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3032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超2亿欧元!人体“第二基因组”具有治疗肿瘤的潜力?
编者注:人体内微生物对健康的影响比我们认为的要大得多。癌症,自身免疫疾病,食物过敏,以及肥胖症,均予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些科学家将微生物组(Microbiome)称为人体的“第二基因组”。 近日,位于法国的风险投资公司Seventure Partners在BIO-Europe会议上宣布,其在微生物组学,营养学领域的融资活动仍在继续。随着众多行业...
【简讯】“郝希山院士工作站”落地昆明 开展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研发
1月4日,“郝希山院士工作站”在云南省昆明市延安医院启动,将在肿瘤的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研发、临床转化和治疗效果评估等方面开展工作。 郝希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肿瘤学家,现任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等职。郝希山院士致力肿瘤临床和科研四十余年,在肿瘤外科、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肿瘤流行病学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 &ems...
新年盘点 | 肿瘤免疫治疗进展
免疫治疗已成为癌症精准医疗中的一大热点,并已逐步发展成为继手术、化疗和放疗后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模式。2019年,肿瘤免疫治疗有突破有进展。值此新年之际,转化医学网整理了今年热门的免疫治疗研究文章,共有12篇。 01 Treg细胞重编程改善免疫治疗 Mauro Di Pilato,et al.Targeting the CBM complex cause...
【Nature子刊】结直肠癌免疫治疗新发现:CD20+B淋巴细胞有效改善预后!
免疫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新兴策略之一, 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结直肠癌因其复杂多变的遗传分子学机制得到了诸多研究人员的青睐。对于结直肠癌而言,免疫微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治疗难度及患者的生存预后等。 近日,一篇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的研究发现:肿瘤浸润性CD20+B淋巴细胞在结直肠癌(CRC)患者预后中展现出积极作用。此外,CD20+B淋巴细...
《自然·医学》:胶质母细胞瘤免疫治疗老是耐药?靶向这个基因准没错!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和侵袭能力最强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预后极差。标准治疗方案无法安全、特异地消除所有癌细胞,仅能提供给患者有限的生存获益。免疫治疗通过特异性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为GBM治疗开辟了新道路。但是,GBM并不会任人宰割,肿瘤微环境(TME)会对免疫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抑制作用,导致该疗法疗效难尽如人意。近日,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
《自然·医学》:胶质母细胞瘤免疫治疗老是耐药?靶向这个基因准没错!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和侵袭能力最强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预后极差。标准治疗方案无法安全、特异地消除所有癌细胞,仅能提供给患者有限的生存获益。免疫治疗通过特异性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为GBM治疗开辟了新道路。但是,GBM并不会任人宰割,肿瘤微环境(TME)会对免疫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抑制作用,导致该疗法疗效难尽如人意。近日,德克萨斯大...
【聚焦】免疫治疗总是无功而返?这口锅或许该扔给中性粒细胞!
全世界范围内,肺癌的发病率较高,且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总体治疗效果欠佳,5年生存率仍较低,亟待研究新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已在肺癌治疗领域大显身手,但其单药治疗仅对约20%患者有效,且难免耐药性的困扰,相应机制至今众说纷纭难有定论。近日,美国Fred Hutchinson临床研究部的研究人员发现ICI的疗效与一种常见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息息相...
【突破】显著提高外泌体产量和核酸包载效率,基因治疗取得新进展!
基因疗法具有治疗多种疾病的巨大潜力,但对于带负电核酸大分子的靶向递送一直是基因疗法发展的限速步骤。相较于病毒载体和纳米材料的毒性和免疫原性,自体细胞分泌的外泌体更可能成为临床应用的核酸载体。 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James Lee课题组发明了一种细胞纳米化生物芯片,在数量级上提高外泌体生产和核酸包载效率,在靶向性和疗效上大大超越目前...
【我的2019】马赛癌症研究中心黄灿,癌症靶向治疗的思考
本期作者:黄灿,2017年被国家留学基金委派出到法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法国国家健康医学研究院特级研究主任Juan Iovanna教授,专业是人类病理学-专科肿瘤学,主要从事胰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目前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Cancers等杂志发表了十余篇重要论文,其中第一作者文章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01 ...
今日《细胞》封面:首次看清体内所有癌症转移!科学家们发现将近四分之一的位点无法得到有效治疗
在全世界范围内,癌症是最为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但很多人其实没有意识到,杀死这些病患的,其实并不是最初的癌症,而是癌症发生的转移。事实上,超过90%的癌症患者是因为癌症转移才去世的。 既然癌症转移那么凶险,我们开发一点药物,抑制癌症转移不就好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由于癌症的复杂性,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癌症为何转移,如何转移,又会转移到何处。更糟糕的是,由于我们的身体不是透明的,现有...
首个PD-L1单抗在中国获批!III期肺癌治疗迎来重磅利器
首个PD-L1单抗在中国获批!III期肺癌治疗迎来重磅利器12月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显示阿斯利康PD-L1单抗Imfinzi(durvalumab,度伐利尤单抗注射液,中文商品名:英飞凡,简称I药)的上市申请(JXSS1800040/41)获得批准在灵魂砍价4.36之后,阿斯利康迎来新一轮刷屏。12月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显示阿斯利康PD-L1单抗Imf...
【快讯】辉大基因完成逾亿元A轮融资,辰德资本领投,专注基因编辑与基因治疗
近日,基因编辑与基因治疗新锐企业辉大(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辉大基因”)宣布完成逾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辰德资本领投,药明康德、惠每资本、雅惠资本跟投,天使轮投资方夏尔巴投资持续跟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辉大基因的核心临床管线的推进,组建研发与临床前研究团队以及开展GMP级生产车间的建设。此前,辉大基因曾在2018年11月完成了夏尔巴投资的3000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
《Science》子刊: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机定了!有望为这些孩子谋得一线生机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严重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了世界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尤其是在中低收入的国家。近年新生儿AIDS感染数日渐增多,却往往因临床表现不典型而被忽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使用契机也因条件限制众说纷纭未有定论。 近日,美国多所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发现对出生即携带HIV病毒的...
《Nature》子刊:揭秘癌症免疫治疗患者反应巨大差异关键原因,有望覆盖所有患者!
作者:Paris 导 语:癌症免疫治疗的问世曾一度扭转了之前癌症治疗的僵局,获得了众多科学家的认可。然而,随着癌症免疫治疗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弊端日渐显露出来,就拿CAR-T疗法来说,肿瘤细胞靶点并未完全突破。目前还未完全掌握所有癌细胞的表面特异性抗原蛋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靶点。如果想要未来使用CAR-T治疗更多种类的癌症,我们必须不断地发现新靶点...
抗精神病药物用于胰腺癌治疗
作者:法国健康医学研究院 黄灿 胰腺导管腺癌是最恶性的癌症之一,只有18%左右的病人适用于手术切除,因此化疗药物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目前有一些抗癌药物可以有效用于治疗癌症,但是由于癌细胞异质性、耐药性等原因,治愈率还是很低,五年存活率不到7%。NUPR1是一种内源性无序蛋白,表达量与癌症恶性程度正相关,被认为是赋予癌细胞耐药性的重要蛋白;由于其没有稳定的三维结构...
《Nature》子刊:化疗引发基因突变?癌症治疗毒副作用关键机制首次揭秘!
一直以来,诸多关于癌症的研究都是围绕基因突变如何导致癌症而展开,却鲜有关于癌症治疗导致基因突变的研究报道,近期,由ICREA研究员、生物医学研究所生物医学基因组学实验室主任、庞培法布拉大学助理教授Núa López-Bigas领导的研究小组首次描述了用于治疗癌症的6种疗法引起的基因改变(5种基于化学疗法的药物和放疗),该研究结果已同步在《自然遗传学》杂志上发表...
【聚焦】聚智共推细胞产业发展,首届张江细胞治疗国际峰会拉开帷幕
2019年11月14日,首届张江细胞治疗国际峰会在张江科学城揭开帷幕。本次峰会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巡视员季晓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管小军、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吴强等相关政府代表出席。 本次峰会以细胞治疗为主题,召开8场大会报告、1场高端对话,并在3个分论坛举行33...
靶向治疗取得新突破,肺癌将成慢性病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我国肺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已连续10年位居恶性肿瘤之首,每年新发肺癌约78.7万人,因肺癌死亡约63.1万人。肺癌传统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手段。但放疗化疗在作用于癌细胞的同时也作用于正常细胞,不可避免会带来一些副作用,许多患者为此苦不堪言。随着医学技术不断进步,肺癌靶向治疗的出现,突破了肺癌治疗的瓶颈。由于靶向药可以识别癌细...
博雅辑因将在第61届美国血液学年会(ASH)上发布其β-地中海贫血基因编辑治疗项目的规模化生产及临床前安全性和有效性试验数据
转化医学网获悉,博雅辑因将于2019年12月7-10日第61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ASH)上首次发布其β-地中海贫血基因疗法项目(ET-01)的部分数据。 图片来源:https://appadvice.com/app/2018-ash-annual-meeting-expo/1440534154 此次展示将重点介绍ET-01临床级规模化生产...
《PNAS》:联合基因疗法首获成功!同时治疗糖尿病、肾衰、心衰及肥胖等多种并发症!
随着对疾病研究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深入地了解到各种疾病并发症的危害,然而,传统上各类疾病都是单一研究和治疗的,忽略了与年龄相关的疾病的相互联系,增加了相关治疗的毒副作用。 而近日发表在《PNAS》的一份新研究报道了一种单一组合基因疗法,可同时治疗肥胖,II型糖尿病,肾衰竭和心力衰竭四种疾病,该研究打破了目前单药单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