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直播】AI驱动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技术突破与前沿应用
转化医学圆桌π第一期“解码生命多维密码:组学技术融合如何构建精准医学未来”
首届精准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队列研究先锋计划颁奖仪式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2800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郑颂国和李斌联合课题组发现调节性T细胞功能调控新机制

1970-01-01

   2015年6月9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NAS)在线发表了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临床免疫中心郑颂国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李斌联合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Inflammation negat...

Science:从性病入手找到免疫治疗新思路

1970-01-01

   在发表于6月12日《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中,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出了革兰氏阴性菌是如何触动我们的免疫系统反应的。革兰氏阴性菌指的是一类可引起从淋病、痢疾到肺炎等多种疾病的广义的细菌。这一研究发现有可能促成一些替代抗生素、转而利用免疫系统来对抗感染的新疗法。 Scott Gray-Owen教授实验室的研究生Ryan ...

研究发现肥胖或增男性乳腺癌风险

2015-06-16

  尽管非常罕见,但男性确实也有患乳腺癌的风险。英国利兹大学12日发布的一份报告说,越肥胖的男士,患上乳腺癌的风险越高。   和女性一样,男性同样有乳腺增生甚至最终患上乳腺癌的可能,发病原因也和女性相似,主要与内分泌失调、激素浓度不均衡有关。此前的研究显示,男性脂肪细胞含一种酶,能将雄性激素转化为雌性激素。男性体内脂肪越多,就有可能转...

太反人性,广西医大一主任被患者泼汽油,重度烧伤!!!

2015-06-16

  最新消息:以下是今天中午12点41分,来自@西乡塘公安分局 官微的情况通报。   @江南春雨:当一起又起伤医事件发生时,除了一群医务人员在义愤填膺,群情激愤,其余的人,一个个都在冷眼旁观,有些在就医过程中遇到过不愉快,或者有亲属看病花了钱而效不佳者,恐怕心里还在暗自呼喊:打,打,打的好!   医者在抱怨医疗环境恶劣,拿着乞丐...

Cancerdiscovery:一基因突变可增强癌细胞对药物敏感性

1970-01-01

近日,来自美国德克萨斯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discovery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在许多种癌症中出现的ARID1a突变能够扰乱癌细胞中DNA损伤修复过程,同时在对特定种类的癌细胞进行药物治疗时,该基因突变还可作为癌细胞的致命要害,增强癌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 ARID1a是SWI/SNF复合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诺华白血病药物ArzerraIII期临床显著改善复发性CLL无进展生存期

1970-01-01

医药行业两大巨头诺华(Novartis)与葛兰素史克(GSK)价值220亿美元的资产置换交易于今年3月初圆满完成。其中,诺华以160亿美元收购葛兰素史克的肿瘤业务,使其在全球肿瘤治疗领域上升到了第二的位置,地位仅次于肿瘤学巨头罗氏(Roche)。近日,诺华公布了该笔交易中的白血病药物Arzerra(ofatumumab)一项III期COMPLEMENT-2研究的数据。该研究在...

科学家阐明引发恶性脑癌的特殊基因突变

2015-06-12

  最近一项刊登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英国伦敦癌症研究院(The 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引发恶性脑癌的特殊基因突变,研究者表示,基因TCF12发生错误和退行性寡轴突胶质细胞瘤(anaplastic oligodendroglioma)发生直接相关,该基因在个体胚脑组织形成过程...

伊马替尼转换至尼罗替尼可能使CML患者获益

1970-01-01

澳大利亚白血病和淋巴瘤组研究者在《Blood》中报道,使用伊马替尼一线治疗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P-CML),选择性转移至尼罗替尼治疗可导致良好的分子缓解和生存期,疗效、毒性和经济方面可能比常规有效药物更可取。 这些结论是基于TIDEL-II研究结果,以先前的TIDEL-I研究――强化伊马替...

FDA关于美泊利单抗治疗严重嗜酸细胞性哮喘的推荐

1970-01-01

美国FDA肺部-过敏药物顾问委员会全体一致推荐美泊利单抗(Nucala,GSK公司)作为附加维持治疗药物,治疗18岁及以上的严重嗜酸细胞性哮喘患者。委员会小组以10:4的投票反对推荐美泊利单抗用于12-17岁儿童,因为缺乏此人群的相关数据。 治疗开始时血嗜酸细胞≥150cells/μL,或者过去12个月内血嗜酸细胞...

Biomaterials:首次人工合成的功能性免疫器官

1970-01-01

近日,来自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们,人工合成了一种功能性的免疫器官,它可以分泌出抗体,而且可以在完全离体的情况下,在实验室里被操控。这个第一次人工合成的,独一无二的免疫器官是在Ankur Singh实验室内完成的,此项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Biomaterials杂志上。这个合成的器官是二级淋巴器官的仿生体,如淋巴结或脾脏。它由水凝胶构成,即一种柔软的纳米复合生物材料。此外,研究人...

[专家视角]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进展及全程管理

1970-01-01

随着肿瘤治疗技术的进步和治疗手段的丰富,肿瘤患者的生存已大大改观,部分肿瘤业已进入慢性病范畴,故肿瘤患者全程管理的理念应运而生。肿瘤全程管理应涵盖从患者确诊。医师根据患者和治疗药物及技术等多种因素对其制订长期系统的个体管理计划,一直到患者生命终结的全过程。对于预后凶险、生存期短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

FDA授予罗氏单抗ACTEMRA/RoACTEMRA治疗系统性硬化症(SSc)的突破性药物资格

1970-01-01

瑞士制药巨头罗氏(Roche)单抗药物ACTEMRA/RoACTEMRA(欧洲以外名为ACTEMRA,通用名:tocilizumab,托珠单抗)在美国监管方面传来喜讯。FDA已授予ACTEMRA/RoACTEMRA治疗系统性硬化症(SSc)的突破性药物资格(BTD)。BTD是FDA在2012年创建的一个新药评审通道,旨在加快开发及审查治疗严重的或威胁生命的疾病的新药。获得BT...

30年食道癌男性患者激增将近一半

2015-06-09

  最近,来自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表示,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患食管癌的男性增加了将近50%,即目前新发病例已经达到了几乎6000例;30年前患食管癌的男性数量为2700例,而截至到2012年却增加到了5740例,食道癌患者增加的数量从每十万患者15例增加到了13例。   在女性群体中食道癌发病人数相比20世纪80年代增长了将近10%,如今又2802名女性被诊断为食...

赛诺菲罕见病新药olipudasealfa获FDA突破性疗法认证

1970-01-01

赛诺菲公司旗下的Genzyme公司最近又传出了利好消息。公司开发的用于治疗罕见疾病--尼曼-皮克病(NPD)的新药olipudase alfa获得了FDA的突破性药物疗法认证。 尼曼-皮克病(NPD)是一种由鞘磷脂堆积而导致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是由于患者体内缺少一种名为鞘磷脂酶的酶类。而olipudase alfa是一种酶替代疗法,这种药物可以通过替代患者...

Cancer Discov:科学家发现耐药性前列腺癌的免疫标志物

2015-06-07

  发表在国际杂志Cancer Discover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冷泉港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免疫系统组分白细胞介素-6的信号驱动恶性耐药性的前列腺癌的分子机制。   研究者Trotman说道,我们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6或是指示对激素疗法产生耐受性的前列腺癌的标志物,相关研究结果对于开发治疗前列腺癌的新型疗法或带来巨大帮助。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不同前列腺癌患者对...

Nature子刊突破性成果:用光控制骨骼肌

1970-01-01

德国Bonn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光遗传学技术,让小鼠咽喉的肌肉变得对光敏感。用光刺激喉肌不仅可以揭示其作用机制,还有望治疗喉麻痹(laryngeal paralysis)导致的发声和呼吸困难。这一成果发表在六月二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光遗传学技术将编码光敏蛋白(channelrhodopsin)的基因...

Naturecommunication:E3连接酶抑制ERK维持小鼠胚胎干细胞干性

1970-01-01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吴缅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在线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一种E3泛素连接酶在维持小鼠胚胎干细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胚胎干细胞来源于囊胚的内细胞群,能够进行自我更新同时具有多能性,具有分化成所有类型细胞的能力。胚胎干细胞的强大分化能力广泛应用在发育过程研究及细胞治疗开发等重要用途上。...

Cell惊人发现:是谁操控了性行为?

2015-06-05

  每个人都知道,在你已经饱食一顿之后一盘食物通常看起来也就没有那么美味了。可以想象一下,实际上是你的内部状态造成了你对食物视而不见。   在一项新研究中,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的科学家们发现雌鼠存在这种状态特异性的气味“失嗅”。他们的研究证实,当雌鼠处于发情间期——生殖周期的性不活跃期时它们无法感知到雄鼠的气味。 &em...

[CMSC2015]跳双人舞于多发性硬化患者更有益?

1970-01-01

体育锻炼于多发性硬化(MS)患者有益,而跳舞可能比步行和骑自行车更好。研究人员称:“学习双人舞蹈如华尔兹或莎莎舞,是针对MS患者认知、疲劳、平衡和抑郁症状缺陷的完美运动组合。” 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马凯特大学运动科学计划的Alexander Ng博士说:“大量文献显示跳舞有益于慢性疾病,如帕金森...

个性化医疗:基因治疗上演“私人定制”,“量体裁药”指日可待

1970-01-01

近年来,我国每年有多达250万人因药物不良反应而接受住院治疗,其中50万人为严重反应,而约19.2万人更因此而丧生!而所谓的“药物不良反应”,即包括用药错误和不良相互作用,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第六大原因。特别对于癌症患者们而言,通常要接受化疗,恶心、脱发、甚至出血、感染等药物不良反应更是时有发生。 有研究显示,同一药物在不同个体内的效果差异可高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