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突破研究!新蛋白逆转癌症药物治疗导致的
治疗癌症药物在杀死癌症细胞的时候会诱导产生DPCs,这种物质可以杀死细胞,但是其对正常细胞也具有杀灭作用。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科研人员发现:一种被命名为ZATT的蛋白可以在TDP2的作用下消除细胞中累积的DPCs!这将为癌症药物治疗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辗转7家医院花费30万后,是什么诊断让患者喜极
本文追踪了一位疑难重症患者的艰难求医历程,在近3年时间内,前后就诊了7家医院,花费30多万寻医问诊,仍然未能确诊具体感染病原。那么到底是什么神秘黑科技最终协助临床确诊黑热病?
别再为肥胖找借口!这13种癌症都与肥胖密切相关
美国卫生官员于昨日发布一组数据:在美国的癌症诊断的患者中,40%与肥胖相关。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统计研究结果表明:在2014年,肥胖或超重与超过63万美国人的癌症病例有关,其中包括13种类型的癌症。
Cell | 华人新发现:出生前大脑发育竟由它
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研究者最新研究发现,在胚胎发育期间添加了化学标签的RNA调节了早期大脑的发育,该项研究成果刊登在本周的Cell杂志上。
与大咖面对面探讨微生物组学
为推动我国微生物组学的发展,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更好地促进专家学者们在研究中的分享和交流,特开办“微生物组研究及数据分析专题培训班”,培训班采用理论和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使学员在短时间内对微生物组学研究中涉及的知识和方法得到迅速提升,同时学员与授课专家进行现场交流与咨询,探讨在平时工作、研究中的瓶颈问题,以拓宽自己的研究思路,共同挖掘微生物资源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重磅!20年后,首款RNAi疗法终见曙光
Alnylam Pharmaceuticals和赛诺菲(Sanofi)旗下健赞(Genzyme)公司今天公布了一条重磅新闻——其RNAi在研新药patisiran在治疗多发神经病变性遗传性ATTR型淀粉样变的3期临床试验中,取得了极佳的成果,达到了主要终点和所有次要终点!这也意味着在近20年前被发现,并于2006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RNAi技术终于在人类临床中得到正名,首款RNAi疗法也有望在近期获批上市!
华人科学家顾臻新成果!无需运动就能减肥,一张“
华人科学家顾臻教授已经在糖尿病、癌症等领域取得了大量突出的研究成果。2015年,由他带领的团队提出了有望终结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智能胰岛素贴片”技术。近日,他与另一位华人科学家合作,将“智能贴片”应用到了减肥领域,有望实现“不运动就能减肥”的梦想。
PNAS:卢煜明教授发表新论文,除了NIPT,
在近日发表在PNAS上的论文中,卢煜明教授领导的团队利用大规模的微流体单细胞转录组技术,分析了24,000多个细胞,确定了细胞类型特异的基因特征,通过血浆游离核酸的分析,研究人员能非侵入性地发现先兆子痫胎盘中绒毛外滋养层细胞的功能异常。
妈妈的“坏”细菌,或真的促进孩子的自闭症~
妈妈肚子里的细菌,影响后代的行为。在小鼠上做的研究,对人类自闭症发生机制等研究有启发作用,未来如可建立起某些孕期女性肠道细菌与儿童自闭症的相关性,或可提前干预。即便不能因此而建立相关性,新研究至少再次表明了肠道细菌、免疫系统和大脑发育的复杂性,同时也鉴定出特定的脑回路能调节幼鼠行为,这本身就意义重大。
临床微生物组学前沿周报 | 第九期
患有阿尔茨海默病 (AD) 的患者被证明神经组织存在着真菌蛋白和DNA,脑部出现真菌感染。本研究中使用二代测序技术 (NGS) 鉴定AD患者中央神经系统 (CNS) 的真菌种类。
逆转衰老重磅研究!端粒长度不够,RNA来帮忙!
衰老,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临的问题。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减缓、停止甚至逆转人体的衰老的研究。尽管做出了诸多的努力,但真正意义上细胞水平的年龄逆转并未真正实现。
Nature综述 | 二代测序:深度解析耐药机
目前全球范围内由于耐药基因的水平转移,快速出现碳青霉烯类、黏菌素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基因使临床诊治陷入困境。随着耐药基因组研究的进展,有望整合二代测序技术来更好地进行抗生素的耐药监测和新型抗生素研发。本篇综述重点强调了耐药基因组研究领域的进展,提出了可以积极主动识别耐药基因,缓解不断出现的耐药基因威胁的研究范例。
Leroy Hood教授4P健康研究新突破
不久前,作为生物学的当代传奇人物之一,现年78岁的Leroy Hood在《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了他的最新研究《A wellness study of 108 individuals using personal, dense, dynamic data clouds》(关于个性化的、密集的和动态数据云的108个人的健康研究)。
专访 | 奥明基因创始人童云广:如何精准、高效
7月15日-16日,“2017国际精准医疗(杭州)产业发展论坛”在美丽的杭州盛大召开,来自政、产、学、研、医等领域的专家领导,为我们分享了精准医学的成果。会上奥明基因创始人童云广为我们带来了《二代测序ctDNA检测以及创新药物研发》的主题报告,会后转化医学网有幸邀请到童博士接受我们的采访,以下是访谈具体内容。
好甜还是喜咸,基因说了算?
最近持续的高温天气让人叫苦不迭, 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表示,此次高温天气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局部强度大,北方的高温以晴热为主,而南方的高温以闷热为主,因此南北方地区的公众在体感上也有所不同。有网友戏言:“南北方的差异简直无所不在,连热都不是一样的热。”
Cell重要发现:肝脏的大小随昼夜节律变化
近日,国际著名学术杂志《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瑞士日内瓦大学Ueli Schibler研究组和瑞士雀巢健康科学研究院Frédéric Gachon研究组合作的一篇研究论文,论文揭示了肝脏的大小也会随着昼夜节律发生变化。
我国学者在《Annals of Oncolog
近日,国际经典肿瘤学临床期刊《肿瘤学年鉴》(Annals of Oncology,SCI影响因子11.855)以短文(Letter)的形式发表了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宇清教授联合上海渥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渥恩医学)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也是中国肺癌临床经验在国际肿瘤靶向治疗领域的又一次高质量展示,渥恩医学的循环肿瘤DNA(ctDNA)二代基因测序技术(NGS)亦获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Cell:防止衰老,细胞竟有一套精准端粒修复机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像鞋带末端的塑料头保护鞋带不会散开一样,端粒的作用是保护染色体的完整性。随着细胞的不断分裂,端粒会逐渐缩短,对染色体的保护作用也会随之下降。如果端粒变得过短,这意味着细胞的遗传物质将变得不稳定,这时细胞分裂将会停止。端粒缩短和细胞分裂减少被认为是细胞衰老的典型特征。端粒如果由于意外事件在年轻细胞中被切短,细胞就需要对这些端粒进行修复和延长,防止细胞过早衰老。
Cell:肠道“味蕾”感知炎症和压力
你是否曾在压力沉重的时候或者吃了很辣的食物后急着去厕所?这或许是因为肠道内的味蕾能感知炎症化学物质并且向大脑发出警告。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细胞》杂志。
损伤健康的基因变异也会让人变蠢
是什么让一些人比其他人更聪明?一项对英国苏格兰家庭进行的遗传分析显示,聪明的人拥有较少的损伤智力和总体健康的DNA突变,而非拥有更多的使其更聪明的遗传变异。
栏目推荐
代谢组学 | 肿瘤 |
Nature子刊: |
Cell | 华人 |
一文回顾 | 3月 |
Nature: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