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530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JCO】59家医院参与试验!中国医学科学院王洁教授团队发现非小细胞肺癌的新治疗策略
2022年10月7日,中国医学科学院王洁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发表了题为“Toripalimab Plus Chem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Treatment-Naive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Phase III Tria...
【Hepatology】浙江大学徐骁教授团队揭示肝癌免疫治疗失效关键机制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徐骁教授团队在国际肝脏病学权威杂志 《Hepatology》(IF=17.298)上发表了研究论文,研究揭示了肝癌免疫治疗失效的关键机制 。 研究背景 01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面对的一个难题,肝癌是一种典型的炎症驱动的肿瘤,其往往由长期的慢性肝炎、肝硬化发展而来。在危险因素如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素B1暴露、过度饮酒、...
胃癌免疫治疗新靶点!南京大学魏嘉教授团队提出增强PD-1阻断治疗的新策略
2022年12月2日,南京大学魏嘉教授课题组在《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揭示了胃癌免疫微环境全新调控靶点DKK1及其诱导巨噬细胞免疫抑制促进胃癌进展的新机制,并且提出联合阻断DKK1与PD1是极具前景的胃癌免疫治疗新策略。 https://aacrjournals.org/cancerimmunolres/artic...
【Gut】香港大学陈志伟教授团队确定治疗肝癌的新药物靶点!
2022年11月30日,香港大学陈志伟、谭志武及万钧共同通讯在《Gut》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同构型PD-1介导的免疫抑制是肝细胞癌患者对PD-1阻断剂耐药的基础。该研究发现不同的T细胞亚群不表达PD- 1,但表达其亚型Δ42PD-1,占未治疗HCC患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71%。Δ42PD-1+ T细胞具有肿瘤浸润性,与HCC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https...
一年发布21篇!北大汤富酬教授团队2022年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研究综述
2022年(截止到2022年12月1日)北京大学汤富酬团队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共发布研究成果21项,本文对以下九项研究进行系统综述。 01 2022年1月25日,暨南大学兰雨,刘兵及北京大学汤富酬共同通讯在《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研究人员在小鼠和人类胚胎中发生关键血管生成和血管生成事件的时间窗口...
【Science】颠覆以往认知!复旦王磊教授团队揭示人类卵母细胞独特的纺锤体组装机制
2022年11月18日,复旦大学王磊、桑庆、孙晓溪等人在《Science》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不仅为这个问题提供了答案,也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传统认知。研究首次发现了人类卵母细胞中前所未知且与众不同的微管组织中心,由此揭开了人类卵母细胞的纺锤体组装之谜。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q7361 ...
【PNAS】“复旦四分型”再完善!邵志敏教授团队绘制最毒乳腺癌“肿瘤特异性转录本”图谱
RNA是细胞传递基因信息的重要“信使”,一旦细胞发生癌变,便很有可能产生异于常态的RNA,即“肿瘤特异性转录本”。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江一舟教授团队携手黄胜林教授团队,发现在三阴性乳腺癌的细胞中存在大量“肿瘤特异性转录本”,并据此成功绘制出目前世界首个三阴性乳腺癌“肿瘤特异性转录本”图谱。该项研究成果11月8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
【Nature子刊】浙江大学范骁辉教授团队报道首个可将传统转录组测序数据重构至单细胞空间分辨率的方法
2022年10月30日,浙江大学药学院范骁辉教授团队联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陈华钧教授团队和军事医学科学院高月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研究论文。研究提出了一种空间解卷积算法—Bulk2Space,首次实现将Bulk转录组重构至单细胞空间分辨率。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
【Cell】癌症免疫疗法最新研究:叶丽林/唐忠辉/孙倍成教授等发现全新肿瘤记忆性T细胞
2022年10月7日,陆军军医大学全军免疫学研究所叶丽林团队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唐忠辉团队及南京大学鼓楼医院孙倍成团队合作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使用多个临床前肿瘤模型,发现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s)中的肿瘤特异性CD8+ T细胞子集没有功能衰竭,但表现出典型的记忆特征。研究发现可以响应免疫治疗的全新肿瘤记忆性T细胞。 https://www.cell.com/...
【Nature子刊】浙江大学叶招明教授团队揭示化疗引发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
近日,浙江大学叶招明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Metabolic control of CD47 expression through LAT2-mediated amino acid uptake promotes tumor immune evasion”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化疗促进巨噬细胞分泌IL-18,提高骨肉瘤免疫检查点CD47的表达,从而促进...
“转化医学是真正实现医学技术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浙大二院沈华浩教授谈转化医学的应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沈华浩表明:目前,团队以临床疑难杂症、转化医学和医工结合研究为突破口,力求打造“医药研究-临床应用-产业化”一体化、全链条创新生态系统,最大程度扩大辐射能力,提升国际学术声誉和影响力。 哮喘 沈华浩教授表示:“以临床为导向,从病人的全程管理出发,可以极大地推动临床新诊疗方案的应用、新医疗器械和诊断试剂开发、新药研发等高质量高...
【Cancer Commun.】复旦李心翔教授团队揭示调控结直肠癌脂代谢和肿瘤进展的分子机制
近期,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二科李心翔教授/李清国副主任医师联合上海市中医院王子良研究员在《Cancer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circCAPRIN1 interacts with STAT2 to promote tumor progression and lipid synthesis via upregulating ACC1 expression in co...
会议邀请|张晓鲁教授/张磊教授共话单细胞空间多组学肿瘤应用
随着单细胞和空间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生命科学的时空多维新时代正在开启,为细胞异质性研究提供新视角,引领了生物学从“时间”维度走向“时空”维度,百迈客自主研发的百创S1000空间转录组技术,直接将空间组学分辨率从100μm(主流技术平台)提高到~5μm的亚细胞水平,精准解决空间异质性等难题,成为临床医学和基础科学研究中强有力的工具。 为了共同推动单细胞空间多组学测序技术的...
【Nature子刊】抗肿瘤疫苗跨越式进展!南京大学刘宝瑞教授团队开发出可促进全身抗肿瘤的原位疫苗
12月3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南京鼓楼医院刘宝瑞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表达fms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和共刺激物OX40配体融合蛋白的基于乳酸乳球菌的益生菌食品级原位接种(FOLactis)。研究论文“Engineered Lactococcus lactis secreting Flt3L and OX40 ligand for in situ vaccination-based cancer...
【Nature子刊】再进一步!中山大学潘志忠、丁培荣教授团队发现高度微卫星不稳定结直肠癌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耐药性
11月28日,中山大学潘志忠、丁培荣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文章“Inflammation promotes resistance to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n high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colorectal cancer”,阐明了炎症促进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结直肠癌对免疫检查点抑...
【Nature子刊】湖大唐松青、朱海珍教授联合浙大王建莉教授发现急性炎症反应和肿瘤生长的双功能调节因子
近日,湖南大学唐松青、朱海珍教授联合浙江大学王建莉教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RasGRP1 promotes the acut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restricts inflammation-associated cancer cell growth”,研究表明RasGRP1 可能是急性炎症反应和肿瘤生长的重要双功能调节...
【柳叶刀子刊】复旦蔡国响教授团队联合南医大梁莉教授团队为结直肠癌早筛和预后增添新“武器”
近日,“复旦肿瘤”蔡国响教授团队联合南医大梁莉教授团队在《The Lancet》子刊《eClinicalMedicine》发表论文,成功开发并验证了一种基于 ctDNA 甲基化单倍型模式的准确、无创检测手段ColonES,通过二代测序评估ctDNA多基因甲基化状态,可以实现无创性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和预后预测。 https://www.thelancet.com/jou...
点赞!两篇报道!南京大学鼓楼医院邹晓平教授团队关于药物抑制胰腺癌以及癌肝转移的新思路
抑制胰腺癌肝转移 鉴于胰腺导管腺癌(PDAC)衍生的外泌体通过激活纤维化的转移前微环境来促进转移的作用,靶向和干预转移前器官以抑制远处转移已经对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提出了挑战。 近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科/南京大学胰腺病研究所邹晓平教授团队在《Biomaterials Science》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Pirfenidone-Loaded Exosomes...
《转》访北京大学系统⽣物医学研究所尹玉新教授:10x Genomics单细胞多组学ATAC+基因表达技术与空间技术回顾与展望
《转》访是转化医学网的品牌专访栏目,是业内专家、大佬、知名企业智慧交流碰撞的平台,也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转》访致力于打造转化医学领域最知名的专家访谈栏目。 “研究本身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假说,另一个是验证我们的假说。假说是具有创造性、思想性的,但如何来验证它们?一直以来,我们都需要良好的方法和手段来帮助探索我们提出的问题和假说;因而在当...
“转化医学是真正实现医学技术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浙大二院沈华浩教授谈转化医学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沈华浩表明:目前,团队以临床疑难杂症、转化医学和医工结合研究为突破口,力求打造“医药研究-临床应用-产业化”一体化、全链条创新生态系统,最大程度扩大辐射能力,提升国际学术声誉和影响力。 哮喘 沈华浩教授称说:“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从病人的全程管理出发,能极大地推动临床新诊疗方案的应用、新医疗器械和诊断试剂开发、新药研发等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