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细胞测序助力分析!中国医科大学发现胰腺癌预后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多种生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发现它对恶性肿瘤有致癌作用。然而,MMPs在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carcinoma, PDAC)中的不同表达模式、预后价值和免疫学价值尚待全面探讨。
华中科技大学发文揭示新型BRCA治疗策略
以PRMT6为靶点作为治疗策略,以对抗STAT3信号通路和H3R2介导的表观遗传机制,为增强癌症治疗成果提供了新的途径。
最新突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研究学者发布靶向癌症
肾上腺皮质癌 (ACC) 是一种罕见且高度侵袭性的内分泌恶性肿瘤,其中 >40% 表现为糖皮质激素过量。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糖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R)信号传导通过作用于免疫细胞来抑制免疫并促进肿瘤进展。
【Nature子刊】南方医科大学合作发现结直肠
多种miRNAs已被证明参与结直肠癌(CRC)的肿瘤进展和发展。然而,miR-3913-5p在CRC中的作用尚未明确。
“癌王”遇“克星”!北京协和医院团队发明可抑制
胰腺癌,特别是胰腺导管腺癌(PDAC),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全球最具破坏性的实体恶性肿瘤之一,其特征是大量纤维化间质反应,缺氧和免疫抑制微环境。尽管免疫疗法在治疗实体瘤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临床益处,但迄今为止,免疫疗法在很大程度上未能显著改善PDAC的生存。因此,迫切需要针对PDAC中复杂的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immunosuppressiv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和免疫相关治疗耐药的策略。
浙大医学院最新研究:抑制肺癌进展新策略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传导的异常激活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发展密切相关。然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等靶向EGFR疗法面临着EGFR突变介导的耐药性的挑战。
“铁死亡”新发现!复旦大学江一舟/顾雅佳/邵志
肿瘤内部异质性(ITH)深刻影响了治疗反应和临床结果。然而,基于基因组测序或病理切片的广泛用于评估ITH的方法依赖于有限的组织样本,可能由于潜在的采样偏差导致不准确。
中南湘雅研究人员发布EBV相关恶性肿瘤治疗新方
EB病毒(EBV)是第一个发现的人类肿瘤病毒,与淋巴和上皮来源的各种恶性肿瘤有关,包括鼻咽癌(NPC)。EBV 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LMP1)已被明确定义为一种有效的致癌蛋白,与 NPC 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肛门虫被认为是转移的生理屏障,避免肛门虫是转移的主要标志。然而,LMP1在鼻咽癌的抗性抵抗和转移中的作用尚未完全确定。
治疗新策略!研究发现肿瘤“杀手”纳米“特洛伊木
肝内胆管癌(ICC)具有致密的纤维化微环境和高度恶性的特点,与化疗耐药和预后非常差有关。尽管circRNA已成为癌症生物学中重要的调节因子,但它们在ICC中的作用仍不清楚。
川大华西:基于mRNA-LNP疫苗接种的免疫疗
抗原特异性的CD8+T细胞是肿瘤反应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质量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免疫疗法的抗肿瘤效率。
中山大学/苏州大学:NLRP6通过促进p85α
我们的研究提供了证据,破坏NLRP6与p85α的相互作用以抑制PI3K/AKT通路可能是一种对抗肿瘤的有效治疗策略。
CTM重要进展!华东理工大学三策联用实现对肿瘤
精准调控癌细胞中的部分关键蛋白分子表达,是治疗癌症和发现其相关分子机制的重要策略之一,但在实际研究和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目前广泛应用的基于CRISPR/Cas9的基因编辑技术和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ACs)技术在调控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功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其靶向的准确性和可控性仍有待提高, 本研究巧妙设计和联合利用了纳米双抗、蓝光调控蛋白降解和癌细胞内基因靶向编辑3策略,实现了对癌细胞命运的精准靶向调控,为研发新型抗实体肿瘤生物药物奠定了重要基础。
栏目推荐
【Nature子刊 |
【Science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