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 Sci.】上海交大联合国外团队发文
尽管MAPK/MEK/ERK通路在结直肠癌(CRC)中普遍被激活,但MEK/ERK抑制剂在临床上显示出有限的效率。作为MAPK的下游靶标,ELK4被认为主要通过与SRF形成复合物起作用。ELK4是否可以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尚不清楚,转录调控机制尚未得到系统分析。
以“毒”抗“癌”新进展!中山大学徐瑞华等团队揭
EB病毒(EBV)相关胃癌(GC)表现出有趣的免疫治疗反应。然而,EBV压印肿瘤免疫和治疗反应的细胞基础仍不明确。
最新进展!北京协和医学院团队发文:打破癌细胞的
肿瘤微环境(TME)的免疫分型对于提高免疫治疗效果至关重要。然而,表征TME的策略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
【Nature子刊】广东药科大学李雄团队发现磷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olo样激酶1(PLK1)已经报道通过诱导底物磷酸化在细胞有丝分裂、DNA复制和DNA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它在表观遗传调节中的作用,尤其是DNA甲基化调控中的作用仍不清楚。
新型抑制剂!发挥“一石二鸟”效应!可克服化疗耐
替莫唑胺(TMZ)是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的标准治疗药物。然而,TMZ由于GBM细胞的化疗耐药而具有中等的治疗效果,其机制尚不明确。
溶瘤病毒抗癌症,用“魔法”打败“魔法”!国内研
随着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病毒已成为一种很有前景的癌症治疗工具。事实上,许多具有选择性和有效性的溶瘤病毒已被用于癌症治疗。人类肠道病毒是产生溶瘤病毒的最方便的来源之一,但某些肠道病毒的高血清阳性率限制了其应用,迫切需要开发更多的溶瘤肠病毒。
献礼国庆!张岱/周瑞/施一公等团队合作取得新进
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一个标志是老年斑(senile plaque),它含有β-amyloid肽(Aβ)。神经节苷脂GM1是最常见的脑神经节苷脂。然而,GM1调控Aβ加工的机制尚不清楚。
“低”成本“高”疗效!中国学者发现晚期肝细胞癌
大多数肝细胞癌(HCC)病例在晚期才被诊断出来。目前,对于晚期HCC伴肝外转移(EHM)的治疗方法很少。
国内学者最新研究揪出“癌王”转移“元凶”并揭示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肿瘤,与不良预后相关。PDAC的治疗策略大多无效,主要原因是诊断延迟和系统治疗效果有限。S100A2与多种肿瘤的增殖、迁移和分化相关;但其对PDAC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仍有待探索。
简单适用!川大华西发文:靶向肝癌新方法
谷氨酰胺合成酶 (GS) 和精氨酸酶 1 (Arg1) 是广泛使用的病理标志物,用于区分肝细胞癌 (HCC) 和肝内胆管癌;然而,它们在肝细胞癌中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
刚刚,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北京时间10月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 Moungi G. Bawendi、Louis E. Brus 和 Alexei I. Ekimov以表彰其发现和合成量子点。
靶向新策略!浙大团队发现促进肝内胆管癌的进展新
肝内胆管癌 (ICC) 是一种预后不良的侵袭性恶性肿瘤。环状RNA和SUMO化在ICC发展中的潜在功能和机制仍然知之甚少。
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
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据诺奖委员会10月2日官方消息,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Katalin Karikó及Drew Weissman,因其“发现核苷基修饰,从而开发出有效的抗COVID-19 mRNA疫苗”的重要贡献。
减肥“黄金时间”出炉!我国学者发现,早上7-9
中度至剧烈的身体活动(MVPA)对肥胖有保护作用。然而,一天中参与 MVPA 进行体重管理的最佳时间是有争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MVPA的昼夜模式对MVPA与肥胖之间关联的影响。
让52%“不可手术”的肝癌患者“可手术”!中国
超过70%的肝细胞癌(HCC)患者被诊断为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的机会。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和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抗体的联合治疗在晚期HCC的一线和二线治疗中都取得了较高的肿瘤反应率。然而,很少有研究前瞻性地评估TKI加抗PD-1抗体是否可以将无法切除的中晚期肝细胞癌转化为可切除的疾病。
首次开发!同济大学开发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新策略
免疫治疗被认为是小细胞肺癌(SCLC)治疗的重大突破,尽管其抗肿瘤疗效有限。SCLC恶性程度高,异质性强,临床治疗难度大。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联合策略来进一步提高SCLC患者的免疫治疗疗效。
青蒿素“抗癌”再添新证!国内团队发文证实其可抑
结直肠癌(CRC)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肝脏,超过50%的患者在诊断或治疗期间发生肝转移。转移的发生取决于一系列称为侵袭性转移级联的事件。目前,调节肝脏微环境中转移起始的潜在基因和途径尚不清楚。
“双管齐下”!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发现治疗结直肠
凋亡抑制蛋白生存素(survivin)在结直肠癌(CRC)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耐受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然而,针对生存素蛋白的靶向药物极其有限。
栏目推荐
【Nature子刊 |
【Science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