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产业大会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638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述评|任正刚:肝细胞癌的免疫治疗

2018-07-11

系统治疗在肝癌综合治疗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如索拉非尼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已经广泛应用,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其能够延长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而免疫治疗特别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肝癌临床试验中的效果及其用于肝癌二线治疗的批准,使得肝癌的系统治疗在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更加突出。 肝癌的免疫耐受微环境 肝脏的门静脉系统及肝窦的特殊结构能够经常接触到外来...

速递 | 祝贺!肝癌新药获FDA孤儿药资格

2018-07-10

今日,中国台湾浩鼎生技(OBI Pharma)宣布,该公司积极研发的抗癌新药OBI-3424获得美国FDA颁发的孤儿药资格,用于治疗肝细胞癌(HCC)。值得一提的是,OBI-3424是一款first-in-class的以过表达醛酮还原酶1C3(AKR1C3)为标靶的DNA烷化癌症治疗药物。 HCC是全球第六大癌症,但在美国十...

《转》访肝胆医院检验科主任高春芳教授,20年深耕检验领域!

2018-07-03

《转》访是转化医学网的品牌专访栏目,是业内专家、大佬、知名企业智慧交流碰撞的平台,也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转》访致力于打造转化医学领域最知名的专家访谈栏目。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检验人应该在实验室面对各类试剂和仪器,默默地低头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出数据。但是,检验人一定要把自己束之高阁吗?不是!跟着临床...

ASCO 2018 | (十)血浆cfDNA对经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残癌复发的早期预警价值

2018-06-28

研究背景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复发率高预后较差。对于晚期肝癌患者,微创型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是标准的一线选择。然而,目前基于血清学检查(包括AFP)和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等)的监测方法在早期发现残癌复发方面存在局限性,这导致了TACE治疗后长期效果的瓶颈。 研...

重大突破!肠道菌群标志物竟能预测肝病!|Nature子刊

2018-06-27

据估计,三分之一的成年人中可能有NAF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早期阶段,患者在疾病进展之前可能只有很少或没有症状。虽然可以通过血液检查和超声波扫描来诊断病情,但是直到有明显的肝损伤才能检测到。这给疾病的早期诊断带来了挑战。日前,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研究结果给予我们新的希望,体内生存的肠道微生物产生的化学副产物可能被用作...

《科学》:肠道微生物竟然成为肝脏肿瘤发展的帮凶!科学家发现微生物代谢产物特异性调节肝脏肿瘤免疫的机制 | 科学大发现

2018-06-12

随着肠道微生物研究的崛起,研究人员逐渐确立了它们与多种疾病间的关系,癌症就是其中的“大户”。大量研究表明,一些肠道微生物可以促进癌症的发生、帮助癌细胞转移、导致化疗耐药和影响免疫治疗的效果,可以说是全方位,多角度。研究涉及的癌种也不局限于肠癌,还包括白血病、胰腺癌和黑色素瘤等等。 这个名单还在持续扩大,在最近的《科学》杂志上,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Tim...

Science:肠道微生物能调节肝脏抗肿瘤免疫功能

2018-05-29

原创编译,转载须注明来源! 图片来源:《Science》 近日,科学家在微生物组基础研究领域又有了新的突破。5月25日发表在《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发现,肠道细菌与肝脏中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之间存在关联。该研究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的癌症研究中心(CCR)主导。研究表明,小鼠肠道中的细菌能影响肝脏的抗肿瘤免疫功能。这项研究对于理解...

《Nature》子刊:siRNA介导的基因沉默可降低药物的肝毒性

2018-05-21

一直以来,很多癌症患者一直饱受化疗的痛苦,其中大多由于脱发、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而众所周知,大多化疗药都是以肝脏为代谢途径,因此很多化疗药物都具有肝毒性,进而影响了患者的化疗效果。近来,针对这一现象,《Nature》子刊有了相关的报道。 siRNA介导的基因沉默是细胞内监控寄生的遗传物质、沉默无用的信息模板和调节自然的时空转...

CFDA发布《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2018-05-08

一、概述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具有传染性、预后差、治愈困难,其长期并发症包括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肝细胞癌等,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我国2015年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慢性乙肝临床治疗目标为: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功...

我院丁琛研究员课题组合作研究 揭示小鼠肝脏昼夜节律调控机制

2018-05-07

近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类表型组研究院丁琛研究员课题组和军事科学院贺福初院士课题组、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秦钧教授课题组合作利用多维组学手段,揭示了转录因子在小鼠肝脏昼夜节律中的核心调控作用,构建了以转录因子为核心的多维度昼夜节律调控网络,填补了昼夜节律研究在蛋白质组层面的空白,为了解肝脏昼夜节律功能转换机制,节律相关疾病的防诊治研究提供了依据。研究成果以《小鼠肝脏昼夜节律中蛋白组...

《Nature》最新:耶鲁大学发现肠道细菌竟然会迁移到肝脏,成为自身免疫疾病的罪魁祸首

2018-05-04

引言 近日,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来自耶鲁大学的重磅文章,研究者们发现一种肠道细菌-鹑鸡肠球菌(Enterococcus gallinarum)竟然会迁移到肝脏、肠系膜等组织器官,造成自身免疫性疾病;采用抗生素或者疫苗来消灭鹑鸡肠球菌之后,能够有效地控制自身免疫性疾病。 近几年,科学界开始重视微生物,尤其是肠道细菌对人类的各个方面的影响。 ...

肠道菌群致脂肪肝核心机制被发现!调整菌群更有益健康

2018-04-30

该研究结果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可以通过代谢物参与宿主受体进而影响肝脏的炎症反应。那么,逆转脂肪肝是否先调整肠道菌群呢?少吃油腻食物,多运动才能保持健康呀!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西方国家最流行的慢性肝病,其发病率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它涵盖了从简单脂肪变性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一系列疾病,其特征...

罗伊·瓦杰洛斯博士的礼物:为了一个没有乙肝的中国

2018-04-29

1989年9月,在时任总裁罗伊·瓦杰洛斯(Roy Vagelos)的决策下,美国默克公司将最新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技术转让中国。1993年,中国成功生产出第一批基因工程乙肝疫苗。以当时中国每年2000万新生儿计算,1993-2018年,25年间,中国至少有5亿新生儿接种这种疫苗。然而,他们也许从来都不知道自己能接种这种疫苗的缘由,因为这一事实从未出现在中国的公共媒体上。 ...

非环类维生素A何以抑制肝癌复发?日本科学家揭示基因层面奥秘

2018-04-25

都知道老眼昏花的时候,补充维生素A会有帮助,但是非环类维生素A (ACR)又是什么东东?当然,和维生素A渊源密切,这是一种由维生素A衍生而来的人造化合物,不过它的能力并不在于给您一双善睐的明眸,据研究它可以防止肝细胞癌(HCC)的复发。 近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又有了发现:这种化合物是...

王红阳院士解读全国多中心、前瞻性万人队列肝癌极早期预警标志物筛查项目

2018-04-25

王红阳院士项目解读现场 4月22日由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术与咨询中心/国家肝癌科学中心/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和福建和瑞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全国多中心、前瞻性万人队列肝癌极早期预警标志物筛查项目研讨会在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上海嘉定区前炬路366号)隆重举行。 ...

肝癌治疗迎来新曙光?抗真菌药物或用于肝癌治疗

2018-04-2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诱发的肝细胞癌(HCC)是发达国家高发恶性肿瘤;然而其形成的机制尚不清楚,且目前尚无针对性治疗。研究人员对NAFLD-HCC的RNA测序分析显示角鲨烯环氧化酶(SQLE)在NAFLD-HCC患者中过度表达。 FDA批准Terbinafine是一种针对SQLE的抗真菌药物,可明显抑制SQLE诱导的NAFLD-HCC的细胞生长,...

全国多中心,前瞻性万人队列项目!向肝癌早诊早治迈进一大步!

2018-04-22

4月22日由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术与咨询中心/国家肝癌科学中心/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和福建和瑞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瑞基因)共同发起的全国多中心、前瞻性万人队列肝癌极早期预警标志物筛查项目研讨会在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上海嘉定区前炬路366号)隆重举行。杨胜利、闻玉梅、王威琪、宁光、王红阳等多位院士亲临现场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

丁琛/秦钧/贺福初合作团队利用多维组学手段揭示小鼠肝脏昼夜节律调控机制——专家点评

2018-04-20

所谓昼夜节律,是指生物体为了适应外界环境变化而进化出的一套适应性生理系统。它广泛影响着生物体的生理状态与行为活动【1】。前期针对哺乳动物多个组织器官的转录组研究也指出,有超过半数的基因转录受到昼夜节律的调控【2】。昼夜节律影响着几乎所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变化,节律紊乱则与众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分子机制上,目前普遍认为昼夜节律的调控核心是基于转录因子控制的以转录-翻译为基础的多...

复旦大学贺福初院士Nature子刊发文,通过对蛋白质组学的分析,揭示肝脏生物钟的奥秘

2018-04-20

iNature:2018年4月19日,复旦大学丁琛课题组与贺福初课题组等人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 proteomics landscape of circadian clock in mouse liver”的研究论文,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转录因子(TF)DNA结合活性为中心的多维蛋白质组学的小鼠肝脏景观,其中包括不同TFs的DNA结...

18-1期肠道微生物: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一种新的可能驱动力

2018-04-18

•综述• 肠道微生物: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一种新的可能驱动力   姚勤伟 译;孟庆华 审校 (Marco Sanduzzi Zamparelli, et al.The gut microbiota: Anew potential driving force in liver cirrh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United European Gas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