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产业大会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根据《Nature》上的最新发现,评估了约110万60岁以上的以色列人,接受第三次注射后的12天或更长时间后,参与者患严重新冠病毒的可能性,比同年龄组中只接受过两次注射并在类似时间内接受研究的人低大约19.5倍,第三剂加强针而且还与新冠病毒感染减少11.3倍有关。如此有力的数据,加上福建疫情又在莆田、厦门、泉州、漳州等地蔓延,再次引发热议:是否有必要接种新冠疫苗第三剂加强针呢?
桐树基因突破肿瘤ctDNA精准检测技术关键壁垒,推出“诊心安ctDNA精准护航计划”,发起人桐树基因副总裁钟亮琪先生为您深度解读。
迈迪安生物科技公司(Meridian)可风干直扩家族又添新成员,可风干粪便样本直扩DNA/RNA qPCR预混液和
Air-Dryable™ Direct DNA/RNA Stool qPCR Mixes
本周迈迪安可风干直扩家族又一新品上市! 这次上线的是专门针对血液样本直扩的DNA/RNA 可风干预混液!
近日,刊登在《 Advanced Science》杂志上的研究发现,新型癌症疗法基于一种植物病毒——豇豆花叶病毒(CPMV)。它利用S100A9作为靶蛋白,制造植物病毒纳米粒,植入肺部,帮助免疫系统识别癌细胞,从而触发免疫反应,这种反应可能是更高效治疗多种癌症的关键,且免疫疗法已成为最有前途的癌症治疗方案之一。团队在实验室小鼠的乳腺癌或黑色素瘤的肿瘤上测试了CPMV,结果非常有效,植物病毒疗法使扩散到肺部的肿瘤显著减少,甚至有些完全消失。
2021第三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将于10月29-31日于上海召开,大会将邀请百余位国内外肿瘤研究领域顶尖专家分享最新的癌症研究成果。同时将吸引众多企业代表、医生以及基础科研人员等行业人士参会交流,TIANGEN作为赞助方参与,邀您共赴盛会!
近日,刊登在《Science》上的头条发现,每年平均有40万人可能感染与SARS相关的冠状病毒,研究人员绘制了23种已知携带SARS相关冠状病毒的蝙蝠物种栖息地的详细地图——发现近5亿人生活在可能发生溢出效应的地区。其实,自然界蝙蝠种类很多,还有其他野生动物物种,现在发现的病毒实际上只是冰山一角,病毒溢出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更频繁。如果想避免发生下一次传染病大爆发,必须提前去研究在自然界野生动物携带的这些未知病毒,提前预防,并且能够储备一些检测、预防或者治疗的药物。
时间:2021年10月14-15日;
地址:上海阿纳迪酒店(上海市长宁区临虹路7号)
人文关怀 | 心系患者·情暖中秋——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开展肿瘤中心患者支持小组活动
2021年世界肺癌大会上,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牵头开展,由董嵩医生汇报的一项探索性研究亮相,将MRD在晚期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提前落地,为靶向治疗后的晚期NSCLC患者接受局部巩固治疗后是否停药提供重要依据。吉因加在该研究中提供MRD检测技术支持。
最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国际著名的德国慕尼黑LMU大学医学中心及赛特生物,利用赛特SE-i•FISH在国际上首次联合深入研究了上皮型、间质型等异倍体循环肿瘤血管内皮细胞CTEC和CTC在贝伐单抗治疗NSCLC过程中的重要临床意义
会议日期:2021年9月23日,
会议时间:8:30-17:00,
会议地点:上海闵行区浦江镇联航路1188号21幢3楼报告厅
类器官,指在实验室中利用人的干细胞培养出的微型器官,可以用于疾病的模型,用于测试药物,甚至取代患者的受损组织。要培养类器官,就得给干细胞一个适合成长的能模拟自然环境的人工环境。近日,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的研究表明,一种人工合成的新凝胶,不像之前来自小鼠体内的凝胶,存在不良成分。其稳定性强,精确度高,基于聚乙二醇,可轻松制备。研究人员已经用它培养出了胰腺“类器官”,新模型可以帮助开发和测试治疗胰腺癌的潜在药物。
2021年9月15日,基因测序平台自主研发制造商——真迈生物,宣布完成总金额4.1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由科创板上市企业圣湘生物、知名创投机构同创伟业、中欧联合资本共同参与,珂玺资本、叱石资本等老股东继续跟投
欢迎参加丹纳赫中国生命科学研究院的合成生物学专题课程,助您与创新拉近距离
最近,刊登在《Nature Genetics》上的一项研究——绘制了一种新的DNA甲基化(DNAm)遗传效应图谱,完成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DNAm基因研究,通过扫描基因组中1000万个遗传变异和420000个DNAm位点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一个超过270000个的数据库。
最近,刊登在《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一项大规模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发现在遗传上易产生大量淋巴细胞的儿童,尤其与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相关,会增加儿童患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ALL)的风险,增加20%或更多。检测这些细胞的存在也可能将成为常规新生儿早筛的一部分,进行风险评分,并可以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据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官员称,5-11岁儿童的新冠疫苗,或可在年底前问世。理解随着学校重新开放以及Delta变种的传染性,FDA声明:“我们向公众保证,我们正在尽可能迅速地努力满足这一关键的公共卫生需求,非常希望在未来几个月内有儿童新冠疫苗可供使用”。2-5岁孩子的疫苗测试数据也将在今年11月提交。未来的半年,全美有望实现全民接种! 美国的目标并不是完全消灭病毒,而是最大程度降低重症率和致死率,看来今年冬季防疫或许能出现转折曙光。
在国家癌症中心肿瘤病理诊断新进展研讨会暨第七届中美肿瘤诊断病理论坛期间,中国TMB标准化项目1第一阶段成果正式发布
在预防出生缺陷日来临之际,转化医学网联合诺禾致源有幸采访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副院长李巍教授。
热门活动
分享至:
-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刚刚
时间:2025年06月13-15日
地点:上海
-
第四届长三角单细胞组学技术应用论坛
刚刚
时间:2025年02月28日-3月1日
地点:上海中油阳光大酒店(上海浦东东方路969号)
[详情]
-
中国转化医学产业大会 大咖论坛
刚刚
时间:2025年02月27日
地点:上海中油阳光大酒店(上海浦东东方路969号)
[详情]
-
最新原创
快捷导航
热门标签
订阅Newsletter
提交您的邮箱地址,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微信号:zhuanhuayixue,转化医学领域核心门户,提供优质原创内容,深度行业分析,最新资讯报道。
转化医学网视频号,更多有趣好玩儿、有观点、长知识的生物医药视频,欢迎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