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3032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快讯】首届张江细胞治疗国际峰会即将召开
细胞产业已成为生物医药产业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亦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国内开展的细胞治疗临床研究逐年增加,根据CDE及相关报道统计,2017年12月至2019年8月间,共有来自12个省、市的32家企业向CDE申报了细胞药物注册,截至目前共有21项细胞药物临床试验获批,其中11项来自上海张江科学城,占比52%,张江科学城已成为目前国内细胞产业推进最活跃...
【重磅】我国原创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获准上市,结束该领域全球17年无新药上市历史
2019年11月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九期一®(甘露特钠,代号:GV-971)的上市申请,“用于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九期一®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在中国大陆的上市为全球首次上市,填补了这一领域17年无新药上市的空白。 这款中国原创、国际首个靶向脑-肠轴的阿尔茨海默...
《Cancer Cell》:基于多蛋白复合物的癌症精准治疗范式,有望攻克一半以上的肿瘤
蛋白质是细胞功能的执行者,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通过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参与基因调节、基因表达、信号传递、代谢及周期调控等各个环节。在肿瘤恶化过程中,细胞中蛋白质互作网络会发生改变,然而,目前并没有针对这种变化的诊断工具。 近日,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建立了针对多蛋白复合物(epichaperome)...
肺癌免疫治疗最新研究进展盘点
本文转自:医脉通肿瘤科 金秋时节是收获的季节,2019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于近期完美落幕。多项肺癌免疫治疗的重磅临床研究在本次大会公布,例如一线治疗的CheckMate 227研究Part1结果,还有多项二线治疗的真实世界证据(RWE)涌现。想必大家仍意犹未尽,还未来得及仔细学习与研究,本文带领大家共同回顾ESMO肺癌免疫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
CAR-T涉足艾滋治疗!“癌症导弹”能否轰碎HIV?
1981年,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人,随后艾滋病迅速在全球广泛流行。然而目前尚无根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有效药物,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下仍持续存在的HIV潜伏库使得患者必须终身服药。想要彻底消灭HIV,只有持续有效的免疫反应才能实现。说到免疫疗法,我们很容易想起如今癌症领域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导弹”——CAR-T。这枚“导弹”在艾滋病治疗领域能否也有奇效呢? ...
《Blood》重磅:葡萄中提取的这种天然化合物,在干细胞基因治疗中大放异彩!
白藜芦醇作为一种保健品,存在一些水果如葡萄、蓝莓的皮和籽中,据悉可抗氧化、延缓衰老,但其保健效果已跌下”神坛”。然而,天然化合物Caraphenol A,一种白藜芦醇三聚体,却妥妥地在基因治疗上有奇效。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Caraphenol A可以改善慢病毒介导的基因传递效率,缩短基因治疗标准流程时间,改善治疗效果。这项研究发表于近日的《Blood》杂...
《JEM》:三个月可获得完全缓解!肌酸补充剂增强癌症免疫治疗效果
导 读: T细胞在介导和协调针对癌症的免疫反应中起着核心作用,而 T细胞的激活及功能的表达需要能量的维持,在癌症免疫治疗过程中,常常因为T细胞功能的不足导致免疫治疗效果差强人意。 近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最新研究指出,补充肌酸可显著抑制多种肿瘤小鼠的肿瘤生长。不仅如此,补充肌酸与检查点抑制剂阻断治疗(例如P...
临床蛋白组重磅!世界首个绝对定量检测肿瘤新生抗原平台推动肿瘤治疗向全面个性化前进!
近日,一项刊登在 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 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和 美国 Complete Omics 临床多组学公司的科学家报道了世界首个绝对定量检测个体特异性肿瘤新生抗原 (Neo-antigen)的临床蛋白组应用平台。这项技术或能在目前广泛商业化的癌症患者肿瘤基因组测序服务 的基础上打开面向肿瘤患者个体化和个性化治疗的...
让癌症治疗更精准---从癌症蛋白基因组学说起
据神刊杂志CA(影响因子:245)发布的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1],2018年全球范围内预计有1819万癌症新发病例和960万癌症死亡病例。整体而言,肺癌是最常见的癌症类型(占整体的11.6%),也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占癌症总死亡数的18.4%)。对于发病率,女性乳腺癌(女性11.6%)、结直肠癌(10.2%)、前列腺癌(7.1%)是占比靠前的癌症。对于死亡率,结直肠癌...
这些被忽视的免疫细胞,竟是乳腺癌细胞治疗的“潜力股”!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原癌基因Her-2均为阴性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极差,一旦转移多只能束手无策,因此,确定更为有效的乳腺癌治疗靶点成为了重中之重。 近日,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和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乳腺癌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T细胞——γδT细胞,同时证明...
CRISPR进化之致命病毒篇:从SHERLOCK到CARVER ,从诊断到治疗
目前,很多致命的人类病原体都是RNA病毒,而且大多数都没有很好的治疗药物,如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和流感病毒。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布罗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Cas13的新技术-CARVER,该技术可用于检测并消灭人类细胞中的RNA病毒,首次将CRISPR-Cas13系统应用于抗病毒药物的开发中。 CRISPR(Clustered R...
Cell Reports:新的胰腺癌联合治疗方案可逆转肿瘤微环境!
近日,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联合疗法,该疗法将一种放射疗法和一种免疫疗法结合,不仅可以治愈小鼠的胰腺癌,而且还可以重编程小鼠免疫系统,形成“免疫记忆”,产生类似肿瘤原位疫苗的治疗效果。该研究为晚期胰腺癌的临床试验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胰腺癌是一种侵袭性很强且生存率很低的癌症。超过80%的患者确诊时已经是晚期,不能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
Nature:抗真菌途径或带来胰腺癌治疗新希望!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其起病隐匿、病情发展较快,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案,寻找行之有效且新型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手段已是当务之急。然而胰腺癌的具体发病机制至今仍扑朔迷离,肠道菌群对其发病的影响便是研究焦点之一。近日,美国纽约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胰腺导管腺癌(PDA)的肿瘤组织中存在大量源自肠道组织的真菌,同时证实这些真菌可以诱导正常细胞转变为PDA。这也意味着抗...
Nature子刊重磅:3D技术模拟大脑微环境,或成脑瘤治疗新突破!
作为当下最火的新兴技术,3D打印的广泛应用可能造就许多跨时代的应用价值。尤其在医疗健康领域中,3D生物打印技术更是为临床医生和无数病患带来无限希望。近日,来自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在体外模拟了大脑的微环境,从而研发出一套可以培养原发性小儿和成人脑瘤的3D人体组织培养模型,并在重要国际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相关成果...
《PNAS》重磅:发现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靶点!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截至2019年,我国共有1000多万AD患者,约占全球AD患者总数的五分之一,而且我国AD患者的平均存活年限仅有5.9年。这种疾病至今仍无法治愈,其发病机制也尚不明确。 近日,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在《PNAS》期刊上发表最新研究,他们发现了一种名为TOM-1蛋白质在AD致病中的重要作用,这也预示着阿尔茨海默病的治...
Nature Medicine:肿瘤全基因组测序助力癌症个体化治疗
近年来,随着全基因组测序所需时间和成本的降低,个体化治疗将造福更多的癌症患者。近日发表于《Nature Medicine》的一项研究表明,开发新的机器学习算法对肿瘤全基因组序列信息进行分析,有助于预测患者的预后,帮助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全基因组测序(Whole-genome sequencing,WGS)技术可获取患者几乎全部的遗传信息,包括癌细...
Nature 子刊:免疫治疗耐药大揭秘!
近年来,癌症免疫治疗成为肿瘤研究界的“宠儿”,为广大癌症患者带来了一线生机。但其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目前仍有大部分患者不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部分患者即便短时间内缓解,也难免要经历肿瘤的复发和耐药,机制众说纷纭,这已成为阻碍患者获得长效受益的难题。 近日,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与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秘了免疫治疗耐药的代谢机制。他们指出,肿瘤...
北大肿瘤医院《Nature》子刊发文:ctDNA可预测胃癌治疗效果
导 读:胃癌具有高度的瘤内异质性,因此想要通过解剖学、分子生物学或者细胞培养等方法准确地评估胃癌患者的化疗效果,准确性都有待提高。 近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研究人员采集和分析了晚期胃癌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期间,个体内ctDNA(循环肿瘤DNA)的基因组变化指标,以探究ctDNA的基因组不稳定水平变化能否用于监测晚期胃癌的药物治疗进展。 染...
PNAS重磅!肠道菌群影响血糖水平机制大揭秘,或将成糖尿病治疗新思路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有研究指出,肠道菌群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二者相关性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但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明了。近日,加拿大弗林德斯、SAHMRI和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秘了这一过程。他们指出,失调的肠道菌群可通过分泌次级胆汁酸刺激肠壁细胞大量分泌“快乐激素”——5-羟色胺,进而升高血糖水平,使得患者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