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Uploads/maill_img/1732240053_673fe2b5294ab.png)
专家访谈
找到约12804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Nature】斯坦福大学团队确定溶酶体中所有分子
近日,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运用了一种新方法,确定小鼠体内所有细胞的溶酶体中存在的所有分子;此成果有望帮助了解细胞材料的不当降解将如何引发某些疾病。借此,研究团队还更多地了解了巴顿病(一种目前无法治愈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因,这将有望产生新治疗方法。 该研究于9月21日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 https://www.n...
FDA认证|慧渡医疗新一代液态活检NGS产品获颁美国FDA突破性医疗器械
2022年9月20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授予慧渡医疗自主开发的新一代液态活检产品——PredicineCARE™ cfDNA NGS Assay——突破性医疗器械认证(Breakthrough Device Designation, BDD),这代表了全球精准医疗领域的一个里程碑进展。 ...
【Nature子刊】武汉大学刘勇团队揭示代谢紊乱元凶之一:失活米色脂肪,抑制机体适应性产热
适应性产热与代谢稳态 脂肪组织是机体的重要代谢器官,它们对维持、调控全身能量稳态至关重要。进一步来看,脂肪组织细胞具有异质性,且能够根据环境线索来进行适应性重塑——白色脂肪组织(WAT),包括皮下和内脏 WAT,专门用于能量储存;棕色脂肪组织(BAT)专门用于耗散化学能以产生热量。 为响应外部刺激,例如冷暴露或 β3-肾上腺素能激...
【Cancer cell】华西医院陈崇/刘玉/魏强教授团队发现肿瘤耐药新机制
9月12日,发表在《Cancer Cell》上的一篇题为“Acquired semi-squamatization during chemotherapy suggests differentiation as a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bladder cancer”的研究论文,报道了科学家们发现的膀胱癌化疗耐药的一个新特征——半鳞状分化,进而提出靶向组织蛋白酶C...
【PNAS】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张宏冰团队等合作揭示肝癌细胞代谢异常的作用和机制
肝肿瘤中最常改变的原癌基因CTNNB1 编码连环蛋白β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张宏冰教授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研究员郑亮团队合作揭示了肿瘤细胞代谢异常的作用和机制,为肝癌的精准治疗带来新希望。该研究发布于《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https://www.p...
【NUCLEIC ACIDS RES】编辑效率91%!苔藓RNA编辑因子识别900个人类转录组脱靶点
苔藓RNA编辑因子 在活细胞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信息流(traffic),如同置身与一个大型施工现场。在陆地植物中,DNA形式的蓝图不仅储存于细胞核中,还存在于线粒体(细胞的发电厂)和叶绿体(光合作用单元)之中。这些蓝图指导着蛋白质的构建,进而支持生命体的代谢过程。然而,蓝图信息是如何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传递的呢?——通过创建蓝图的转录本(RNA)来实现。转录本(RNA)随...
【快讯】苏州四正柏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打造高端国际化抗体平台
苏州四正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苏州四正柏”)近日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一创投资子公司元山投资独家投资,募集资金将用于苏州四正柏搭建以流式细胞技术为主要特色的高端国际化抗体平台,同时公司计划在近期正式开启A轮融资。 苏州四正柏前身北京四正柏成立于2009年,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以流式抗体为代表的抗体研发及生产平台,在国内同行业占据领先地位。...
【Cancer Cell】突破!新方法让KRAS癌症基因向免疫系统说“吃我”
9月12日,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研究人员在著名期刊《癌细胞》(Cancer Cell)发表题为“A covalent inhibitor of K-Ras(G12C) induces MHC class I presentation of haptenated peptide neoepitopes targetable by immunotherapy”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描述了一种新的治疗...
【Cancer Cell】南医大沈洪兵、胡志斌团队揭示肺癌致病变异的遗传新机制
2022年9月15日,南京医科大学沈洪兵团队和胡志斌团队合作在《Cancer Cell》杂志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是在中国人群中进行的迄今为止最大的非小细胞肺癌全基因组测序研究,并通过 SNP 阵列进行基因分型。这项成果不仅为未来基于阵列的关联研究提供了高质量的参考面板,而且描绘了 NSCLC 罕见致病变异的全貌。 https://www.cell.com/can...
【Cell Research】西湖大学宋春青/申恩志开发新技术:实现活细胞中非重复 DNA 的高灵敏度成像
2022年9月14日,西湖大学宋春青及申恩志共同通讯在《Cell Research》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该研究表明CRISPR FISHer能够通过相位分离介导的信号放大,对活细胞中的非重复性DNA进行高灵敏度成像。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2-022-00712-z 基因组成像 01 ...
【快讯】欧易生物获得CNAS认可证书,标志着其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达到领先水平!
2022年9月7日上海欧易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实验中心顺利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以下简称:CNAS)资质评审及合格评定,成功获得国家认可实验室 CNAS 资质证书。这表明欧易生物技术实验中心具备了按有关国际准则开展校准/检测的技术能力,也标志着欧易生物技术实验中心在质量管理体系、检测技术能力和软硬件设备资源方面达到了国际认可的准则要求,能够提供专业、快捷、高效的检测服务。 ...
60万人研究发现:A型血中风风险最高!其他血型的未来患病风险是......
你知道你的血型吗?是A型、B型、AB型还是O型呢?我们每个人的血型,从出生那一刻就注定了。那么了解自己的血型则是输血或捐赠前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但你知道血型还可以“预知”你未来患上某些疾病的风险吗? 研究背景 中风,也称“脑卒中”,据报道,中国平均每16秒就有一个人死于中风。中风是损害大脑或导致脑组织死亡的特定事件,最常见的中风类型是缺血性中风。当某种东西 (例如血...
【Small Methods】第一次!华中科技大学郭安源教授团队鉴定单个细胞外囊泡中的RNA特征
近年来,虽已有多项研究证实RNA是EVs参与调控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关键功能分子,在生物标志物方面也有着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但已知的EVs相关RNA研究,全部都是将大量EVs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因而目前缺乏在单EV水平分析单个EV所携带RNA的高通量分析方法,同时对单个EV中RNA的种类、数量和异质性等尚不清楚。 9月6日,发表在《Small Methods》杂志上的题为“Tr...
【CTD杂志专栏】新毕业研究生的机遇和展示:CTD New Stars
“临床转化发明”(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Discovery;CTD)是由国际著名科学出版社Wiley出版的、聚焦临床转化医学早期发明性、探讨性、创新性的国际杂志。CTD去年一发行,就受到国际同行的密切关注和支持,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的科学论文,在临床转化医学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今年九月,CTD创办了一个新的专栏“临床转化发明新星 CTD New Stars”...
【Nature子刊】乳酸盐可不是代谢废物!它能增强抗肿瘤免疫的有力证据来了!
9月6日,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Lactate increases stemness of CD8+T cells to augment anti-tumor immunit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结果为乳酸盐在抗肿瘤免疫中的内在作用提供了证据,并有望推进癌症免疫治疗。 研究背景 01 最近,人们正广泛研...
【Nature】重磅!商微/汤富酬团队完成第一次安全性研究——具有来自三个人的DNA胚胎发育正常
9月6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研究提供了更多关于的线粒体替代疗法的细节。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2792-8 主轴传输 商微团队和汤富酬团队研究了三种主要类型的线粒体替代疗法之一的安全性,即纺锤体转移,用于第一个创造的具有三个人遗传物质的婴儿,其于2016年在墨西哥出生...
“左辅右弼”双向VISTA免疫检查点:免疫疗法向左,自身免疫病疗法向右
摘要 免疫检查点疗法耐药性问题的出现,突显了肿瘤的复杂多变性和单靶点治疗的不足,多靶点协同治疗成为更好的策略。VISTA是唯一组成型表达于初始T细胞的免疫抑制分子,作用机制和作用阶段皆不同于PD-1/PD-L1、CTLA-4,在多种肿瘤模型中靶向抑制VISTA和PD-1协同治疗结果令人惊喜,而VISTA激动剂在自体免疫病模型中亦表现出诱人前景,这些表明围绕着VISTA靶点或调控...
【9.14直播】“纳米见微,孔明知著”, Oxford Nanopore癌症研究用户分享会
测序技术在过去二十年中的快速发展为人类基因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洞见。研究人员现在可以使用高通量测序对人类基因组样本进行常规分析以发现一系列与疾病相关的致病变异。 然而癌症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多因素疾病,并且大部分癌症无法通过使用传统短读长测序技术检测到的简单点突变来解释。因此,现在的癌症研究越来越重视分析结构变异 (SV)、DNA 甲基化和转录本的作用--它们与多种...
震惊!Nature连发两文揭示65%博士曾遭博导PUA!
8月10日,《Nature》连发两文,揭露了在国外工作的在国外工作的博士生和博士后受到辱骂、威胁、工作时间过长以及经济上的剥削等黑幕, 并告诉这些人应该如何进行反击。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2142-8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
【Nature子刊】转录共激活因子TAZ:改善细胞衰老引起的功能下降
研究人员在连接PU.1和Hippo途径共激活剂TAZ的oHSCs中发现了一条途径。了解其在HSCs衰老中的失调可能有助于开发干预治疗策略,从而改善老年人群的免疫功能。该研究发布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2970-1 造血干细胞功能逐渐丧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