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后疫情时代,“零病毒”国家一
在疫情爆发近两年的时间里,各国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防控措施。如:去年,在疫情肆虐非常厉害的一段时间内:世界各地的学校已经关闭,体育活动被取消,文化机构也关闭了,先来看看几个典型的例子: -捷克共和国表示,将从周一起禁止所有没有临时或永久居留权的外国人进入该国,并禁止所有捷克公民离开该国。邻国斯洛伐克采取类似措施。 -马耳他宣布对所有进入该国的人进行强制性的14天隔离。 -比利时宣布了广泛的措施,包括关闭学校,咖啡馆和餐馆,以及取消文化和娱乐活动。但允许食品商店继续营业。 -意大利政府强令关闭餐馆,酒吧和几乎所有商店,食品商店和药房除外。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000,外交部长Luigi Di Maio表示:在疫情第一地区采取的措施已被证明是有效的。 然而,这样的策略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遭到了民众的反对。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在抑制新冠病毒的同时又可以促进民众生活稳定,无疑成了专家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Nature子刊】基因疗法竟然能够缓解癌症和
基因治疗是指通过对遗传物质(DNA或RNA)进行修改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手段。与传统药物相比,基因治疗具有靶向性好、治疗更彻底等优势,被认为是未来有着广阔前景的一种新型治疗手段。目前已有一些基因疗法获得批准,治疗对象包括遗传性疾病、癌症等,而针对其他许多疾病的基因治疗正在广泛地开展临床试验中。一组科学家最近发现了基因疗法对癌症和痴呆症治疗方面的作用......
【Science】癌细胞还有什么狡猾的手段来逃
事实上,人的身体里每天都有肿瘤细胞产生,可能有100万个以上,但与生俱来的免疫系统会形成一种防御和保护机制,这个系统就像体内的军队一样,能识别对身体不利的细胞,随时进行摧毁和清除。如果免疫功能异常,系统就不能识别恶性细胞,时间长了,这些细胞会越来越多,最后形成肿瘤。近日,科学家发现免疫系统在某些情况下的一种意想不到的特点,这会给肿瘤抑制带来什么挑战呢?
【Science子刊】日本人的祖先到底是谁?D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随即以此为借口,炮轰北大营,进攻沈阳城,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此爆发。九一八事变次日凌晨,沈阳城陷落,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今天是918事变90周年,对于当时惨绝人寰的那些日本人,你对他们的祖先是谁感兴趣吗?你想知道今天的日本人是如何在上千年的历史中演变成他们现在的样子的吗?来看看科学家通过研究一组古代人DNA的最新发现!
【Nature热议】新冠病毒愈演愈烈,然而疫苗
新冠疫情在近几年的时间里在世界范围内持续肆虐,不少人已经接种了新冠疫苗。但是,疫苗给人类带来的免疫作用不是永久的,它是会随着时间逐渐削弱的。面对这个问题,人们又该如何应对新冠病毒和它的变异病毒呢?这组科学家的研究也许对你认识这个问题会有所帮助......
【热议】更统一、准确的基因检测如何实现? 震惊
最近,欧洲医学肿瘤学会(ESMO)上的研究人员正呼吁实现更加统一、更加准确的基因检测,实现精准医学。他们报告了欧盟内部癌症生物标志物检测的不公平性和评估癌症风险的不一致性准则,敦促成员国推进标准化检测计划和准则,并且提出了几点实施建议。统一这些指导原则,这样就不会因为居住的国家或就诊的临床遗传学诊所而收到两种、甚至多种不同的建议。
【JAMA子刊】3.9万剂接种基于mRNA新冠
美国曾报道出现首例接种Pfizer新冠疫苗的严重过敏反应,并宣称接种第一针新冠疫苗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人,不应再打第二针。最近,刊登在《JAMA Network Open》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分析了接种38895剂基于mRNA的新冠疫苗的22种潜在过敏反应,发现在接种疫苗之前就可能对PEG敏感,而mRNA本身并没有引起过敏反应。对第一剂疫苗产生反应的个人,可以在医疗监督下安全地接受第二剂。
【研究】肠道菌群失衡的人,容易得肠癌?
结肠直肠癌是全球主要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在结肠直肠癌病发中起作用,激发了研究这些微生物的兴趣。然而,对癌前息肉相关的微生物群的组成和作用知之甚少。这项研究通过强调广泛的微生物群组成的差异,为癌前息肉的微生物微环境提供了基本的见解。
【Science】维生素A可以用于治疗消化系统
维生素A是一种脂溶性营养成分,可被肠道上皮细胞吸收并转化为视黄醇。维生素A代谢产物对肠道适应性免疫至关重要,因为它指导B细胞和T细胞的发育,并促进它们进入肠道。因此,缺乏维生素A会增加肠道传染病的易感性。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免疫学家和遗传学家发现了维生素A是如何进入肠道免疫细胞的,这些发现可以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提供见解,或许也有助于提高某些疫苗的疗效。
【Nature】埃博拉病毒的幸存者数年后复发是
科学家们已经知道埃博拉病毒可能潜伏在幸存者体内,这些幸存者的检测结果呈阴性,是因为病毒存在于组织内,而不是在血液中循环。埃博拉幸存者可能在感染至少五年后复发并再度引发疫情,需要对以前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以防止发生灾难性的疫情。
【Genome Medicine】迄今为止首个
过去十年的快速进步已经表明肠道微生物群的失调是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肠道微生物群与RA疾病活动的临床改善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这项研究的研究结果表明改变肠道微生物群以提高临床疗效将有望成为RA的一种未来治疗方法。
【研究】以蔬菜为主的饮食使肠胃胀气增加,这表明
众所周知,多蔬少肉的地中海饮食习惯对身体好,但是吃了之后肠胃胀气增多,也就是俗称的放屁多,这是怎么回事呢?一个西班牙研究团队对西式饮食和植物性地中海饮食带给肠胃的影响进行了交叉随机研究。尽管两种日粮在微生物组成上的差异相对较小,但微生物的代谢有很大的差异。
【研究】炎症性肠病究竟是怎么来的?人类细胞发育
为了解许多疾病的起因,人类细胞图谱联盟的研究人员正在绘制人类细胞发育图谱,下文仅列举了肠道细胞这一个例子。为了了解炎症性肠病的起因,将人类肠道细胞从发育到成年的图谱绘制了出来,这无疑为研究罕见的肠道疾病提供了新的见解。我们为什么会得炎症性肠病呢?下面这篇文章将告诉你答案。
【重磅】911事件警钟长鸣,消防员战士们不仅要
在2001年世贸中心遭受袭击后,9/11消防人员患癌症的风险高出不在世贸中心现场工作的消防人员13%,尤其是前列腺癌和甲状腺癌。此外,他们被诊断出患癌时,比不在世贸中心工作的消防员患癌平均年龄要小4岁左右。
【研究】科学界著名奖项的评选中性别差距依然存在
一项对世界顶级科学奖项性别偏见的分析发现,尽管差距正在缩小,但享有盛誉的奖项仍然更有可能授予男性,女性不太可能获得重大研究奖。这项研究调查了世界上141个最负盛名的国际研究奖项中的性别差异。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享有盛誉的研究奖项中的性别差距主要是人口结构的惯性和其他值得进一步调查的因素的结果。
【Nature热议】福建疫情已蔓延四地!以色列
根据《Nature》上的最新发现,评估了约110万60岁以上的以色列人,接受第三次注射后的12天或更长时间后,参与者患严重新冠病毒的可能性,比同年龄组中只接受过两次注射并在类似时间内接受研究的人低大约19.5倍,第三剂加强针而且还与新冠病毒感染减少11.3倍有关。如此有力的数据,加上福建疫情又在莆田、厦门、泉州、漳州等地蔓延,再次引发热议:是否有必要接种新冠疫苗第三剂加强针呢?
【Advanced Science】意想不到!
近日,刊登在《 Advanced Science》杂志上的研究发现,新型癌症疗法基于一种植物病毒——豇豆花叶病毒(CPMV)。它利用S100A9作为靶蛋白,制造植物病毒纳米粒,植入肺部,帮助免疫系统识别癌细胞,从而触发免疫反应,这种反应可能是更高效治疗多种癌症的关键,且免疫疗法已成为最有前途的癌症治疗方案之一。团队在实验室小鼠的乳腺癌或黑色素瘤的肿瘤上测试了CPMV,结果非常有效,植物病毒疗法使扩散到肺部的肿瘤显著减少,甚至有些完全消失。
【Science】近5亿人生活在冠状病毒可能溢
近日,刊登在《Science》上的头条发现,每年平均有40万人可能感染与SARS相关的冠状病毒,研究人员绘制了23种已知携带SARS相关冠状病毒的蝙蝠物种栖息地的详细地图——发现近5亿人生活在可能发生溢出效应的地区。其实,自然界蝙蝠种类很多,还有其他野生动物物种,现在发现的病毒实际上只是冰山一角,病毒溢出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更频繁。如果想避免发生下一次传染病大爆发,必须提前去研究在自然界野生动物携带的这些未知病毒,提前预防,并且能够储备一些检测、预防或者治疗的药物。
【Nature子刊】利用人工合成的新型凝胶可轻
类器官,指在实验室中利用人的干细胞培养出的微型器官,可以用于疾病的模型,用于测试药物,甚至取代患者的受损组织。要培养类器官,就得给干细胞一个适合成长的能模拟自然环境的人工环境。近日,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的研究表明,一种人工合成的新凝胶,不像之前来自小鼠体内的凝胶,存在不良成分。其稳定性强,精确度高,基于聚乙二醇,可轻松制备。研究人员已经用它培养出了胰腺“类器官”,新模型可以帮助开发和测试治疗胰腺癌的潜在药物。
【Nature子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DNAm
最近,刊登在《Nature Genetics》上的一项研究——绘制了一种新的DNA甲基化(DNAm)遗传效应图谱,完成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DNAm基因研究,通过扫描基因组中1000万个遗传变异和420000个DNAm位点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一个超过270000个的数据库。
栏目推荐
【Nature子刊 |
【Science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