)。尽管极具临床应用潜力,但由于对缺乏EVs的灵敏的制备和分析技术,所以在临床转化上仍有障碍。
【STTT】贾立军及李剑教授发现靶向衰老细胞治
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两步聚焦衰老的治疗理论,将衰老诱导剂与衰老溶解药物相结合,选择性地消除衰老细胞。理论上,以衰老为中心的组合策略不仅增加了抗癌效果,还降低了耐药风险,同时也降低了经典药物组合的叠加安全风险。
【STTT】北京协和医院团队发现烟草致癌物如何
IDO1是分解代谢色氨酸(Trp)以促进调节性T细胞并抑制CD8 T细胞的酶,由几种内在信号通路调节。研究发现烟草烟雾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导致全球800万人死亡,它在体外和体内诱导正常和恶性肺上皮细胞中的IDO1。致癌尼古丁衍生的亚硝胺酮是通过激活转录因子c-Jun上调IDO1的烟草化合物,其具有IDO1启动子的结合位点。临床上,非小细胞肺癌吸烟患者表现出高IDO1水平和低色氨酸比值。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IDO1较低的吸烟者对抗PD1抗体治疗的反应优于IDO1较高的吸烟者。
【Nature】首次揭示溶酶体修复的核心机制,
近几十年来,已有诸多研究发现了溶酶体的重要功能——参与细胞免疫、营养感知、清除受损细胞组分、降解生物大分子等诸多细胞活动。因此,溶酶体本身的损伤及活性下降,在衰老和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一直以来鲜有研究对溶酶体的修复机制进行深入探索。近日,科学家们首次揭示了溶酶体修复的核心机制——该机制将引领人们进一步探索众多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尤其是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在内的神经退性疾病。
【Cell】斯坦福研究人员构建出最复杂、最完整
过去十年的关键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组,即生活在人体消化系统中的数百种细菌物种的集合,影响神经发育,对癌症免疫疗法的反应以及健康的其他方面。但这些群落是复杂的,如果没有系统的方法来研究成分,与某些疾病相关的确切细胞和分子仍然是一个谜。
【Cell子刊】曹雪涛院士团队揭秘葡萄糖代谢的
众所周知,葡萄糖代谢一直是癌症代谢领域的核心。在以往的研究中,众多科学家致力于研究癌细胞和葡萄糖之间的关系。甚至于有科学家提出限制癌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近日,我国科研团队提出了TAMs中葡萄糖代谢的增加能够促进癌症转移的潜在机制。
【Science子刊】为什么“社会人”更不具有
攻击性是一种社会行为,具有重要的病因学意义;过度的攻击性可能对健康有害。已有许多研究探索了引起攻击性行为的大脑机制,但对于大脑是如何告诉身体是时候该停止战斗(fighting),人们了解甚少。近日,来自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的研究团队在大脑中发现了一种重要机制,证明了该机制以社会经验依赖的方式,阻止了机体表达高水平的攻击性。
【CELL DISCOV】西湖大学郭天南等团队
甲状腺结节恶性肿瘤的测定仍然是一项重大的诊断挑战。虽然由于分析小样本的可行性和新一代测序技术,基因组检测使甲状腺结节的分子诊断成为可能,但迄今为止仅限于基于核酸的检测。最近,有研究团队整合高通量蛋白质组学和AI技术,致力于实现其他方法难以实现的精确疾病诊断。
【Science】国际关注!陈子江院士团队发表
多年来,陈子江院士团队致力于生殖发育与子代健康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其中,多项原创性成果发表于Science、Nature、Cell、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The Lancet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
【Nature子刊】乳酸盐可不是代谢废物!它能
乳酸盐是葡萄糖分子糖酵解代谢产生的关键代谢物,同时也是许多细胞的主要碳燃料来源。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由于被糖酵解的副产物酸性质子混淆,乳酸盐对癌症和免疫细胞的影响难以辨认。最近有研究表明,乳酸盐能够增加CD8+T细胞的干性,以增强抗肿瘤免疫。
【Cell子刊】南京大学毕艳团队首次发现外泌体
II型糖尿病以肥胖相关的胰岛素抵抗为主要表现,它与认知障碍的风险增加有关。其中,脂肪组织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南京大学毕艳团队证明了脂肪组织衍生的细胞外囊泡及其货物microRNA(miRNA)介导脂肪组织和大脑之间的器官间通讯,其可以以膜蛋白依赖性方式转移到大脑中并富集在神经元内,尤其是在海马体中。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来自高脂肪饮食(HFD)喂养的小鼠或糖尿病患者的脂肪组织衍生的囊泡会引起显著的突触丧失和认知障碍。miRNA货物的消耗显著减轻了它们对认知功能的不利影响。总的来说,研究数据表明,靶向脂肪组织衍生的囊泡或其货物miRNA可能为糖尿病认知障碍的药物干预提供有希望的策略。
韩国年轻人肠癌发病率全球第一 我国紧随其后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韩国结肠直肠病学会周日的数据,韩国是世界上20多岁至40多岁人群中结肠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
【Nature】重磅!商微/汤富酬团队完成第一
2016年,当第一个使用混合三个人遗传物质的技术怀孕的婴儿出生时,科学家们担心该程序尚未得到研究以证明其安全。现在,中国的科学家已经在早期人类胚胎中对这项技术进行了首次的全面研究,并报告说,它似乎并没有影响它们的发育。 用三个人的遗传物质创造婴儿的技术旨在防止线粒体(为细胞提供能量的细胞器)有缺陷的母亲将细胞传递给她们的孩子。线粒体含有自己的DNA,儿童从母亲那里继承了所有的线粒体。“线粒体替代疗法是一个有争议的领域,”该研究的共同作者,中国妇产科医生商微说。“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希望为该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
【Cell子刊】上海交大房静远教授团队关于结直
结直肠癌(CRC)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具有复杂的病因。肠道细菌的生态失调已被视为结直肠癌的重要影响因素。具核梭杆菌是一种严格的专性厌氧菌,在CRC患者的粪便和肿瘤组织中均富集。因此,具核梭杆菌被认为是CRC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综述了细胞核包皮动物在CRC肿瘤发生和进展中的生物学特性和调控行为机制。还描述了具核梭杆菌作为CRC早期预警和预后预测的标志物,以及作为预防和治疗的目标。
【BMJ】超加工食品两大研究:既与高风险的结肠
超加工食品或UPF被高度操纵并含有添加的成分,包括糖,脂肪和盐,且蛋白质和纤维含量低。例如各式软饮料,薯条,巧克力,糖果,冰淇淋,加糖早餐麦片,包装汤,鸡块,热狗,炸薯条等等。 在过去的30年里,世界各地的人们越来越多地食用这些产品。即使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富含UPF的饮食会增加几种慢性疾病的风险,包括心脏病和癌症。然而,很少有研究特别关注结肠癌的风险。
栏目推荐
【Nature子刊 |
【Science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