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I】免疫细胞究竟是如何被诱导癌变的?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研究了HTLV-1病毒是如何在一部分人中引发罕见的白血病的,以及要如何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Nature子刊】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董一洲团
12月14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显示,俄亥俄州立大学董一洲团队将携带mRNA的纳米体直接注入肿瘤部位,以帮助T细胞在其表面产生特异性受体。六小时后递送的实验性单克隆抗体然后可以与这些受体结合,最终以实现其癌细胞杀伤功能。联合治疗的试验在黑素瘤和B细胞淋巴瘤的小鼠模型中产生最佳结果。纳米颗粒和抗体递送完全消除了60%的小鼠的肿瘤——比单独用抗体治疗的效果好的多。研究人员还将研究是否可以将mRNA传递给更多的T细胞以进一步提高效率,希望对于某些癌症,这可能通过诱导抗肿瘤免疫来帮助产生更强的免疫系统功能。
【Cell子刊】靶向治疗——改善更多结直肠癌患
突变可能是影响特定癌症治疗选择的重要生物标记。结直肠癌患者是最早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之一,但部分结直肠癌患者无法接受这些治疗,因为他们存在促癌突变,被认为会对这些药物产生耐药性。近期研究利用计算机建模和细胞研究发现,更多的患者可以通过一种普通的靶向治疗得到帮助。
【Nature子刊】无副作用抗衰老疫苗——可选
细胞衰老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增殖与分化能力和生理功能会不可避免地逐渐发生衰退。近日,一研究小组研发出了一种抗衰老疫苗,可以诱使免疫系统选择性清除衰老细胞,延长生命。
【PNAS】一滴血测癌?肺癌或能早发现
目前人类肺癌的高死亡率很大程度上源于缺乏可行的早期疾病检测工具。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为无症状患者提供“一滴血液显示肺癌能力”的概念验证。基于血液中的代谢组学特征建立了一个肺癌预测模型,能够提示患有疾病的患者,可以加快对患者进行分类以进行专门的影像学评估,进行早诊断早治疗。
【Nature子刊】新的组合提高五倍效力——延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非常重要的“最后手段”,用于治疗其他抗生素治疗失败时的耐药感染。但由于金属β-内酰胺酶(MBLs)的酶分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其停止了工作。近期研究发现了一类新的酶阻断剂——吲哚羧酸盐,可以阻止MBLs,从而使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发挥作用。研究表明潜在的新药联合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严重细菌感染的效力是单独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的5倍。
【JAHA】能否超越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用
最近,发表在《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上的研究报道了血液来源的内皮细胞BOECs作为原代和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内皮细胞的替代品。器官芯片技术加速了血管系统的体外临床前研究,但目前的血管芯片平台依赖于使用原代内皮细胞(ECs),或者,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内皮细胞(iPSC-EC或IEC),具有一定局限性。血液来源的细胞比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细胞更接近原代细胞,无需训练有素的个体或昂贵的试剂,并且在大多数临床环境中都可用。总之,血液来源的内皮细胞可用于临床前研究,以使用器官芯片开发更强大和个性化的下一代疾病模型。
【Science子刊】脑细胞利用脂肪控制体重的
动物体内的细胞,就像身体一样,也需要“燃料”来提供能量,但人们并不知道不同的燃料来源如何影响这些细胞的功能。例如,星形胶质细胞(一种脑细胞)可以将葡萄糖和脂肪酸作为燃料。但是,脂肪酸如何影响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如何影响与之相关的大脑通路,目前尚不清楚。
【Nature子刊】探索——肿瘤进化
肿瘤内异质性是癌症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近期研究对10例神经母细胞瘤(一种破坏性的儿童肿瘤)患者的转录组学和基因组分析与多区域活检的超深度靶向测序相结合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与神经母细胞瘤典型相关的基因变化既可以消失,也可以在疾病过程中出现,这些突变并不均匀分布在整个肿瘤中。
【NEJM】CAR-T细胞疗法表现优秀,化疗将
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三项临床研究表明,用axi-cel(axicabtagene ciloleucel)CAR-T细胞治疗可增强高危淋巴瘤患者的反应。在2021年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研究人员报告了这些研究结果。
【JACS】麻省理工研究员给细菌“穿衣服”,轻
肠道微生物组对于维持身体的整体健康和预防疾病至关重要,当这些微生物在体内的平衡状态被打破时,人就会生病。微生物治疗药物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是很重要的,但这些微生物必须是活的。许多潜在的治疗菌种是厌氧菌,因此很难制造,而且现有保护方法的效力有限,这使得生产活菌治疗药物几乎成了不可能的事。近日,麻省理工的化学工程师为微生物创造了一种涂层,可以很容易地利用微生物来治疗胃肠道疾病。
【Cell子刊】科学家们如何培育出了迄今为止最
近日发表在《Cell Stem Cell 》上的研究表明,用新的组装方法开发了迄今为止一种非常复杂的胃类器官,它具有独特的腺体和神经细胞,可以控制平滑肌收缩。研究人员从三个主要胚层的细胞开始——肠神经胶质细胞,间充质细胞和上皮前体细胞,培养了三层胃类器官。重要的是,这些迷你人类胃的发展不仅限于实验室培养皿中的薄层培养基。一旦类器官达到关键阶段(约30天),团队将类器官移植到小鼠体内,提供了血流和生物空间以允许更多的生长。除了展示用于开发胃类器官的三层方法之外,该团队还应用类似的方法来制造更复杂的食道类器官等。
【Nature子刊】刘如谦团队带来新的“先导编
Broad研究所刘如谦(David Liu)教授团队在2019年开发了先导编辑(prime editing)技术,是一种在人类细胞中进行广泛多样性基因编辑的精确方法。近期刘如谦团队带来了新版本的先导编辑——twin prime editing(twinPE),解决了原始prime editing的一个局限性,是一种更安全和更精确的方法,将完整的基因插入人类细胞。
【Cell】肿瘤微环境驱动胰腺癌的细胞状态、可
12月9日发表在《Cell》上的研究表明,在过去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靶向基因突变,开发了针对突变的药物,以治疗癌症。但是仍然有许多类型的癌症,没有这样的靶向治疗可用。在这项关于胰腺癌细胞的新研究中,研究人员确定了三种原型RNA表达状态,他们还发现,改变肿瘤微环境可以将肿瘤细胞从一种状态驱动到另一种状态。进入不同状态的相同模型,对药物的反应也非常不同。这为思考药物开发以及如何为个体患者选择药物开辟了新的领域。
【Nature子刊】新技术——朝靶向性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在疾病治疗方面不断发展,其潜力也还在被不断探索。近期研究开发了一种基因递送系统以特异性地靶向脑细胞,同时避开肝脏。这项技术的关键是使用腺相关病毒,或称AAVs,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有希望用作递送载体的候选者。该研究在啮齿动物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通过神经元特异性穿过血脑屏障的能力为基础研究和治疗可能性提供了新途径。
【ACS】上海十院与上大生科院联合基因编辑和超
声动力治疗(SDT)利用超声波与药物结合,在肿瘤部位释放有害的活性氧(RO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然而,这种治疗并不是很有效,因为癌细胞可以激活抗氧化防御系统来抵抗这种疗法。近日,研究人员研究出了一种可以攻克这一防御系统的方法,大大提高了SDT的疗效。
【Nature】“运动后的血液”转移给“久坐不
12月8日在《Nature》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显示,大量锻炼的年轻成年小鼠的血液对同龄、久坐不动的小鼠的大脑有益,并且发现运动小鼠血液中的单一蛋白质是造成这种益处的主要原因。研究人员把马拉松(长跑)的小鼠的血浆“转移”到它们的“沙发土豆”同伴身上,发现获得长跑小鼠血液的小鼠更聪明,表现更优,并且注射长跑小鼠血浆的久坐小鼠具有更多的细胞,这些细胞在海马体中产生新的神经元。这一发现可以控制没有太多运动的人的脑部炎症,降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
【Nature】“是药三分毒”——药物对肠道微
12月8日,发表在《Nature》上的研究表明,许多常用药物包括用于治疗心脏代谢紊乱和抗生素,对我们的肠道微生物有强大的影响。研究包括对2173名欧洲居民的综合多组学分析,显示药物对宿主和肠道微生物组特征变异性的解释力超过了疾病。分析了28种不同药物和几种药物组合的效果,显示许多药物对肠道细菌的组成和状态产生负面影响。几种抗生素在规定的疗程数和向与心脏代谢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的微生物组状态进展之间也表现出定量关系。不过现在,研究人员拥有了一个强大的计算方法框架,可以解开药物和疾病对多药个体中宿主和微生物组特征的影响。希望这些结果可以为药物的再利用,以及制定个体化治疗和预防策略提供潜在的帮助。
【Science子刊】靶向近100种蛋白质生物
蛋白质生物标志物是可测量的分子,可以对患者具有预后价值,用于诊断疾病或指示疾病的严重程度。除了指示疾病外,这些蛋白质还可以作为潜在的药物靶点或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在近期研究中,科学家们使用了一种叫做孟德尔随机化的方法来确定蛋白质生物标志物,它们对保护或促进疾病发展有直接的因果影响。
【Nature子刊】“吃葡萄不吐葡萄籽”,中科
近日,由中科院孙宇团队发表在《Nature Metabolism》上的研究表明,从葡萄籽提取物(GSE)中发现的一种天然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原花青素C1(PCC1)注入老年小鼠体内可延长寿命。早在之前,有Senolytics类药物疗法,可显著清除小鼠中的衰老细胞,并在人体试验看到效果。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PCC1是另一种新的,天然和有效的“senolytic”,它选择性地和特异性地诱导衰老细胞的凋亡,延长寿命。并且所有的试验中,没有发现对正常细胞的损伤,这表明PCC1可能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栏目推荐
【Nature子刊 |
【Science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