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不吃晚饭有利于代谢健康!北
饥饿感可能来势汹汹,就像一把把锐利的刀子。但实际上饥饿感可能比想象当中更有弹性,容易驾驭,比如轻断食。
【Nature子刊】不换血!阻断这种炎症信号就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年轻人的血液注入老年人的体内有返老还童的效果:衰老的心脏跳动更强,肌肉更强壮,思维更敏捷。最近,有研究团队发现,只需阻断一种炎症信号便能够使血液干细胞恢复到更年轻、更健康的状态。
癌症的“新克星”!港大最新研究发现一种新的肿瘤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也是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可分为几种分子亚型。每种亚型都有不同的临床特征、遗传特征和治疗指南。虽然这种疾病可能是遗传性的,具有BRCA1等基因的遗传突变,但大多数乳腺癌病例是由一生中获得的非遗传突变引起的体细胞缺失。
最佳入睡时间段出炉!科学家表示:睡早了,或睡太
睡眠时间或不规则睡眠与心血管疾病(CVD)风险之间的关系在研究中很少受到关注,特别是睡眠持续时间与CVD风险之间的关系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睡眠健康状况不佳与心血管风险有关。
吃大蒜可防治胃癌!北大长达22年研究显示,长年
中国人与蒜的渊源有上千年的历史。宋代罗愿所著的《尔雅翼》中有“胡人以大蒜涂体,爱其芳气,又以护寒”的说法,而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出大蒜功效为“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辟邪恶,消肿痛,化积肉食”。
最新抗癌疫苗!西北大学院士团队研发球形核酸疫苗
疫苗接种是针对表达可靶向肿瘤相关抗原和新抗原的癌症的一种有吸引力的策略,癌症疫苗必须激活多种免疫细胞类型才能有效对抗侵袭性肿瘤。
肥胖的人更容易痴呆?新研究发现肥胖导致的脑萎缩
肥胖越来越被认为是一种影响呼吸、胃肠道或心血管等系统的多系统疾病。最近,有研究发现,肥胖也与阿尔茨海默病(AD)相关的脑萎缩和认知能力下降有关。
【Cell子刊】类器官领域重大进展!复旦大学夏
类器官为疾病建模、药物发现和治疗策略的建立有很大意义。由于干细胞在脊椎动物中具有巨大的自组织能力,已经产生了来自组织特异性干/祖细胞或多能干细胞(PSC)的各种类器官。然而,大多数类器官仅代表靶器官的特定部分,并且在模拟涉及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作用的疾病或疾病方面存在严重局限性。因此,更全面的策略,例如整合不同的区域或血管形成,将使类器官细胞更好地实现功能化。
一口含糖饮料一撮发!清华大学最新研究,揭秘含糖
近年来,含糖饮料(SSBs)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其本质是用各种形式的添加糖增甜的液体。常见的含糖饮料包括苏打水/软饮料、添加糖的果汁、运动饮料、能量饮料、甜牛奶和甜茶/咖啡。据中国的研究报道,含糖饮料消费量在13-29岁年龄组中最高(22.38%)。目前的研究表明,过量摄入含糖饮料与慢性疾病、肥胖、蛀牙和情绪问题有关。作为添加糖的主要膳食来源,含糖饮料可能是男性型脱发(MPHL)的潜在危险因素。
咖啡加奶,好处加倍!研究表明咖啡中加入牛奶预防
在全球范围内,咖啡是消费最广泛的饮料之一,已构成人们饮食的一部分。喝咖啡的益处甚多,不仅能缓解疲劳,还有强大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最近,有研究团队发现,咖啡中加奶能够使其抗炎效果加倍。
陈志南院士团队三篇STTT研究综述!揭示美珀珠
自2019年以来,COVID-19大流行席卷全球,感染了超6.3亿人,报告的死亡人数超过600万。重症和危重症会危及生命,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或未接种疫苗的人。目前,中和抗体和小分子化合物已获批用于治疗轻度至中度COVID-19。重症 COVID-19 患者通常预后不良,因此找到有效和特定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与此同时,新冠病毒的快速进化和新出现的变种对遏制大流行构成了巨大挑战。据报道,具有多个刺突蛋白突变的变体可能会减弱中和抗体的中和效力和治疗效果,因此急需创新的治疗药物和独特的方法。
【Nature子刊】北京协和医学院李贵登、张连
酸性代谢废物在肿瘤微环境中的积累抑制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效应功能。然而,目前尚不清楚酸性环境如何影响T细胞的代谢和分化。
【Nature Aging】负面情绪催人老!放
一项来自日内瓦大学的研究显示,更好地管理负面情绪,将有助于延缓神经退行性病变,预防病理性衰老。研究者发现,老年人的神经元连接表现出显著的“情绪惯性”——即他们的神经元连接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并被过度改变;这些发现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衰老大脑中情感恢复的同理心和相关机制。
【Cell】拥抱为什么让人快乐?竟然源于皮肤与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时刻,身体接触带来了神奇的感受。当悲伤时,一个拥抱胜过无数安慰的言语。触碰带来愉悦、舒适、信任和安全感等情绪价值,不仅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极为常见,在整个动物界都很受青睐,所以我们也会常常看见动物之间舔舐、互相梳理毛发的和谐景象。
【Science子刊】澳大邓初夏团队研究揭示肿
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增殖失控的现象。BRCA1在乳腺癌中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通过同源重组途径参与DNA双链断裂修复来维持基因组的稳定。然而,BRCA1调节基因组的机制尚不清楚。
【Gut】香港中文大学于君团队发现YTHDF1
N6-甲基腺苷(m6A)修饰通过调节RNA剪接、翻译和降解在癌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YTH N6-甲基腺苷RNA结合蛋白1(YTHDF1)是决定m6A修饰mRNA命运的m6A读取器。然而,它在结直肠癌(CRC)免疫微环境(TIME)中的潜在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Cell Reports】找到了引起侵袭性肝
纠错机制对细胞来说非常重要,因为随着所有细胞活动的不断进行,故障总是会出现。但当涉及到杀死癌细胞时,诱导错误则对细胞最有利。放疗和化疗会破坏细胞的DNA,从而导致细胞缺陷。然而,一些肿瘤细胞具有异常有效的DNA修复机制,使它们能够逃避癌症治疗。
《自然医学》发布:2023年11项有望重塑医疗
《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期刊邀请了11位前沿科研人员推荐了11项他/她们主导的、值得在2023年关注的重大临床试验,涉及帕金森病、癌症(包括卵巢癌、宫颈癌、前列腺癌以及癌症转移)、肌营养不良症、昏睡病、肥胖症、阿尔茨海默病、镰状细胞病等多种疾病。
【Nature】癌症,肥胖会传染?是微生物群在
每年全球约有41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或其它慢性病。世卫组织的数据显示,非传染病约占全球总死亡数的70%。从定义来看,非传染病一般源自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结合,而非细菌、真菌或病毒传播所致。但近几年来,科学家意识到,人体内外的微生物群也会对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栏目推荐
【Nature子刊 |
【Science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