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fe:深夜吃零食,上去的是体重,下来的是
偶然间的一次深夜小零食或许对身体是无害的,但近日一项刊登在eLife杂志上的最新研究指出,养成深夜吃零食的习惯或许会改变大脑的生理学结构。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正常情况下在应该睡眠的时间吃东西会导致大脑学习和记忆能力的缺失,而这些功能的发挥主要靠大脑的海马体结构来控制。
前列腺素或成为结肠癌肿瘤标记物
近日,河南省肿瘤医院赵玉洲博士与中美(河南)荷美尔肿瘤研究院李海涛和刘康栋博士合作开展的研究表明,前列腺素中血栓素A2有望成为结肠癌筛查、预后判断、治疗效果检测的重要分子标记物。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转化医学》上。
汤森路透2015全球新药光荣榜
汤森路透数据显示,2015年(截至2015年12月15日,下同),全球共有49个新分子实体(NME)和生物药首次获批并推向市场。
新年计划:用运动打败肥胖基因
许多妹子总在抱怨自己的易胖体质,喝水都会胖,运动也减不下去。然而McMaster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人们可以通过积极运动的生活方式缓解肥胖基因的效果。也就是说,你的肥胖可能只是运动量不够而已。赶紧制定2016的新年计划吧,让我们用运动打败肥胖基因。
年度猛科技:CAR-T与基因编辑双剑合璧 狙击
CAR-T治疗的临床研究开始于2010年,当时CAR-T的发明人,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Carl H. June利用CAR-T治疗成功缓解了三位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其中有两位患者现在还很健康,没有复发的迹象。
“垃圾DNA”或是编码DNA的“卫士”
“垃圾DNA”的概念是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用来形容那些基因组中不是编码蛋白质的DNA序列,而在学术上被称为非编码DNA序列。
全自动Wes蛋白印迹让大分子量蛋白不再“难测”
不管是基础研究还是转化医学,特定样本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可为研究者提供丰富的生物学信息。
Cell Rep:科学家阐明治疗结直肠癌的新靶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对结直肠癌进行研究,报道了机体免疫反应对肿瘤产生反应的关键性研究发现,这项研究也首次详细地解释了干扰素基因刺激子信号通路如何扮演重要的角色来改变机体对细胞转化的免疫反应。
规范中国EGFR血液检测,推动肺癌精准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液EGFR基因突变检测中国专家共识》于2015年12月8日在中华医学会会刊《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
两篇Science:父亲饮食会通过精子RNA影
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男性能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后代产生影响,比如精子表观基因组、微生物组转移和精液信号传导。Science杂志十二月三十一日发表了两项引人注目的小鼠研究。研究表明,父亲的饮食会改变精子的RNA,进而影响后代的基因调控。
纳米刀,精确击穿肿瘤细胞
在杀死肿瘤细胞同时,如何最大程度保护周围组织不受损伤?日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召开的国际纳米刀技术专题学术会议上,该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陈永亮教授团队与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大学团队演示的一种纳米刀肿瘤治疗新技术,让这些变成现实。
深圳首例H5N6流感病例病毒基因确定
此次报告的H5N6流感病例为深圳首例,全球第五例H5N6流感病例。病例出现后,深圳市疾控中心与华大基因合作,立即对患者咽拭子样本和活禽市场外环境样本分离出的H5N6流感病毒进行基因测序。经过昼夜奋战,1月3日上午10时,完成了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研究称高糖饮食提高患乳癌风险
科学家警告说,在可乐之类的饮料以及番茄酱、谷物棒和饼干之类的食品中发现的常用糖可能会推动乳癌的发展。
日本开发出癌症检测新方法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近日,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宣布,其已经研究开发出一种全新的癌症检测方法。运用该方法,只需要采集少量的血液样本,就能够全面地对与癌症相关的60种基因物质进行综合检测。
[专家视角]运动与乳腺癌治疗相关副作用研究总结
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生活方式与乳腺癌风险和确诊后结局存在明确相关性。这个领域的专家,进行了15年研究,发表了多篇论文的耶鲁大学公共医学院流行病学的Melinda L. Irwin教授介绍了这些年来关于运动和体重管理与乳腺癌治疗副作用的研究成果,研究心得,以及未来该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
到底什么才是成体干细胞?
自从骨髓移植技术锁定于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这种不可思议的多能性实体细胞(可形成几乎所有的血细胞)之后,它的理论就开始深入人心了。HSC的“自我更新”能力遵循着层次分化路径进行,包含严格编排的事件流。
10个简单易学的防癌小妙招
1、美国《读者文摘》杂志曾告诉大家,每天饭后散步30分钟,或者每周散步四小时,能使患胰腺癌的风险减少一半。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针对7万人的长期研究也发现,每天只要走路一小时,就可以降低一半患大肠癌的几率。
如何解决Car-T疗法中的复发难题?
全球数家公司的CAR-T疗法已经在白血病患者中产生令人印象深刻的缓解率,但较高的复发率影响了它们长远发展的潜力,特别是考虑到有可能出现的成本。
科学家发现“终极”抗生素耐药基因
研究人员发现,全世界范围内的细菌都存在一种抵抗粘菌素—— 一种“终极”抗生素——的基因。相关研究发现于11月份来源于中国,随后在丹麦、荷兰、法国和泰国也发现了类似的耐药基因。
栏目推荐
聚焦药靶-NTR |
【精华回顾】李涛教 |
Cell重磅!樊嘉 |
CAR-T绝杀实体 |
“笑一笑十年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