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端粒和衰老之谜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试图揭开衰老的秘密:为什么生物细胞不能无限分裂下去?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细胞再生达到极限?
科学家发现治疗前列腺癌新靶点
该研究发现,孤儿核受体RORγ在转移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中高表达,同时RORγ调控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采用理论模拟与设计获得的RORγ小分子拮抗剂,能有效抑制AR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
抗阿尔茨海默氏症新药进入临床试验
日前,由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胡文辉课题组设计与合成、由华南新药创制中心主导临床前研究的抗阿尔茨海默氏症1.1类新药-GIBH130及其片剂,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
肿瘤治疗的又一把“双刃剑”—细胞自噬
近期研究发现,自噬在肿瘤细胞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自噬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其对肿瘤存在促进与抑制双重作用。
DNA编码分子库为药物发明提供便利
随着DNA编码分子库持续扩大以及新的筛选方法不断开拓未知生物学领域,DNA编码分子库将成为制药行业研发新药的支柱之一。
大麻上瘾?可能也怪基因
在耶鲁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中发现了导致大麻依赖性的基因。此次试验中,研究人员分析了对三组不同物质依赖的将近15000人的基因,并且追踪研究了多年,试图了解对各种物质依赖的基因。
造成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免疫细胞—蚕食神经突触
在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的药物中,超过99%的临床试验都失败了,导致许多人怀疑制药公司是不是搞错了治疗方向。现在,研究人员们使用小鼠来研究,发现了一个新的潜在治疗方向:一个发育过程出了差错,导致免疫细胞去吞噬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部分。
曹雪涛院士Cell子刊发布表观遗传新成果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证实,H3K4me3去甲基化酶Kdm5a通过结合p50来抑制SOCS1是自然杀伤(NK)细胞激活的必要条件。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3月31日的《Cell Reports》杂志上。
Cell子刊:传统癌细胞代谢观念受质疑 癌细
80多年来,盛行的一种观念是,癌细胞通过从血液中吸收葡萄糖、利用它的能量和原子制成细胞组件的多个版本,维持它们的爆炸式增长。癌症生物学家们也一直在追寻一种想法,通过切断癌细胞的燃料供应,来杀死它们。
基因技术阻断遗传性乳腺癌发病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乳腺癌家族史是乳腺癌发病风险因素的重要预测因子,危险度与血缘关系的亲密程度、家系中患病人数等有关。对于家族遗传性乳腺癌病人,若能尽早预防其后代发病,则可以大大降低家族遗传性乳腺癌的发病。
Nature子刊:新改良让基因治疗更有效
“睡美人”转座子被人们广泛用于基因组改造,在白血病和淋巴瘤的临床试验中表现出很大的潜力。EMBL的科学家们最近解析了“睡美人”转座子的关键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大大提升了该转座子插入基因的效率。
美国院士挑战DNA编码规则
2016年3月16日在化学领域顶级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能源部联合基因组研究所(DOEJGI)和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微生物可识别一个以上的硒代半胱氨酸的密码子。这项结果为最近的一些研究,增加了可信度。
实验室里用多能干细胞有望打印出人脸
如果一张新面孔能利用病人自己的皮肤,在实验室中“构建”出来会怎样呢?我们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放弃脸部移植,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呢?对此,科学家们表示,干细胞或许能肩负这一重任,尤其是多能干细胞,这种细胞能再生成人体内的任何细胞。
日本发现 一个遗传性渐冻症致病基因
日本科研人员发现,人体的一个基因发生异常是导致遗传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发病的原因,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治疗该病的药物。
Science重要突破:寨卡病毒结构得以确定
最近几个月,寨卡病毒(Zika virus)在拉美国家呈现爆炸式蔓延。这种病毒感染后的症状很像感冒,也就是发烧和肌肉关节疼痛。
栏目推荐
聚焦药靶-NTR |
【精华回顾】李涛教 |
Cell重磅!樊嘉 |
CAR-T绝杀实体 |
“笑一笑十年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