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或解除嵌合体研究禁令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政策或将对嵌合体(人类和动物细胞生成的动物)研究解禁。图中4只动物分别为小鼠、大鼠干细胞—小鼠胚胎嵌合体、小鼠干细胞—大鼠胚胎嵌合体和大鼠。
上海成立首个儿科临床遗传中心,五年完成十万新生
近年来儿童遗传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病因大多未明,研究儿童遗传病的发病机制,提高儿童遗传病的诊断和预防水平,对于优生优育和提高我国人口出生素质的意义重大。
国外癌症基因液体检测技术进展
前不久,美国Freenome公司获得种子轮融资555万美元。本轮融资由Andreessen Horowitz领投,跟投方Founders Fund、Data Collective以及Third Kind Venture Capital。这是该公司的首次公开融资。
里约大冒险之基因兴奋剂检测
四年一度的夏季奥运会即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这本来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但有关场馆建设和安全保障的问题已经暴露出来,让人吐槽这可能是一场“里约大冒险”。不过,谈到比赛本身,公平竞争才是奥运精神的核心。历届奥运会都采用严厉手段打击兴奋剂,本届也不例外。
专家预测:3至5年内覆盖病毒类型更多的九价宫颈
经过十年漫长的等待,7月18日,葛兰素史克公司宣布,人乳头状瘤病毒(简称“HPV”)疫苗(16型和18型)获得国家食药监总局的上市许可,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的宫颈癌疫苗。一时间,由宫颈癌疫苗上市引发的各种问题持续发酵:我国审批的疫苗是否为国外已经淘汰的品种?覆盖病毒类型更多的四价和九价宫颈癌疫苗何时才能引入国内……
【盘点】7月基因行业大事件回顾
夏日炎炎,气温已经超出我们细胞最适宜的温度,作为生物体的本能依旧有条不紊控制好自身的新陈代谢。同样,再炙热的阳光也阻挡不了基因行业前进的步伐。7月已过,下面让我们回顾一下7月份基因行业的大事件。
FDA突破性疗法认定解析
对于一些在前期临床实验中治疗效果显著或对现有治疗具有实质性改善的药物,同时针对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疾病的药物,享有FDA的优先评审权,并授予突破性疗法认定(Breakthrough therapy designation)。不过,要想获得这个认定并不容易,它需要大量显著的临床改善证据,综合考虑到药物所针对的疾病和病人对治疗的需求。
围炉“液”话: 从基础到临床,重新认识循环肿瘤
“液态活检”是目前国际、国内精准医疗方面最火热的话题之一,循环肿瘤细胞(CTC)是最早开展的液体活检领域,CellSearch更是在2004年和2012年分别获得了FDA和SFDA批准用于中晚期肿瘤的监测。
韩春雨:正在持续实验,将适时公开验证
中国学者韩春雨团队的诺奖级实验,近日引起一些人质疑。质疑者认为这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不能重复试验,为此围攻韩春雨为“造假者”,但拥挤韩春雨的也大有人在。针对这些激烈讨论,“中国网事”记者展开调查。
2016人体微生物组创新未来者大会圆满结束,新
7月30日,由微生物组创新创业者协会、贝壳社联合主办,锐翌基因承办的“2016人体微生物组创新未来者大会”在北京成功举行!
韩春雨惹争议别谈阴谋:质疑正是科研的一部分
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震惊全球学术界的新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正遭遇越来越多的质疑。从5月2日他的论文发布在《自然-生物技术》网络 版之后,到现在为止,全球仍没有一家实验室对外宣布,能够完全成功重复韩春雨的实验。
肿瘤基因检测 为个体化治疗指明方向
临床医生在肿瘤治疗中发现,人体肿瘤千差万别,即使是同一个部位的肿瘤,治疗效果和方法也应因人而异,这种因人、因病而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法称为“个体化治疗”。
详解肿瘤分子诊断的发展趋势与投资方向
2016年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报告指出癌症的挑战日益增加,预计全球在2030年被诊断的癌症患者将达到2200万。而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加之空气污染、食品卫生、吸烟、膳食结构问题的存在,癌症发病率更是急剧增高。
美就转基因食品标签立法
经历了数月的艰难“拉锯”,美国终于要给转基因食品“贴标签”了。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7月29日签署了名为《国家生物工程食品披露标准》的法案,授权联邦政府农业部长就生物工程食品确立强制性披露标准及实施方法和规程。
【盘点】6月基因行业动态一览
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都含有相同的基因,但并不是每个细胞中的每个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都会被表达出来。不同部位和功能的细胞,能将遗传信息表达出来的基因也不同。基因检测帮助人类认识并攻克疾病,基因检测是手段却并非目的。基因行业大爆发离不开商业的推动,6月已过,让我们看一看6月份的基因行业动态。
“热火朝天”的肠道菌落与“臭名远扬”的粪便移植
最近朋友圈被人体微生物组、肠道菌群相关的文章及活动刷屏了。今天笔者将与大家分享这个行业现状及相关企业的情况。
调查与研究|中断的免疫疗法
周杨需要放松。上个月中旬,他刚完成第一次细胞回输。具体而言,是将血液抽出体外,血液中的细胞在经过二十多天的实验室培养后,重新注射回体内。这种治疗癌症的方式与传统手段差异颇大,寻求治疗的过程也颇为曲折。这一切都容易转化成心理压力。
复星医药海外又有大动作 拟14亿美元收购印度药
近日,有消息传出,复星医药(02196)已同意以约14亿美元收购印度药厂 Gland Pharma。对此,复星医药官方回应称,“此次交易仍处于非排他性竞标阶段,关于竞标详细条款目前无法披露。”
栏目推荐
第五届单细胞技术应 |
【快讯】翌圣生物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