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如何更有效地治疗非小细胞
肺癌是目前临床中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大概分为两类包括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肺癌可以根据以下方式划分:组织学类型、治疗方案、预后效果。但主要的分类方法是根据病理组织学而定。非小细胞肺癌包括鳞癌、腺癌、大细胞癌,还有一些黏液腺等等类型,临床上最常见的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大约占80%~85%,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相对小细胞肺癌,应该更好一些,因为它的治疗方法较多,目前治疗的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等。最近,科学家又发现了一种新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治疗这种癌症。
【柳叶刀重磅】1200万人全球最大规模研究:新
2021年10月,中国诸多省市加强针接种持续铺开。截止10月12日,启动加强针接种的地区涉及至少12个省份,分别是黑龙江、山西、山东、重庆、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广西、安徽、福建、海南。在国外,科学界也十分关注加强针能跟人带来多少有效性,展开了很多研究和试验。近日,由哈佛大学牵头在以色列开展的一项全球最大规模研究证实了新冠加强针的有效性,这将对人们有怎样的启示呢……
【BMC】肠道微生物群与免疫系统的“沟通”究竟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发现了微生物组产生的某些分子与影响肠道炎症的蛋白质功能之间的新联系。这一发现让巴斯大学和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UMass Chan)的研究人员更深入地了解了肠道微生物的良好平衡与人体免疫系统和肠道健康之间的关联。这也增加了发现治疗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新疗法的可能性。
【EMBO子刊】为什么癌症在染色体混乱中茁壮成
肿瘤中体细胞拷贝数的改变经常导致染色体数目的异常,称为非整倍体。非整倍体是一种与许多癌症类型的预后不良有关的染色体异常。近期,相关研究测试了未折叠蛋白反应(UPR)在机制上将非整倍体和局部免疫失调联系起来的假设,也解释了癌症在染色体混乱中茁壮成长的原因。
【Nature子刊】扩大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多样
目前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尚未捕捉到表型的种群和范围的充分多样性。为了扩大非欧洲人群中的基因关联图集,10月25日,研究人员在《Nature Genetics》发表的研究表明,研究团队旨在解决这些限制,并执行公平的GWAS。研究人员在日本生物库(n = 179,000)确定了220种人类表型的基因关联位点;与英国生物库和芬根的分析(n = 628,000)确定了 5,000多个新位点。研究团队还对其汇总统计数据进行了统计分解,确定了潜在的遗传成分,精确定位特定的遗传变异和与不同人群疾病相关的共同机制,这些机制反过来有助于从人类遗传学的角度重新评估和重组人类疾病。
【Nature子刊】治疗白血病的新方法!
2018年,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约占所有癌症相关死亡的10%,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和白血病是主要的血液系统癌症。目前对其的治疗仍以化疗和放疗为主,且伴有严重的副作用。近期,以色列巴伊兰(Bar-Ilan)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了一种对抗血液癌症的新型治疗方法。
【Nature子刊】被癌细胞“策反”的免疫细胞
路德维希癌症研究中心(Ludwig Cancer Research)的一项研究发现了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癌细胞可以改造巨噬细胞(一种免疫细胞),使其从肿瘤的破坏者转变为肿瘤生长和生存的支持者。
【Science】破解细菌体内可交换的基因组有
近日,发表在《Science》上的研究表明,研究人员已经研究了细菌如何抵御细菌病毒:细菌具有一套可移动的、可交换的基因组,它主要用于一个目的:防御噬菌体。这使得基因组固有的防御机制使得细菌以惊人的速度转换其固有的先天免疫功能,与细菌病毒斗争。细菌如何以及如何快速产生对病毒的耐药性,对于开发基于噬菌体的抗细菌感染疗法至关重要。
非洲开始行动了!逆向工程复制新冠疫苗,Mode
科学家们希望通过努力复制Moderna的COVID-19疫苗,来解决疫苗供应“富国优先”的问题。他们的努力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大力支持。WHO正在协调南非的一个疫苗研究、培训和生产中心,以及关键原材料的相关供应链。这是为缺乏疫苗供应地区做的最后努力。
【ASPET子刊】营养素可以模拟药物的药理作用
生活中每天的饮食可以帮助我们摄入人体所需的营养,而这些营养素的作用方式与药物惊人地相似,可以模拟药物的药理作用,从而有助于开发对抗疾病的饮食。研究人员专注于营养素如何与细胞结合,并因此影响免疫系统。题为“Pharmacological Modulation of Immune Responses by Nutritional Components”的相关研究近期发表在《Pharmacological Reviews》上。
【Nature子刊】突破!干细胞技术和下一代D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为最常见且特别致命的脑部肿瘤,常渗入邻近组织,且形状多变而无确定范围。研究人员一直以来依赖从不同患者获得肿瘤样本,近日,《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研究表明,利用最先进的干细胞技术和下一代DNA测序方法比较来自同一病人的患病细胞和健康细胞,这种方法可以揭示GBM发展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新分子,这种显著的分子差异从而可以确定新的治疗靶点。这是一种创新的方法,比较同一患者的正常和恶性细胞,识别在肿瘤生长中起作用的基因。它还揭示了表观遗传变化,可以帮助预测患者对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的反应,这将是非常有价值的。
【Science子刊】机器学习精准预测抗生素耐
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利用机器学习根据生物体的功能对其进行分类,并利用这些信息近乎完美地预测基因是如何在生物体之间转移的,这种方法有可能被用来阻止抗生素耐药性的传播。
【JCI Insight】天使综合征有望改善!
天使综合征是一种遗传异常所致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特点是肌肉控制和平衡能力差、难以治疗的癫痫和智力残疾。这一疾病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但是近期研究表明恢复神经元中UBE3A基因功能有望让天使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重大改善!
【NEJM】内蒙古、甘肃等新增17例确诊!首份
最近,疫情又再次升温,陕西、宁夏等多地现确诊病例。短短几日,31省区市新增17例本土确诊,接种疫苗刻不容缓。根据首份国家级死亡率数据,疫苗接种在预防新冠病毒Delta变种死亡方面的有效性超过90%。10月20日,这项研究发表在了《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使用了苏格兰范围内的EAVE II型COVID-19监测平台的数据,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展示了疫苗在预防Delta变异病毒死亡方面的有效性。研究表明,BNT162b2疫苗和ChAdOx1 nCoV-19疫苗在预防接种过两次疫苗的人群死亡方面的有效性分别为90%和91%。研究结果令人鼓舞,疫苗仍然是保护我们自己和他人免受最主要的新冠病毒变种死亡的有效措施。
【Cell重磅】DNA修复的新研究促进了CRI
10月20日,研究人员在《Cell》发表的研究表明,之前在——由创始人华裔生物学家张锋等人联合创办的一家基于CRISPR技术的基因编辑生物科技公司Editas Medicine,详细介绍了一种称为Repair-seq的新方法。为了修复DNA,细胞使用许多不同的机制,每一种机制都涉及一组基因,它们以不同的途径协同工作。研究人员现在合作,通过用Repair-seq同时分析数百个单独基因如何影响受损部位产生的突变,来探索这些途径对修复特定DNA损伤的贡献。然后,研究人员可以生成DNA修复的机制模型,并了解这些机制如何影响基因组编辑。他们应用于最常用的基因组编辑方法之一CRISPR-Cas9。David Liu团队开发了称为先导编辑的基因组编辑系统,研究人员也将Repair-seq应用于改进其基因组编辑技术,使其最终成为一种更广泛适用、准确性更高的基因组编辑技术。
全球首例异种移植手术成功完成!猪肾移植到脑死亡
首例将基因工程非人类肾脏移植到人体的研究于近日在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NYU Langone Health)完成,这标志着未来有可能能够为面临生命威胁的患者提供替代器官。
【Nature子刊】新的AI方法治疗COVID
COVID-19的临床表现包括有急性呼吸窘迫、凝血问题、细胞因子风暴、低血氧和低白细胞计数,甚至骨髓衰竭等。对于COVID-19的并发症,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新的AI方法(MOATAI-VIR)来预测疾病-蛋白质-通路关系并重新利用FDA批准的药物来治疗COVID-19的临床表现。
【Nature子刊】难以治愈的致命癌症还有希望
癌症是由控制细胞生长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细胞除了生长失控外,还会局部侵入周遭正常组织甚至经由体内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其他部分。癌细胞的特点是无限制、无止境地增生,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癌细胞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还可破坏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患者最终由于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世界上有多种致死率极高、又难以找到有效治疗方法的癌症,如:肝癌、乳腺癌、卵巢癌等等......为了突破过去医学界治疗这些癌症的局限,近日,美国的一组科学家研发了一种特殊的输送系统,这会为癌症的有效治疗带来希望吗?
【Nature】当比Delta更狠毒的变种来袭
新冠疫情已经持续了几年了,可是现在可怕的疫情不仅没有结束,新的变种病毒又在层出不穷,威胁着全球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对此,疫苗研发商一直在不断对他们的疫苗进行改革,努力将他们的原有疫苗变得更能抵抗现在的变种病毒。然而,在未来,可能会有更可怕的变种病毒到来,为此,这些疫苗研发商都在现阶段做出了哪些准备呢?
【突破】可怕!科学家发现结核病细菌竟然可以通过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以肺结核最常见。临床多呈慢性过程,表现为午后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绝大多数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后预后较好,但因耐多药结核问题日益严重,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反复治疗。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的传染病,如能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多数患者可治愈,预后良好,重病肺结核若诊治延误可致死亡。要预防或者防治这种疾病的传播,找到这一种致病细菌的传播途径很关键,才能切断病原体的传播。可是医学界和科学界常年对这种疾病的传播方式认识并不是全面的,最近,科学家发现了另一个传播方式,这有望给控制、治疗这种疾病带来有效的方法。
栏目推荐
【Nature子刊 |
【Science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