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药”二甲双胍,不止降糖!国内学者发现二甲双
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的心脏代谢健康显示出有益的影响。然而,对一般人群,特别是非糖尿病患者的有益影响尚不清楚。
【Nature子刊】西湖大学联合复旦大学发现小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因其易转移而具有高度致死率。大多数SCLC具有TP53和RB1的失活突变。
【STTT】川大华西再发文:发现肝脏再生的调控
矿物粉尘诱导基因(MDIG)包含一个保守的JmjC结构域,具有去甲基化组蛋白H3赖氨酸9三甲基化(H3K9me3)的能力。已有研究表明MDIG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转变促进细胞增殖。然而,它在肝脏再生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广泛的研究。
第九篇!曹雪涛团队再发文:揭秘肝癌新机制
肝癌的发生是由反复的肝细胞死亡和肝损伤引发的,介导细胞死亡和随后的癌变的潜在机制仍有待充分研究。免疫应答基因1 (IRG1)及其酶促代谢物衣康酸(itaconate)已知可抑制髓细胞炎症,目前正在确定其在肝实质肝细胞中的表达。然而,IRG1在肝癌发生中的潜在作用仍然未知。
重大进展!北京大学研究团队成功开发了pH门控纳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作为最丰富的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之一,在肿瘤抗原清除和免疫抑制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STING”信号新功能!上海交大团队揭秘ST
自然杀伤(NK)细胞是根除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先天淋巴细胞。NK细胞诱导持久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是癌症免疫治疗的优先事项。虽然胞质DNA传感在启动抗肿瘤免疫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NK细胞内在STING信号传导的作用尚不清楚。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文揭示肿瘤细胞特异性的治疗靶
H2BK120ub1通过激活下游组蛋白修饰通路和改变染色质结构,参与DNA转录和DNA损伤修复等多个重要的细胞过程。虽然有报道H2BK120ub1是由RNF20/40和CRL4WDR70介导的,但WDR70对H2BK120ub1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
【Naure子刊】国外研究学者“首次”将“癌症
弥漫性中线胶质瘤(DMG)是儿童和年轻成年人中一种侵袭性、不可治愈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
川大华西:揭秘肿瘤微环境中铁死亡与抗肿瘤免疫的
免疫疗法和铁死亡是癌症治疗和调节细胞死亡研究的新焦点,自成立以来一直是广泛研究的主题。自从发现铁死亡诱导是抗肿瘤免疫的机制之一,可以增强免疫治疗的疗效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致力于两者联合使用协同抗癌治疗的研究。尽管最近的研究表明铁死亡可能会抑制抗肿瘤免疫并减弱其治疗效果,但对该领域的热情和研究有增无减。
【Autophagy】陆军军医大学卞修武院士团
导读:PARP 抑制剂已经在多种同源重组(HR)缺陷肿瘤中展现出有希望的临床活性。然而,对于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来说,单独使用 PARP 抑制剂的疗效有限。PARP 抑制剂在与其他治疗药物联合使用时显示出相当的潜力。因此,新的联合治疗方案可能会增强 PARP 抑制剂的疗效,并克服 GBM 中的耐药机制。
【STTT】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梁廷波团队发
mRNA疫苗已成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高效策略,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近年来它们在对抗全球瘟疫COVID-19方面的非凡表现。mRNA疫苗在有效性、安全性和大规模生产方面的巨大优势鼓励制药行业和生物技术公司将其应用扩展到各种疾病,尽管在设计、制造和给药方式方面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厦门大学刘文教授团队发文揭示治疗病毒感染的新途
导读:模式识别受体介导的固有免疫在宿主抵御病毒感染中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编码和非编码基因被发现编码微蛋白。然而,微蛋白在病毒感染反应中的分布和功能仍不明确。
双管齐下!北京大学吴楠、詹启敏:绘制驱动肺腺癌
在肺腺癌(LUAD)的肿瘤组织中,惰性(鳞状)和侵袭性(微乳头状、实性和低分化腺泡)组织学亚型经常共存,但不同亚型的相关分子特征及其转变仍然难以捉摸。
【Nature子刊】南京医科大学合作发现结直肠
导读:结直肠癌(CRC)的发生与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KRAS)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然而,KRAS的转录后调控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栏目推荐
【Nature子刊 |
【Science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