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97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对付重症新冠!科学家在体外探索小分子药物的疗效
抗SARS-CoV-2 S(刺突)蛋白免疫球蛋白 G (IgG)滴度主要参与严重的 SARS-CoV-2 感染,因为它们会引发巨噬细胞过度激活、破坏内皮完整性并诱导血栓形成。在最近发布到 bioRxiv 预印本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评估了小分子药物在体外对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SARS-CoV-2) 的疗效。 https://doi.org/...
【Nature子刊】复旦/交大团队系统表征癌症转录组,促进抗癌药物发现!
2022年11月10日,上海交通大学李胜利、Liu Teng团队与复旦大学何祥火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Systematic characterization of cancer transcriptome at transcript resolu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大大扩展了癌症RNA库,并将促进抗癌药物的发现。 https://doi.org...
《药精准》第十期直播圆满结束,业界大咖共话肿瘤融合基因靶向药物与检测技术新进展!
12月28日,由泛生子和转化医学网共同策划的“聚焦药靶 精准伴随”系列直播栏目《药精准》第十期直播圆满结束,本次直播围绕“肿瘤融合基因靶向药物与检测技术新进展”相关热点内容展开。 报告环节,首先是来自基石药业临床科学总监姚晟博士,作了题为“RET融合及选择性抑制剂研发进展”的主题分享。 首先,姚博士介绍了RET基因变异与相关背景,R...
【ACS NANO】纳米与光学的“温柔”组合:实现精准、可量化药物递送
以色列巴伊兰大学(BAR-ILA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颖的方法,克服了上述两个挑战——通过对纳米技术和光学技术的结合,研究者们制造出了一种纳米钻石颗粒;这种纳米钻石颗粒十分微小,它们可以穿透皮肤来递送药物。此外,他们创造了一种安全的、基于激光的光学方法;该方法可以对穿透到皮肤各个层级的纳米钻石颗粒进行量化,并以非侵入性的方式确定它们在身体组织中的位置和浓度;从而消除...
【Nature子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型多组学研究发现药物靶点及生物标志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0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影响着全球约四分之一人口,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NAFL)是NAFLD的第一阶段——此时,由不明原因(除了过度饮酒或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
新思路!上海药物研究所发现诱导肝细胞体外扩增方法!
2022年11月2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谢欣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IL6 supports long-term expansion of hepatocytes in vitro”的研究报告。该研究发现了IL6与EGF和HGF结合,可诱导小鼠原代肝细胞在体外大量扩增。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
即将开播 | 肿瘤融合基因靶向药物与检测技术新进展,大咖云集,直击热点,不容错过!
《药精准》是由泛生子联合转化医学网共同推出的“聚焦药靶,精准伴随”系列直播栏目,精准医疗,诊断先行,助力创新药高质量研发。 第十期 融合基因是一类驱动肿瘤发生发展非常重要的变异形式,融合突变分布于几乎所有的癌症类型,迄今为止,人们人们总共发现了超过10,000个癌症相关的融合基因突变[1]。肿瘤融合基因突变不仅在诊断和预后过程中起重要的指导作用...
【Nature子刊】最新研究解释为何女性比男性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性高出50-75%
一项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新研究展示了生物医学中的这一基本假设。女性是男性的“较小版本”,不支持大多数临床前特征(例如葡萄糖水平)。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5266-6 研究背景 01 尽管这些差异现在已得到...
【Gut】香港大学陈志伟教授团队确定治疗肝癌的新药物靶点!
2022年11月30日,香港大学陈志伟、谭志武及万钧共同通讯在《Gut》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同构型PD-1介导的免疫抑制是肝细胞癌患者对PD-1阻断剂耐药的基础。该研究发现不同的T细胞亚群不表达PD- 1,但表达其亚型Δ42PD-1,占未治疗HCC患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71%。Δ42PD-1+ T细胞具有肿瘤浸润性,与HCC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https...
【Science Bulletin】北京协和医院张抒扬/清华薛毅/上海药物所徐华强合作揭示头孢曲松钠的双重抑制作用
2022年10月27日,北京协和医院张抒扬课题组联合清华大学生命学院薛毅课题组以及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课题组,在《Science Bulletin》上发表了研究论文。研究团队分别解析了SARS-CoV-2 N蛋白的NTD和CTD的晶体结构,同时首次解析了NTD与RNA复合物的晶体结构。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
【NEJM】著名糖尿病药物培马贝特,走到了不温不火的结局!
近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在线发表PROMINENT试验结果,证实新药培马贝特(Pemafibrate)虽然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甘油三酯水平,但并未降低心梗、中风或心血管疾病死亡复合事件风险。本研究主要作者,来自布莱根妇女医院心血管内科的Aruna Pradhan博士表示:“结果令人感到费解,但同时又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降脂药物培马贝特 ...
【Science】加州大学打破药物设计原则,探索突变癌症的下一代治疗方法!
2022 年 12 月 8 日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揭示了对较大分子很重要的细胞摄取途径的发现。这些大而复杂的分子以非常规的方式与其靶标结合,被靶细胞有效吸收,并可用于制造用于治疗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新药。 诱导多个靶标关联 01 大多数传统药物都是遵循简单分子规则的小分子,包括分子大小...
会议通知 | 质谱-蛋白测序与药物表征研讨会——暨鹿明生物与百蓁生物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质谱蛋白测序与药物表征 蛋白和抗体等蛋白分子的一级结构是其发挥生物学功能的核心。因此,准确快速分析蛋白质完整序列有助于研究未知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从头测序是一种不依赖于任何已知的序列或者蛋白质数据库信息,直接对蛋白质氨基酸序列进行测定的全新测序技术。 近20多年的研究,对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分析极大推动了质谱检测技术的发展。同时,各种先进技术的进步已经使...
「药物-诊断」凝聚合力,深化合作,携手推动精准医疗
在临床实践中,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精准筛选潜在获益人群,通过精准治疗提升患者获益,因此寻找到与药物疗效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及合适的检测方法至关重要。 从某种层面而言,伴随诊断是实现精准医疗的基础和关键。国内外伴随诊断相关政策均鼓励药物与伴随诊断试剂共同开发同步申报[1-2]。 因而创新药企和诊断公司的互动合作与生态共建是大趋势,通过精准合...
疗效持久!国外团队研究显示新的抗KRAS药物治疗胰腺癌前景
近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Cancer Discover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Efficacy of a small molecule inhibitor of KrasG12D in immunocompetent models of pancreatic canc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测试了小分子KRASG12D抑制剂MRTX1133,发现其在胰腺癌临床前模型中成功缩小了肿瘤或阻止肿...
新思路!上海药物研究所发现诱导肝细胞体外扩增方法!
2022年11月2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谢欣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IL6 supports long-term expansion of hepatocytes in vitro”的研究报告。该研究发现了IL6与EGF和HGF结合,可诱导小鼠原代肝细胞在体外大量扩增。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351...
【Nature子刊】这个“明星”药物为何只对雌性“感冒”?
女性的预期寿命大大高于男子。然而,妇女也更经常遭受与年龄有关的疾病和药物不良反应。“我们的长期目标是让男性和女性一样长寿,让女性在晚年和男性一样健康。但为此,我们需要了解差异来自哪里”,该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所吕宇轩博士解释说。 雷帕霉素老药新用 01 雷帕霉素被发现几十年来,一直在临床医学中用来抗器官移...
肿瘤药物再遇挫折!葛兰素史克血癌药物Blenrep在美国被叫停!
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宣布,将停止在美国销售其血癌药物Blenrep,但将继续该药物的试验计划,一些患者也可以选择报名继续使用该疗法。这是葛兰素史克在肿瘤业务方面遭遇的又一次挫折。 肿瘤药物一直是葛兰素史克关注的关键领域,但该公司本月连续遭遇挫折。此前,FDA已限制其卵巢癌药物Zejula在美国的使用。葛兰素史克表示,已遵守FDA的要求,将Zejula限制为仅用于治疗肿...
【Cell】最新!颜宁团队破解药物联合使用的致命副作用机制!
11月22日,颜宁教授与武汉大学药学院高帅教授合作在国际知名期刊《Cell》发表文章“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severe adverse interaction of sofosbuvir and amiodarone on L-type Cav channels”,研究通过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分析,揭示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时产生致命副作用的分子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