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首届精准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队列研究先锋计划颁奖仪式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6284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针对HER-2蛋白的乳腺癌疫苗新鲜出炉!且已进入Ⅱ期临床!

2019-03-15

近日,杜克大学的一项研究打破了目前乳腺癌耐药的僵局,工作人员研制出一种针对HER2蛋白的肿瘤疫苗,极大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一个小家族,有4位成员——HER1、HER2、HER3和HER4。作为跨膜蛋白,它们可以在细胞表面与生长因子结合,进行信号传导,调节细胞的生长、分裂和修复。大量研究跟临床试验表明HER2相比其他靶点而言更具治疗意义,这款单抗就是大名鼎鼎的曲妥珠单...

贺福初团队发现乳腺癌细胞干性促进机制,开启肿瘤治疗新篇章!

2019-03-13

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乳腺癌是女性癌症发病和死亡的最大元凶,发病人数占癌症近1/4,死亡占比也达到了15.0%。随着对乳腺癌发生、发展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乳腺癌干细胞(BCSC)日益受到重视。有研究指出,巨噬细胞是构建BCSC生态位的重要助力,然而具体机制却始终扑朔迷离。近日,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旁分泌的跨膜蛋白LSECtin能增强乳腺癌...

Cancer Cell:复旦大学绘制全球最大三阴性乳腺癌多组学精细图谱!

2019-03-11

作为红颜杀手,乳腺癌实则已进入分类治疗时代。CDK4/6抑制剂、氟维司群等药物为芳香化酶抑制剂耐药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提供新的可能。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抗HER-2靶向新药不断问世显著改善其预后及生存。而三阴性乳腺癌(TNBC)因无治疗性靶点,持续困扰着广大女性患者。相较其他亚型,其对新辅助化疗反应良好,不过残留病灶复发率极高,而且TNBC有6种亚型,不同...

特朗普斥资5亿美元于儿童癌症研究计划!患者遗传数据共享为重中之重!

2019-03-07

脑癌幸存者Grace Eline(右)和第一夫人Melania Trump(左) 在演讲中,特朗普特别提到一位勇者—10岁的脑癌幸存者Grace Eline,当时她正坐在第一夫人Melania Trump身边(Melania Trump在患病前曾为儿科癌症研究筹集资金)。特朗普对此表示:我的预想是在未来10年内向国会提出5亿美元资助这项研究。也就是每年500...

Nature:贺福初/樊嘉院士团队通过蛋白质组学发现早期肝癌新治疗靶点

2019-03-07

肝癌其实在组织类型上可以区分为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肝母细胞癌等等,但肝细胞癌占所有原发性肝癌的90%左右。由于肝癌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且肝脏代偿功能十分强大,同时其预后极差、死亡率极高,导致肿瘤医生谈之色变。因此,目前基因组学的发展日趋成熟,全基因组测序甚至已经普及到个体身上,但基因组学仅能够从基因层面分析和认识疾病的起源以及探索相应的治疗方案。由于蛋白质的体内...

强强联手!制药巨头辉瑞、默克和Nektar将联合开发全新胰腺癌三联疗法

2019-03-07

此次胰腺癌的三联疗法将由三个较为成熟的抗癌药物组成,进而尽快将这一三联疗法推向临床使用。这一三联疗法BioXcel表示,除了评估三联疗法在胰腺癌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外,两家公司还计划评估针对胰腺癌的血液及肿瘤组织中的免疫激活标记物。目前,BioXcel已授权启动和管理相关临床计划,其中BioXcel首席执行官Vimal Mehta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相信,这项临床合作项目也体现了各方对BX...

聚焦ctDNA长度,提高“滴血验癌”灵敏度!

2019-02-26

检测90至150bp之间长度的ctDNA或可提高检测灵敏度 目前改进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水平的方法主要集中于从基因组方向对检测水平进行提高,但很少考虑血浆无细胞DNA(cfDNA)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人员假设可以利用循环DNA片段长度的差异来增强检测ctDNA存在的灵敏度和提高癌症的非侵入性基因组分析的水平为了确定突变ctDNA的大小分布...

宫颈癌真相:HPV病毒与“它”狼狈为奸,或可成为新预防靶点!

2019-02-25

作者:Ruthy 导  读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该“红颜杀手”的杀伤力仅次于乳腺癌。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超过10万例的宫颈癌新发病例,同时又有大约8万人死于该病。宫颈癌与人类乳头瘤病毒(HPV)之间的关系是医学上的一个重大发现,研究证实HPV感染导致了99%的宫颈癌病例,无...

基于DNA甲基化的生物年龄是乳腺癌风险的重要预测因子!

2019-02-25

作者:Paris 导  读 近日,来自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在线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基于DNA甲基化的生物年龄测量可能是乳腺癌风险重要的预测因子。该研究以“Methylation-based biological age and breast cancer risk. ”为题发表在《J...

全基因组测序揭秘:大白鲨为何拥有抗癌、长寿、超强自愈能力?

2019-02-25

理论上,动物拥有的细胞越多,发生癌症的几率也就越高,也就是说身体大小与癌症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但是人们发现大象、大白鲨等动物患癌的概率并不比人类高。显然,大型动物体内可能进化出了某种抗癌机制。 近年来,针对动物抗癌机制的基因研究成果纷纷发表,对同样拥有神奇抗癌能力的大白鲨却鲜有研究报道。近日,PNAS 发表了有关大白鲨的最新基因研究成果,揭开了大白鲨抗癌、长寿...

NEJM:剑指乳腺癌最难治疗亚型!科学家发明新型智能靶向药物!

2019-02-22

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侵袭性疾病,相对于其他乳腺癌,在年轻女性和非裔美国女性中更为常见。三阴性乳腺癌不表达雌激素受体,孕酮受体或HER2。因此,从先前的应用上看,目前的治疗仅包括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化学疗法而其并不能使用靶向疗法,例如激素疗法或赫赛汀。简而言之,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相当于我们要摧毁的敌人“基地”,靶向药物相当于我们使用的导弹,但是由于哥伦比亚大学Vagel...

Nature子刊:借助“细胞条形码”!追踪乳腺癌转移的秘密!

2019-02-21

早在去年,便有研究人员对三阴性乳腺癌多器官转移过程进行了高分辨率克隆定位。该研究将三阴性乳腺癌初诊时已转移患者治疗前原发乳腺肿瘤移植至小鼠体内,分析肿瘤转移期间的细胞克隆运动过程。各个转移灶可见多克隆播种并且维持低水平的不同亚克隆群。不过,肺、肝、脑转移聚集了高水平的相同亚克隆群,表明该研究结果表明,少见原发肿瘤亚克隆的分子特征,使其能够在人类三阴性乳腺癌动物移...

所有乳腺癌患者均应接受多基因组检测!ASBrS发布共识声明!

2019-02-19

红颜杀手ASBrS2013年,美国最高法院公布了分子病理学协会诉Myriad Genetics事件的裁决:人工合成且去除内含子序列的 cDNA有申请专利的资格,自此,基因检测的范围日益扩大,而新一代测序的应用也使多基因检测得以变为现实。 BRCA1和BRCA2目前这项有乳腺癌病史的患者都应该接受基因检测,此类检测应包括BRCA1 / BRCA2和P...

NEJM:1+1>2!PD-L1单抗联合阿西替尼有望成为晚期肾癌的标准疗法!

2019-02-19

avelumab +阿西替尼——必然的选择 RCC治疗的第一步就是抑制VEGF过度表达。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与其血管生成密不可分,而参与肿瘤血管化的多条分子通路皆能介导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不久前上海周彩存团队曾以此理论为据指出VEGFR抑制剂可以助力PD-1/PD-L1单抗治疗,因此,研究人员选择了avelumab,其是一种P...

周彩存教授团队新发现:PD-1抗癌药的得力助手!

2019-02-18

PD-1/PD-L1抗体单药治疗困境——疗效难尽如人意,耐药性如影随形 TEM异常导致的免疫抑制是PD-1/PD-L1单抗难尽其效的重要缘由。 最大限度地减少TME异常所致的免疫抑制或许是提高PD-1/PD-L1单抗治疗疗效的最佳手段。 怎样改善TME,减少免疫抑制呢?研究人员想到了血管生成抑制剂。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与其血管生成密不可分,而 ...

Cancer Research:建立免疫监视系统预防癌症发生!

2019-02-18

CTLA-4与PD-1不同的分子机制 “A Novel Form of 4-1BBL Prevents Cancer Development via Nonspecific Activation of CD4-T and Natural Killer Cells”为题发表在医学杂志《Cancer Research》上。 ...

液体活检助力,无创快速反应癌症治疗进展!

2019-02-15

(DOI:10.1158 / 0008-5472.CAN-18-1082,) 使用血液液体活检在治疗期间通过测量循环肿瘤DNA(ctDNA)来准确地跟踪肺癌治疗的效果“临床治疗上,我们需要实时且无创地检测肿瘤对靶向和免疫检查点封锁治疗的反应,” ,“而在我们的研究中,使用血液样本进行的测试将帮助医生更快更准确地评估治疗反应,同时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治疗。” 28...

Nature子刊:开发靶向FZD/SMO抗癌药物新思路!

2019-02-14

FZD/ SMO——突变热点,研究冰点 这些调控涉及经典Wnt/β-catenin通路、Wnt/calcium通路和平面细胞极性(PCP)通路,有研究指出,FZD/ SMO在肿瘤细胞系和组织中频繁上调,可异常激活相关信号通路,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作为肿瘤中突变热FZD/ SMO并未带来相应靶向药的开发热潮,反而因为其激活机制始终未明而导...

Nature:组织活检与3D技术两开花,揭秘癌症之王起源!

2019-02-01

2011年10月5日,苹果公司创办人史蒂夫·乔布斯因患胰腺癌病逝,享年56岁。在哀悼之余,胰腺癌也走入了大众的视野。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被称为“癌中之王”。 他们的研究结果以“Tissue curvature and apicobasal mechanical tension imbalance instruct cancer morp...

看舌苔真能看病?还能检测胰腺癌?

2019-01-30

虽然已经在胰腺癌患者中发现了对身体其他部位微生物组的破坏,但这是首次发现胰腺癌会改变舌苔中细菌的变化。如果在更大规模的研究中得到证实,这可能为这种高度侵袭性疾病开发新的早期发现或预防治疗措施。 研究人员正在寻找能够准确检测胰腺癌早期症状的生物学变化,这些变化可以发展成新的筛查试验。目前的热门话题是微生物组在癌症发展中的潜在作用,以前的研究发现,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