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EPFL与MIT联合研究,
肿瘤的恶性转移和进展与癌细胞膜的硬度低有关。然而,这又是如何影响T细胞,如何逃避免疫的呢?华人科学家唐力团队有了新发现,对这一问题做出了解答。他们的研究结果揭示了一种“物理”免疫检查点,可以靶向治疗,以提高癌症免疫疗法的有效性。
【Cell子刊】不同年龄,不同治疗——年轻和老
衰老与癌症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但现在年轻患者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人们对癌症年龄相关差异的病因和生物学知之甚少。近期发表在《Cell Reports》的研究表明表明这些群体在选择的肿瘤类型中表现出广泛的分子差异,所以应该把年轻的患者和年老的患者看作是患有不同的疾病,进行不同治疗。
【Nature子刊】突破!一种新型宿主导向的大
12月6日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表明,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CRE)病原体感染的出现已经造成了紧急的公共卫生威胁,碳青霉烯类是由越来越多的多重耐药(MDR)细菌引起的感染的最后手段之一, 迫切需要新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来应对日益严重的MDR细菌感染问题。研究报告了一种新型大环肽theta-defensin(MTD)-12813。MTD12813是一种θ-防御素启发的环肽,在体内对CRE病原体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杆菌非常有效。在小鼠败血症模型中,单剂量MTD12813可导致100%(≥ 28天)的生存率。并且这种肽为宿主导向的抗感染药,它不像传统抗生素那样直接杀死细菌,它刺激宿主——我们——去对抗感染。
【Nature子刊】受达尔文进化论启发,创造药
近期研究开发了一种受到达尔文进化论启发的新技术,通过使用DNA配对过程进行程序化组装,快速生成数百万个小分子组合,在两周内找到对抗靶蛋白的最佳可能组合。且这种技术易于复制以及价廉,在接下来研究人员将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的启发继续改进,创造更多新的组合以便药物开发。
【Nature子刊】“年轻血液”使老年小鼠“返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肌肉会逐渐萎缩、薄弱,受伤后愈合的能力也更差。在一项新研究中,UPMC(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和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的研究人员确定了一种可以使小鼠肌肉年轻化的重要介质,这一发现可能会促进老年人的肌肉再生疗法。
【Science子刊】吃“夜宵”别太任性,多项
近日,《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的研究,首次在人类中证明使用进餐时间作为对抗模拟夜间工作导致的葡萄糖耐量降低和昼夜节律紊乱的综合负面影响的对策的研究。在模拟夜间工作期间,夜间进食者的平均血糖水平上升了6.4%,而白天进食者没有明显增加。夜间进食对葡萄糖水平的影响是由昼夜节律失调引起的。研究还带来了这样一个重要的观点:不仅仅是你吃什么,而且当你吃的时候,也会极大地影响血糖调节。而且之前也有《PNAS》、《BMJ》等发表过研究,显示模拟的夜间工作会在多天内降低葡萄糖耐量,尤其可能对轮班工人产生重要影响。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寻求可能有助于调节轮班工人血糖水平的药物,或调查是否有可能在更有利的时间安排食物摄入,降低糖尿病的风险。
【Science】低氧条件下细胞呼吸新路径——
人类需要分子氧来完成细胞呼吸这一过程,该过程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中。通过一系列称为呼吸链(也叫电子传递链)的反应,在一系列细胞传送中传递电子,使细胞产生ATP,这种分子为我们的细胞提供能量以完成其重要功能。那么,在低氧条件下是如何运行的呢?
【Science子刊】神经调节——小鼠研究表明
出生后停止繁殖的人类心肌细胞在之后的生命中会造成永久性的心脏损伤,而近期研究结果证明了心脏神经元和时钟基因之间在调节心肌细胞增殖和心脏大小方面的先前未知的联系,并为开发心脏再生的神经调节策略提供了机制见解。
【PLOS One】无需肺移植!一种黄酮类化合
一种从澳大利亚桉树中提取出来的类黄酮——生松素被认为具有多种医学用途。除了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癌等特性,在一些小鼠实验中,已经证明了生松素具有抗纤维化的特性。该研究则是测试生松素能否在肺纤维化的大型动物模型中阻碍纤维化,改善肺功能。
【柳叶刀】Omicron加剧了加强针的争论,要
12月2日,在《The Lancet》上发表的研究表明,关于作为第三剂(加强剂)接种的不同COVID-19疫苗的相对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数据很少。为了生成数据以优化加强疫苗的选择,我们研究了七种不同的COVID-19疫苗的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作为继两剂ChAdOx1 nCov-19(牛津-阿斯利康)或BNT162b2(辉瑞-生物技术)之后的第三剂。副作用数据显示,所有7种疫苗均可安全用作第三剂,具有可接受的炎症副作用水平,如注射部位疼痛、肌肉酸痛、疲劳。COV-BOOST试验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2期试验、受试者年龄超过30岁、在两剂ChAd后至少70天或两剂BNT原发性COVID-19免疫疗程后至少84天,并且参与者没有实验室确诊的SARS-CoV-2感染史。
【Cell】美国科学院院士、“CAR-T之父”
近日,发表在《Cell》上的研究表明,尽管目前CAR T疗法在血液肿瘤方面的治疗效果显著,然而,由于受到T细胞耗竭的限制,进入实体瘤的T细胞无法完全消灭癌细胞。“CAR-T之父”Carl June及其团队开发了一种实验室培养皿模型,可以全面研究旨在攻击胰腺肿瘤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的衰竭过程。不仅与患者T细胞中的T细胞耗竭过程非常相似,该模型还揭示了衰竭的两个遗传调节因子ID3和SOX4的作用。科学家们观察到CAR T细胞耗竭伴随着两种蛋白质ID3和SOX4水平的激增,这两种蛋白质作为免疫细胞中大量基因的主开关。抑制ID3和/或SOX4,能使耗竭的CAR T细胞即使在长时间暴露于肿瘤细胞后仍能保持其大部分肿瘤杀伤效力,这有助于CAR T细胞更好地抵抗实体瘤。
【Science子刊】新方法——恢复心脏弹性!
心力衰竭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保留射血分数的心力衰竭是普遍且致命的,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靶向治疗。该疾病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心室充盈受损,近期研究通过靶向心脏剪接因子RBM20的反义寡核苷酸(ASOs)对其进行了改善。
【Nature子刊】新方法——蛋白质在细胞表面
近期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方法来确定蛋白质在细胞表面是如何组织的。这种名为LUX-MS的技术,研究人员可以以纳米级的精度确定蛋白质如何整合到细胞表面的一个组织中。生物细胞具有多种功能,它们需要相互沟通来协调这些功能。细胞表面的分子是这个过程的中心。几十年来,生物学家一直在研究这种表面蛋白,越来越清晰的不仅是它们的存在,还有它们在细胞表面的组织对细胞的功能也是至关重要。
【Cell子刊】在肠道微生物组中加入一种细菌,
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与肿瘤的发展和抗肿瘤免疫的疗效有关。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研究了微生物群特异性T细胞对抗结直肠癌免疫的影响。研究人员将肝螺杆菌植入到结直肠癌小鼠模型中,并没有改变微生物景观,但是增加了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对肿瘤的浸润,并且抑制了肿瘤的生长。
【Cell子刊】类器官培育的香饽饽——利用获诺
12月2日,在《Cell Stem Cell》上发表的研究表明,科学家们从人类诱导的多能干细胞(201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iPSC技术)中培育出心脏类器官,模仿肠道和心脏组织如何从干细胞中协同产生,并且这种类器官可以作为研究发育中的器官和组织间信号传导的工具。产生的类器官不仅含有心脏细胞,还含有肠细胞,它们都以可控的方式生长在一起。新的类器官带来了更复杂和成熟的心脏结构,心脏细胞的类型和比例及其电特性与真实胎儿心脏也高度相似。并且,肠道组织的存在有助于心脏组织的成熟,此外,新类器官中的肠和心脏细胞释放已知参与心脏发育期间两种组织之间信号传导的化学物质。而且,新的类器官能保持在培养皿中存活超过1年,可作为长期实验室研究的稳健系统。
【Nature子刊】食物摄入量对改善肠道有重大
在全世界,有数以亿计的成人和儿童被临床诊断为肥胖,肥胖主要是因为在肠道中能量消耗和热量摄取之间的不平衡。近期研究表明大量的食物增加了肠道的吸收表面,限制饮食可以逆转这一过程,使其恢复到接近正常。从机制上讲,这是由于一种调节蛋白PPARα的表达增强。这种现象可以通过药理学和遗传学方法重现,从而提出限制肥胖的潜在途径。
【Nature】免疫细胞中的“伪装者”——一种
威尔·康奈尔医学院(Weill Cornell Medicine)和纽约长老会(NewYork-Presbyterian)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一组防止胃肠道炎症的免疫细胞可能会对多发性硬化症(MS)和其他脑部炎症相关的疾病产生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抑制这些细胞的活动可能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Science热议】美国CDC确认美国首例O
12月1 日,研究人员在《Science》上发表的研究讨论了第五种“关切变异株”Omicron(奥密克戎),它究竟从何而来,以及如何进化,它的出现对于避免未来的危险变体有什么教训?周三,美国CDC报告首例Omicron变异株感染病例,并且该患者已经接种过两剂疫苗,但未打加强针,进一步反映了该变异株的传播力。科学家给出了三种可能的答案:病毒可能在一个几乎没有监测和测序的人群中传播和进化;也可能是在COVID-19慢性感染患者身上孕育的;或者它可能是在一个非人类物种中进化出来的,最近它又从这个物种中传播回人类。南非和博茨瓦纳的低疫苗覆盖率为该变种的进化“提供了一个肥沃的环境”,全球疫苗的不平等现在似乎得到了报应。
【Cell】华人科学家及其团队创建条形码,快速
如今,人们无论买什么,只要是商品就都会带有条形码,以方便商家识别物品并获取相应的信息。近日,华人科学家Chuan-Hsiang(Bear)Huang及其团队创建了“生物传感器条形码”,用以详细识别癌细胞之间的交流联系,这一特殊的条形码有望在未来用于癌症治疗。
【Nature子刊】蛋白酶体分子聚集,通过“凋
近期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为理解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功能开辟了许多视角。研究表明蛋白酶体存在于身体的每个细胞中,负责分解和去除不需要的、畸形的或多余的蛋白质,这一过程确保了氨基酸的循环利用。蛋白酶体分子聚集在一起,通过一种“凋亡”的机制,对癌症的预防产生重要意义。
栏目推荐
【Nature子刊 |
【Science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