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166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国产靶向阿帕替尼引争议,胃癌大牛高端论辩涨姿势
2014年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批准阿帕替尼上市,适用于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三线及三线以上治疗,且患者接受阿帕替尼治疗时一般状况良好。 阿帕替尼是小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
胃癌患者宜做基因检测 或有特效药可用
胃癌患者从今起应检测HER2 先播报一条消息:2016年5月13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每一例病理确诊胃癌的患者均需接受HER2检测,并指出必要时需重复活检。 并写入了治疗指南:第二版《HER2阳性晚期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要点和《NCCN消化系统肿瘤临床实践指南...
Ann Oncol:胃癌的分子分型进展
胃癌是全球第三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在2013年导致841,000例患者死亡。作为一种异质性疾病,不同国家的胃癌流行病学和组织病理学存在差异。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显示,亚洲和西方国家的胃癌发病率和总生存率有显著差异。与中欧和西欧相比,东欧地区年龄校正的胃癌发病率更高。这些地理上的差异可能是由人群特异性基因风险因素和感染原导致的,如幽门螺杆菌(该病菌是胃癌的致病因素)。 &em...
突破:上海交大新发现7项胃癌血清标志物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刘炳亚课题组与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陶生策课题组进行合作,利用蛋白质芯片平台,筛选出7个新的胃癌血清标志物。相比于传统的标志物及其联合,新发现的胃癌血清标志物无论是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方面均有大幅度提高,对于胃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这一研究成果于近日在蛋白质组学专业杂志...
上海交大医学院瑞金医院找到7项胃癌血清标志物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刘炳亚课题组与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陶生策课题组合作,利用蛋白质芯片平台,筛选出7个新的胃癌血清标志物。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分子与细胞蛋白质组学》杂志。 瑞金医院对该院近30年胃癌患者的生存率进行统计发现,早期治疗后5年生存率超过90%,而晚期不足10%,因此胃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对于提高胃癌总体5年生存率具有...
感叹!青年医生患癌14天去世 医疗如此无助?
近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闵行中心医院心内科36岁主治医师许剑峰因癌症去世,无不令医疗界的同行悲痛和惋惜。据悉,许剑峰在10月5日确诊为胃肝性腺癌,并且已经发生肝、骨骼和淋巴转移。从发现症状到去世,前后只有短短的14天。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疾病,让人猝不及防?医疗为何如此无助? 胃肝性腺癌是胃癌较为罕见和特殊的一种。它容易侵犯血管,并随着血...
胃癌免疫治疗进展
作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魏小丽 徐瑞华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全球每年新发的胃癌病例数高达100余万人次,我国是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国家之一。胃癌起病隐匿,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处于进展期。传统的治疗方式有手术、放疗和化疗,但对于进展期胃癌,疗效均...
警惕 | 从发病到去世仅14天!胃不舒服你还敢掉以轻心?
近日有新闻报道,上海36岁的心内科主治医师因癌症去世。从发现症状到去世仅14天,这再次引发公众关注,胃不舒服不是小问题! 这种胃癌很可怕 5年生存率仅9% 1. “胃肝性腺癌”与普通胃癌不同 报道称,许剑峰是上海复旦大学附属闵行中心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10月5日,许医师在值班时发现自己肝脏有个肿块,3天后,被确诊为胃肝性腺癌,且已转移到肝脏、骨骼、淋巴。10月19日,他...
指南:胃癌患者的营养治疗
1 背景 1.1 胃癌的发病情况 2015年2月3日WHO发布World Cancer Report 2014(全球肿瘤报告 2014)[1]:2012 年全球肿瘤患者及死亡病例分别为1400 万、820万,其中胃癌死亡72.3万,在所有肿瘤死亡中占第三位,仅次于肺癌、肝癌;预计未来20年,新发肿瘤病例...
我国科学家发现引发胃癌的特殊microRNA分子—miR-7
近日,来自中国第四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microRNA 分子miR-7可以通过抑制一种关键的信号通路来抑制胃癌的发生,而这种关键的信号通路对于幽门螺杆菌而言是一种保护性的机制,该研究或为后期讯号诱导子miR-7表达进而来有效抑制胃癌的新型药物或疗法的开发提供新的线索和研究思路。 据国立卫生研究院数据显示,胃癌是常见的四种癌症中的一种,而且其是全世界癌症死亡...
复旦大学80后博士后Cancer Res发布癌症新成果
来自复旦大学、俄克拉马荷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RACK1丧失通过诱导miRNA-302c / IL-8信号环路促进了胃癌转移。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7月21日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杂志上。 复旦大学的阮元元(Yuanyuan Ruan)博士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其主要研究领域为肿瘤糖生物学。2009年至今发表SCI论...
胃癌治疗的区域差异
2015 ASCO:欧美晚期胃癌III期临床研究(DIGEST)阴性结果公布(摘要:4015) 转移性弥漫型胃腺癌(DGAC)的预后差,恶性程度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目前尚无特异性一线治疗方案。鉴于FLAGS研究亚组分析,S-1/顺铂治疗DGAC疗效相较于5-FU/顺铂可能会更好。为此,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学者Jaffer A. Ajani 牵头开展了进一...
新方法可数分钟内诊断食道癌和胃癌
英国一个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的呼气测试方法,可在数分钟内诊断出受测者是否患有食道癌和胃癌,相比传统测试方法更简单,成本也较低,有望大幅提高这类疾病的诊断效率。 这项研究由帝国理工学院主导。该校23日发布公告说,研究人员发现患有上述两种癌症的患者呼出的气息中会有一系列特别的化合物,利用仪器测量这些物质的浓度,再与内窥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这些物质的浓度越高就...
[ASCO2015]KEYNOTE-012:Pembrolizumab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如何?
2015年ASCO年会于5月29日―6月2日在美国芝加哥召开。5月31日上午的消化系统(非结直肠)肿瘤口头报告专场上,一项摘要号为4001的试验,在经抗-PD-1单克隆抗体pembrolizumab(MK-3475)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中,评估了PD-L1表达和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 肿瘤利用PD-...
[ASCO2015]胃癌免疫治疗进展荟萃
在过去几年,癌症免疫治疗已经在黑色素瘤取得惊喜的成果,之后在乳腺癌、前列腺癌、肾癌以及肺癌中也都取得进展。因此,免疫治疗被Science评为2013年度突破性进展。胃癌的免疫治疗也逐渐引起众人的关注。 免疫治疗之癌症疫苗 癌症疫苗的目的是增强人体免疫系统能力,通过增加肿瘤特异性T淋巴细胞以寻...
第四军医大Nature子刊胃癌新成果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胃癌(GC)已经成为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大多数胃癌患者都是在疾病晚期才被确诊。对于这些患者来说,化疗是一线治疗方案。然而,尽管在临床实践中已经使用了许多新的化疗药物,但是由于内在耐药性或获得性耐药,尤其是多药耐药性(MDR),化疗方法往往会失败。虽然MDR机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探讨,但是我们对这一现象的关键决定因素仍不清...
幽门螺杆菌是人类胃癌的危险因素?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报道了一项新研究,引起溃疡的细菌幽门螺杆菌可以直接与胃干细胞相互作用,进而导致细胞分裂的更快。 在小鼠中观察到增加的细胞分裂,但研究人员认为该结果可以解释为什么幽门螺杆菌是人类胃癌的危险因素。 他们用三维显微镜观察细菌在人类胃腺体深部的殖民地,那里是干细胞...
针对CDH1的研究发现,基因更够更好的评估遗传性胃癌的风险
这项研究,是由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领导的,其结果近日发表在了新推出的杂志《JAMA Oncology》上,实验中,研究人员检测了具有该突变的男性,这些基因突变到80岁时候的累积风险是70%,而女性是56%。 实验也确定了一组新的与HDGC相关癌症的改变,这些都是在CDH1突变阴性的人群中获得的,这表明,其可以帮助筛除符合HDGC临床症状,但是缺乏CDH1突变的患者。 之前U...
中国研究人员PNAS绘制胃癌突变图谱
来自天津医科大学、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及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绘制出了中国人群胃癌(Gastric cancer)的突变图谱,并探讨了其对于预后和治疗的意义。研究结果发布在1月12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医科大学名誉校长郝希山(Xishan Hao)教授、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Wei Zhan...
中国晚期胃癌小分子靶向药物研究取得突破
据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13日消息,中国自主研制的用于治疗晚期胃癌的小分子靶向药物“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上市,这是中国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下,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卫计委网站消息指出,阿帕替尼是全球第一个在晚期胃癌被证实安全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也是晚期胃癌标准化疗失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