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网企业会员
转化医学产业大会
转化医学网直播间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1938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同济大学开发生物电子口罩,10分钟内检出病毒

2022-09-23

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方寅和合作者发明了一种口罩,可以通过飞沫或气溶胶检测空气中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包括流感和冠状病毒。如果周围空气中有目标病原体,它可以在10分钟内通过移动设备向佩戴者发出警报。 呼吸道传染病(H1N1、H5N1、COVID-19等)是通过微滴或气溶胶在空气中不断传播的流行病。然而,在气体介质中检测样品受到痕量和低浓度要求的阻碍。 ...

【Gut】液体活检再进一步!浙江大学梁廷波团队建立检测肝细胞癌和胰腺导管腺癌的即用型检测模型

2022-09-23

9月20日,浙江大学梁廷波团队在Gut 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Mass cytometry-based peripheral blood analysis as a novel tool for early detection of solid tumours: a multicentre stud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证明了外周免疫细胞亚群的改变可以帮助肿瘤检测,并为肝细胞癌和胰导管腺癌提供...

【Nature】斯坦福大学团队确定溶酶体中所有分子

2022-09-22

近日,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运用了一种新方法,确定小鼠体内所有细胞的溶酶体中存在的所有分子;此成果有望帮助了解细胞材料的不当降解将如何引发某些疾病。借此,研究团队还更多地了解了巴顿病(一种目前无法治愈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因,这将有望产生新治疗方法。 该研究于9月21日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 https://www.n...

【Nature子刊】武汉大学刘勇团队揭示代谢紊乱元凶之一:失活米色脂肪,抑制机体适应性产热

2022-09-21

适应性产热与代谢稳态 脂肪组织是机体的重要代谢器官,它们对维持、调控全身能量稳态至关重要。进一步来看,脂肪组织细胞具有异质性,且能够根据环境线索来进行适应性重塑——白色脂肪组织(WAT),包括皮下和内脏 WAT,专门用于能量储存;棕色脂肪组织(BAT)专门用于耗散化学能以产生热量。 为响应外部刺激,例如冷暴露或 β3-肾上腺素能激...

【CEJ】中南大学团队成功研制新型抗肿瘤免疫刺激纳米药物

2022-09-19

该研究发布于《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阐明了新型纳米免疫药物在腺苷调节中的意义,并通过光热治疗和免疫调节的协同治疗为肿瘤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方法。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385894722036233 免疫治疗面临挑战  ...

【Cell Research】西湖大学宋春青/申恩志开发新技术:实现活细胞中非重复 DNA 的高灵敏度成像

2022-09-16

2022年9月14日,西湖大学宋春青及申恩志共同通讯在《Cell Research》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该研究表明CRISPR FISHer能够通过相位分离介导的信号放大,对活细胞中的非重复性DNA进行高灵敏度成像。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2-022-00712-z 基因组成像  01  ...

研究治癌新方法——香港大学黄思齐教授获780万港元

2022-09-15

转移性癌症  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日益成熟和规模化,蛋白翻译后修饰谱成为了新的研究焦点。蛋白糖基化修饰(protein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PTM)作为最重要、最普遍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之一,主要参与细胞间识别、调控、信号传导、免疫应答、细胞转化和疾病的发生发展。   蛋白质糖基化是一种常见的PTM,超过50%的真...

【Science子刊】打破传统观念!北京大学罗冬根团队发现维持昼夜节律的新机制

2022-09-15

9月2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罗冬根研究员团队在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了题为“An extra-clock ultradian brain oscillator sustains circadian timekeeping”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种维持昼夜节律的新型电信号及其神经机制。原来,主时钟不是自给自足的,无法维持自由运行的行为节奏,而是需要来自时钟外超电位脑振荡...

【Cell子刊】浙江大学团队揭示了钾离子在肿瘤微环境中调控巨噬细胞免疫代谢的机制

2022-09-14

2022年9月13日,浙江大学王迪及丁克峰教授共同通讯在《Cell Metabolism》上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研究揭示了肿瘤内高K+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抗肿瘤能力。研究人员将向内整流的高K+通道Kir2.1确定为高K+ TME中TAM功能极化的中枢调节剂,其有条件的耗尽会让TAM重新极化为抗肿瘤状态,以此依次增强局部抗肿瘤免疫力。 https://ww...

【Small Methods】第一次!华中科技大学郭安源教授团队鉴定单个细胞外囊泡中的RNA特征

2022-09-13

近年来,虽已有多项研究证实RNA是EVs参与调控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关键功能分子,在生物标志物方面也有着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但已知的EVs相关RNA研究,全部都是将大量EVs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因而目前缺乏在单EV水平分析单个EV所携带RNA的高通量分析方法,同时对单个EV中RNA的种类、数量和异质性等尚不清楚。 9月6日,发表在《Small Methods》杂志上的题为“Tr...

【CELL DISCOV】西湖大学郭天南等团队结合高通量蛋白质组学和人工智能评估甲状腺结节良恶

2022-09-09

9月6日,西湖大学郭天南和李子青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研究人员在Cell Discovery 发表了一篇题“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efines protein-based classification of thyroid nodules”的研究论文。该团队开发了一种人工智能定义的蛋白质生物标志物组别用于诊断甲状腺结节分类。 研究背景 01 先...

死亡风险降低42%!复旦大学叶定伟团队发布首个治疗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的中国方案

2022-09-09

前列腺癌治疗困局亟需破解  01   前列腺癌是发病率非常高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高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仅次于肺癌。中国前列腺癌患者约70%在初诊时已是晚期,5年生存率只有53.8%。近年来,随着新药研发以及相关临床研究的开展,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在治疗手段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雄激素剥夺疗法为基础的综合治疗,现已成为mCSPC的主要治疗手段以及...

【Cell子刊】南京大学毕艳团队首次发现外泌体介导脂肪-大脑间通讯机制

2022-09-08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毕艳教授团队和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张辰宇教授、李靓副教授团队合作,在 《Cell Metabolism》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团队首次发现外泌体介导脂肪-大脑间通讯并促进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https://www.cell.com/cell-metabolism/fulltext/S1550-4131(22)00347-3?...

复旦大学邹欣/郝洁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胡晓勇团队基于单细胞算法scCODE构建精准肾透明细胞癌免疫治疗预测模型(AUC=93%)

2022-09-02

2022年8月25日,复旦大学邹欣/郝洁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胡晓勇团队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 (IF=8.8) 在线发表了题为:“An immunotherapy response prediction model derived from proliferative CD4+ T cells and antigen-presenting monocytes in c...

【Nature子刊】清华大学团队:单细胞RNA测序用于胃癌研究的突破进展

2022-08-24

胃癌(GC)包括许多分子亚型,是全球第五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估计2018年有783,000人因为胃癌死亡。虽然GC在早期原发阶段是可治疗的,但大多数患者在晚期或转移阶段被发现,预后相对较差。免疫疗法,特别是靶向PD-1和CTLA4的抗体,已经引起了各种癌症类型(如黑色素瘤)治疗的范式转变,但GC的反应率相对较低。最近,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发布于《Nature Communications》的文章...

【Nature子刊】西湖大学杨剑团队绘制出最全RNA可变剪接遗传调控图谱

2022-08-20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8-022-01154-4 什么是可变剪接? 在如上的示例中,具有两个等位基因G和A的遗传变异与基因中的剪接事件(例如外显子跳过)有关,并产生两个转录亚型T 1和 T2 。 具有G等位基因...

【Science】西湖大学施一公团队首次揭示人源IgM-B淋巴细胞受体组装的分子机制

2022-08-19

西湖大学施一公团队在《Science》上发表了该研究的相关论文,该论文首次报道了人源IgM同种型B细胞受体(IgM-BCR)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揭示了膜结合的IgM(mIgM)与Igα和Igβ异源二聚体复合物组装的分子机制,从而回答了B细胞受体如何组装这一重要科学问题,同时也为基于B细胞受体的免疫疗法提供了关键的结构基础。 https://www.science.o...

【Gut】未来15年青年肠癌发病率翻倍?复旦大学马延磊团队最新研究揭密

2022-08-19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2科马延磊教授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Integrated metagenomic and metabolomic analysis reveals distinct gut-microbiome-derived phenotypes in early-onset colorectal cancer”首次揭示了发病年龄小于50岁的青年肠癌(早发性肠癌)与发病年龄大于5...

【Nature子刊】浙江大学研究团队克服结直肠癌中单个突变驱动的耐药性

2022-08-01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大部分出现远处转移的结肠癌患者失去手术机会,其5年生存率低于 10%。西妥昔单抗是EGF受体(EGFR)单克隆抗体,可结合EGFR的胞外域并增强受体的内在化和降解,是治疗K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一线靶向治疗药物。 近日,浙江大学药学院药物代谢与药物分析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提供了一种结构引导和噬菌体辅助进化(SGAPAE)方法,...

【Nature子刊】复旦大学团队揭示胰岛素信号传导机制——应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

2022-07-26

胰岛素分泌缺陷会导致年轻人成熟期糖尿病(MODY)。胰岛素信号级联反应成分受损,例如IR亚型之间的竞争破坏胰岛素信号传导的产生或AKT2的缺失,导致胰岛素信号传输的中断,导致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和2型糖尿病(T2D)。 氨基酸是否作用于细胞胰岛素信号传导尚不清楚,因为循环氨基酸水平的增加与2型糖尿病(T2D)的发作有关。近日,来自复旦大学的研究团队报道了苯丙氨酸改变胰岛素受体β(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