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直播】AI驱动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技术突破与前沿应用
转化医学圆桌π第一期“解码生命多维密码:组学技术融合如何构建精准医学未来”
首届精准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队列研究先锋计划颁奖仪式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472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人社部启动基因健康管理师职业培训

2015-06-18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于2015年6月16日起正式启动中国“基因健康管理师”职业培训项目,并同步开始招生工作。转化医学网作为特邀媒体参加了现场的揭牌仪式。   “基因健康管理师”职业是根据个体或者家族健康状况进行遗传咨询、分析、评估、健康指导和服务等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其主要工作包括:1、为咨询者提供...

研究发现对疼痛感知起关键作用的基因

1970-01-01

  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上的一项研究公布一个对疼痛感知能力起到重要作用的基因。由该基因产生的蛋白或许会成为开发疼痛缓解医疗新方法的一个潜在目标。   先天性疼痛感知缺乏(CIP)是一种罕见病,患者通常无法感受生理疼痛。其致病因素有多种且各有不同,从分子水平上弄清CIP的病因变化或有助于开发慢性疼痛的治疗手段...

“好基因”能救命 科学家破解列宁格勒战役幸存者之谜

2015-06-17

  1941~1942年的冬天,当列宁格勒被德国军队围攻时,工人们因饥寒交迫而日渐衰弱,但仍不辞劳苦地清理积雪。   1941年9月,德国军队和芬兰同盟军包围了苏联列宁格勒,使生活在这个以运河著称、如今已被叫作圣彼得堡的波罗的海城市里的300万居民深陷其中。食物短缺愈发严重,一些居民不得不靠吃人活下来。等到872天围攻结束时,11...

Oncotarget:科学家鉴别出可促进乳腺癌发生转移的特殊靶向基因

1970-01-01

一种特殊的人类基因突变体或可使乳腺癌细胞变得更加具有攻击性,从而使得乳腺癌细胞不仅对化疗产生耐药,而且使得原发性肿瘤开始扩散;近日来自维也纳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名为AF1q的基因或可使得乳腺癌细胞变得更加具有侵略性,同时该基因或许也可以作为一种新型靶点来帮助开发治疗乳腺癌的靶向性疗法。 人类机体的AF1q基因是在染色体异常时发现的,而且该基因被认为是白...

美发现猪流感病毒与甲流病毒交换基因

1970-01-01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9月2日公布报告说,过去两个月中,美国有两名儿童感染了起源于猪的流感病毒。分析表明,他们感染的病毒均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了基因交换。 美国疾控中心介绍,两名儿童分别是一名来自印第安纳州的男孩和一名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的女孩,去年均接种了流感疫苗。但男孩今年7月末感染了流感病毒,并出现发烧、咳嗽、呼吸急促、腹泻、喉咙痛等症状;女孩...

柳叶刀:分子基因检测能准确指导肺癌治疗

1970-01-01

肺癌是中美两国以及全球导致癌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治疗这种疾病的挑战之一是病因往往在早期不易被发现。早期阶段通常没有症状,但却是治疗最有效的阶段。以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科学家为首的国际研究组所开展的在肺癌分子遗传学领域的最大的两项临床研究显示,分子检测可以比传统方法更准确地预测早期肺癌所导致死亡的可能性,这项研究结果最终会有助于提高每年数以十万计的患者的生存几率...

普通人该不该做癌症基因检测

1970-01-01

癌症越来越常见。有人说癌症和糖尿病一样是富贵病,是因为人均寿命提高了,很多人活到了得癌的岁数。这只是原因之一,此外还有癌症诊断技术的改进,特别是早期诊断技术的改进,使得很多人身体内的癌症被早期发现。总而言之,我们死于癌症的可能性会越来越高。 癌症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其共同点是失去控制的细胞增殖。在正常情况下,我们体内的细胞会增长、分化和死亡,但癌症细胞只增长和分化...

曹雪涛院士权威期刊发表miR-92a抑制抑癌基因p21的表达

1970-01-01

   来自第二军医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采用一种体内方法鉴别出了计算机算法无法预测到的目标miRNA,证实在肝癌中miR-92a作为一种致癌miRNA抑制了抑癌基因p21的表达。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6月10日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杂志上。 我国著名的免疫学家曹雪涛(Xuetao C...

免费!复旦统计基因组学讲习班开始报名

2015-06-16

Lecturers: TPS: Terence Paul Speed (UC Berkeley & WEHI) WW: Wenyi Wang (UT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AT: Andrew Teschendorff (UCL & CAS-MPG PICB) Day 1 (6/24): Statistical methods...

吴柏林系列访谈:基因检测产业的发展机遇和面临的挑战(三)

2015-06-16

  导读:在前面两篇《转》访吴柏林:“基因检测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将进入快车道:我们准备好了吗?(一)”和“微小型企业在基因检测产业如何胜出(二)” 文中,吴柏林老师诠释了精准医疗的内涵和外延,从多个方面剖析了基因检测产业的前景和目前面对的分子“瓶颈”。也对不同层面的基因检测进行了解读,希望能为国内医疗界同仁和基因检测企业, 尤其是微小型创业企业,多一些启发和...

吴柏林系列访谈:基因检测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将进入快车道:我们准备好了吗?(一)

2015-06-16

  导读:吴柏林教授是美国华人遗传学家学会前主席、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波士顿儿童医院旗下的产业化基因检测机构Claritas Genomics的共同创始人和首席基因组医学科学家,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外临床基因检测资深专家。转化医学网编辑和吴柏林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从多个角度对我国的基因检测产业进行了剖析,一篇文章实难囊括,为了让读者更好的...

新非典可追源—发现两个定点突变是病毒从蝙蝠传播到人的关键

1970-01-01

6月10日最新出版的学术期刊《病毒学杂志》刊发了研究人员对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中美科学家合作研究小组通过把MERS和从蝙蝠中分离出来的类似病毒进行比较,发现两个定点突变可以使蝙蝠中的类似病毒有效感染人体细胞。   自2012年9月在沙特首次被发现至今,被称为“新非典”的MERS在中东的感染人数已超过...

Cancerdiscovery:一基因突变可增强癌细胞对药物敏感性

1970-01-01

近日,来自美国德克萨斯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discovery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在许多种癌症中出现的ARID1a突变能够扰乱癌细胞中DNA损伤修复过程,同时在对特定种类的癌细胞进行药物治疗时,该基因突变还可作为癌细胞的致命要害,增强癌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 ARID1a是SWI/SNF复合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JAMAVOncology:治疗前列腺癌—看基因选药

1970-01-01

在一项小型临床研究中,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基梅尔癌症中心和詹姆斯布坎南布拉迪泌尿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患有晚期前列腺癌同时携带雄激素受体剪切突变7(AR-V7)的男性患者对传统化疗方法的药物应答情况与不携带突变的前列腺癌患者一样好。近日,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JAMA Oncology。 研究人员指出,这项研究发现可能对于携带AR-V7突变的病人...

基因检测与大数据沙龙成功举办

2015-06-15

  2015年6月13日由转化医学网主办的基因检测与大数据沙龙在上海成功举行。本次沙龙精心安排了多名基因检测领域的专业级嘉宾,给大家献上了一场饕餮大餐。   首先由转化医学网主编李为为向所有参加沙龙的朋友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本次沙龙的特邀嘉宾,她谈到基因检测未来真正的壁垒是“大数据”和“高端人才”,所以今天就邀请了基因检测领...

科学家阐明引发恶性脑癌的特殊基因突变

2015-06-12

  最近一项刊登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英国伦敦癌症研究院(The 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引发恶性脑癌的特殊基因突变,研究者表示,基因TCF12发生错误和退行性寡轴突胶质细胞瘤(anaplastic oligodendroglioma)发生直接相关,该基因在个体胚脑组织形成过程...

Nature:基因突变阻断朊蛋白

1970-01-01

   朊蛋白病是一种可传染的致命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疯牛病、克雅氏症、Kuru病等。上世纪末疯牛病在欧洲大范围爆发,并跨越物种屏障引发了人的新型克雅氏病,朊蛋白(prion)由此受到了全世界学者的强烈关注。 与细菌、病毒或寄生虫造成的传染病不同,朊蛋白病始于体内天然蛋白的功能故障。朊蛋白有两种主要形式,正常朊蛋白和错误折叠的致病朊蛋白。致病朊蛋白具有传染性,会使细...

Cancer Discov:特殊基因突变或可使肿瘤对特殊抗癌药物敏感

2015-06-11

  近日,来自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在许多类型癌症中常见的ARID1a的突变会打断癌细胞中DNA的损伤修复,从而使得癌症不断恶化;当治疗特定癌症时该基因或许就是癌细胞的致命弱点,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杂志Cancer Discovery上。   文章中,研究者Guang Peng博士表示,ARID1a是一种富含AT的交互结构域蛋白1a,ARID1a...

生物学新利器是把双刃剑—全新基因编辑技术引发研究领域巨变

1970-01-01

美国旧金山格莱斯顿研究所遗传学家Bruce Conklin一直试图找到DNA变异如何影响不同的人类疾病,但使用的工具有些笨重。当他研究来自病人的细胞时,很难知道哪个序列对疾病来说很重要,哪些只是背景噪音。同时,将突变植入细胞是一项昂贵且费力的工作。 2012年,他通过阅读了解到一项最新发表的、被称为CRISPR的技术。它能使研究人员快速改变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