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学家发现蓝绿藻可有效杀死癌细胞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在蓝绿藻中发现了一种新化合物coibamide A,它能切断癌细胞向血管和其他细胞的扩散,有效杀死脑癌和乳腺癌这两种最具侵袭性癌症中的癌细胞。
中山大学科研团队:癌症等疾病未来有望通过“基因
遗传性疾病、癌症、艾滋病、地中海贫血,将来有没有可能得到根治?国家首批“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松阳洲教授团队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并认为基因编辑技术将让人类获得“改写生命剧本的神笔”,为战胜疾病提供全新的有效工具。
多篇Science文章:聚焦癌症转移
最新一期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期关于癌症的特刊,主要将焦点放在了癌症转移上,其中包含了两篇综述文章(Reviews),两篇观点文章(Perspectives),一篇评论文章(editorial)和一篇新闻故事(news story)。
维生素D可降低癌症风险
最近,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报道称,更高水平的维生素D——特别是血清中的25-羟维生素D浓度,与相应的癌症风险降低有关。研究结果发表在4月6日在线出版的《PLOS ONE》杂志。
华人学者惊人发现:HIV可以逃避CRISPR/
当前CRISPR/Cas9已被成功改造成基因组定点编辑工具。因此,如何利用CRISPR/Cas9系统对HIV-1病毒基因进行高效靶向修饰,从而达到治疗HIV-1感染病患的目的成为了国内外许多实验室的研究热点。
癌症免疫治疗背景知识
癌症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一直以来,人类尝试各种手段来对抗癌症,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已有手段的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如今,免疫治疗正为癌症治疗领域带根本性的改变,这种改变不仅体现在临床治疗效果上,甚至体现在思维方式上。
HPV疫苗的不良反应在日本引起集体诉讼
自从FDA于2006年开始批准HPV疫苗使用以来,已在欧美各国广泛覆盖,99%的宫颈癌由HPV感染引起,HPV疫苗的使用可以说是一个福音。但是,使用HPV疫苗以来,这些年时有HPV疫苗接种产生不良反应的报道,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功能障碍、疼痛综合征和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等。中国药监局目前尚未批准HPV疫苗在我国使用,因为我国使用的药物评审标准与欧美有一定差异,使用我国的标准目前尚不能评价HPV疫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等。在日本,部分接种了HPV疫苗的人,发生了一些持久的不良反应,并超出了她们的忍受范围,并打算对日本政府和疫苗生产公司提起集体诉讼。
控制“坏胆固醇”可抑制肿瘤生长
最近,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儿科教授Richard Lehner,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以了解肿瘤细胞如何通过清除非常低密度的脂蛋白(VLDL)而进行生长,低密度脂蛋白(LDL)俗称“坏胆固醇”,以及我们可以使用什么机制来降低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
透视单细胞DNA分析
虽然单细胞基因组学的领域主要是通过RNA研究从一个小的方向成长为一个全新的内容丰富的生物学研究方向,但是在单细胞水平的DNA分析也是同样重要的。
单细胞技术新突破:在单细胞水平实现蛋白与RNA
单细胞分析技术有很广的范畴,包括进行核酸水平检测的各种单细胞测序及PCR技术,还有进行蛋白水平检测的质谱流式等等。迥异的检测技术手段使我们很难同时对单细胞的核酸和蛋白进行高通量的检测。2015年底,随着《Nature methods》一篇文章的发表,这种情况成为了历史。
“表里不一”的白血病细胞
造血组织中包含大量处于不同成熟阶段的细胞。从造血干细胞到各类前体细胞,再到红细胞、中性粒、单核细胞等各类终末分化细胞,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复杂的谱系。为了方便研究,科学家找到了一系列特异的表面Marker区分这些不同类型、不同成熟阶段的细胞。而这些表面Marker也被临床用做白血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留下宝宝胎盘救淋巴瘤爸爸 胎盘干细胞治多种病
福州方先生的高危型淋巴瘤多了一份治愈的保障,治疗方法源于从他的妻子刚刚分娩的胎儿的胎盘中提取的干细胞。这个消息是记者昨日从福建医大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陈志哲教授那里获悉的。据研究,胎盘干细胞还能治疗许多棘手疾病。
液体活检中的外泌体,你知道多少?
外泌体是一种存在于细胞外的多囊泡体,可通过细胞内吞泡膜向内凹陷形成多泡内涵体,内涵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其中的小囊泡。外泌体的直径为40-110 nm,包含RNA、蛋白质、microRNA、DNA片段等多种成分,在血液、唾液、尿液、脑脊液和母乳等多种体液中均有分布。
科学家开发出“改变游戏规则”的干细胞修复系统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研究人员领导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指出,能够再生由于损伤、疾病或衰老而引起的受损组织的干细胞疗法将可能会在几年内面世。
惊人发现,手术本身推动癌症复发?
当结直肠癌转移到肝脏的时候,医生们通常会通过手术将肿瘤切除。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癌症都是阴魂不散的。匹兹堡大学的Allan Tsung认为,手术过程本身(尤其是机体对手术损伤的修复应答)会促使癌症复发。
Nature首次揭示年龄如何影响癌症
当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细胞累积损伤并发生慢性炎症时,癌症的风险会随人的年龄而增长。现在由Wistar研究小组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证实,黑色素瘤中老化的肿瘤细胞与年轻肿瘤细胞表现不同。
栏目推荐
聚焦药靶-NTR |
【精华回顾】李涛教 |
Cell重磅!樊嘉 |
CAR-T绝杀实体 |
“笑一笑十年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