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fe】红外指纹可以帮助检测癌症?前景光
癌症一直是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威胁,近期,来自慕尼黑大学的研究团队发表了相关研究,表明通过红外分子指纹来追踪癌症等疾病是可行的,血液的红外指纹图谱具有惊人的稳健性,能够正确检测癌症状态。令人兴奋的是,红外指纹不仅可用于检测癌症,还可用于区分不同的癌症类型,表明每种癌症都引发了特定的分子改变。在未来是否有一天可以进入诊所,还将继续研究探索。
【Nature子刊】癌症疫苗的研发取得重大进展
最近,利用免疫系统治疗癌症的策略取得了一些进展,这使免疫疗法成为癌症治疗的一种选择。有证据表明,癌症可以引发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这进一步刺激了治疗性疫苗的开发;然而,肿瘤疫苗的临床疗效因许多癌症缺乏广泛适用的肿瘤抗原表达而受阻。为了规避这种情况,研究人员利用患者自身的肿瘤细胞来研制个体化肿瘤疫苗。
【Science子刊】一种廉价的口服药物——精
近期研究报告了31名脑转移瘤患者标准放疗前给予精氨酸的预后,在长达4年的随访期间,近78%的脑肿瘤患者出现完全或部分缓解。来自这项研究和先前研究的证据也表明精氨酸不仅可以直接阻碍肿瘤细胞,而且可以增强抗肿瘤免疫细胞的活性。
【Science】实验证明,白血病也可以预防!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人会发生基因突变,导致一些造血干细胞比其他细胞繁殖得更快,形成其独特的群体。这就是所谓的克隆性造血。在某些情况下,单个基因改变或突变的干细胞的单克隆细胞群可占人体血细胞的30%。一个研究团队在斑马鱼上的实验为早期阶段阻止白血病的病发确立了希望。
【Science突破】诺贝尔奖女科学家开发新的
11月4日,研究人员在《Science》上发表的研究表明,CRISPR基因编辑领域先驱者、诺贝尔化学奖得主Jennifer Doudna等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可以真正了解当前SARS-COV-2变异并探索未来变异如何影响大流行的有力工具。它们聚焦于Delta中一个很少被注意到的突变R203M,它改变了核衣壳蛋白(N),一种隐藏在病毒内部的蛋白质。这种突变使病毒更善于制造传染性颗粒。N蛋白是病毒复制的中心角色,未来可以考虑更多地瞄准核衣壳蛋白,以真正帮助控制感染和治疗患者。这个新的VLP系统还使得没有高水平生物安全性的研究人员,能够更简单地研究所有四种冠状病毒结构蛋白是如何组装病毒、帮助病毒从细胞中萌发以及入侵其他细胞——成为可能。
【柳叶刀】突破性临床试验!新技术改善冠状动脉疾
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通常会接受一种非外科手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近期,一项突破性的临床试验研究发表在《The Lancet》杂志上,首次分析了定量血流分数(QFR)这项新技术及其相关临床结果。而QFR技术使医生能够在PCI期间更好地决定哪些动脉需要支架。这项研究预期未来QFR将被介入心脏病学家广泛采用,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快讯】太平洋生物科学第三季度营收增长83%,
在连续单季度营收创历史记录后,太平洋生物科学最终也迎来了首次产品扭亏为盈。与之对应的是,市场再次将太平洋生物科学股价拉回到30美元附近。
【Science】RNA药物的时代到来了,前途
11月3日,研究人员在《Science》发表的文章表明,个性化RNA药物很快可能就会用于更罕见的遗传疾病。RNA药物甚至有可能彻底打破药物研发一贯传统思维。该药物的设计思想是这样的:人体里有哪个蛋白质作怪让人得病,或者有哪个蛋白质只要消灭了就能治疗,就针对哪个蛋白质的RNA序列设计一个能和它互补结合的短RNA链条,注射到人体,就可以了。神经学家Tim Yu在ASHG上宣布开发了这种个性化的RNA药物,通过定制的ASO来治疗,以匹配DNA缺陷。ASO在RNA加工成成熟mRNA的过程中会粘附在RNA上,隐藏错误以便患者的细胞正确制造蛋白质。
【Nature子刊】重要进展!发现个性化放疗的
放射治疗是常见的有效癌症疗法,但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近期,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技术,用于快速筛查头颈癌,以确定与放疗耐药性相关的遗传靶标。最新研究确定了个性化放疗的肿瘤特征,有助于未来根据不同的肿瘤类型患者定制不同的治疗方法以改善对放疗的反应。这是发展个体化癌症治疗以提高放疗效果的重要进展!
【BMJ】惠及全人类!罕见病诊断之痛将成历史,
每4300人中就有1人患有线粒体病,并且会逐渐恶化为不治之症。线粒体病是最初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之一,但是,因为这种病可以影响许多不同的器官,临床特征与许多其他疾病相似,很容易误诊。
【突破】科学家发现新冠变异病毒基因组中的缺失片
当前国外疫情持续扩散,国内多地出现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涉及十几个省市。10月26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本土病例50例:内蒙古32例,贵州5例,山东4例,甘肃4例,北京3例,宁夏2例。本轮疫情主要是由一起新的境外输入源头引起的,目前已经涉及12个省份。当前疫情传播风险极高,这给疫情防控工作面临重大考验。在变异病毒变本加厉的同时,科学家也加强了对多种变异病毒的研究,从而发现他们的特性,之后制定出更有效的应对方法。近日,一组科学家又有了新发现,这有望成为科学界和医学界在应对变异病毒历程中的一次重要突破!
【Nature热议】为什么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密
英国于7月19日曾宣布解封,解除疫情防护措施。而最早的α变异、传染性更强的Delta病毒株也都是在英国发现和报告的,随后Delta在世界各地传播。世界各地的医护人员在《The Lancet》上发表了公开信,指责了这一行为。11月2日,研究人员在《Nature》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讨论了关于从英国的这一做法中,我们能学到些什么。即使疫苗接种率高,但也不是100%保证有效。贫困地区的人甚至没有得到第一针疫苗,疫情还未明朗,加上SARS-CoV-2 Delta变种的高传播性,仍需保持警惕和防护。
【突破】肥胖问题如何才能有效解决?科学家发现一
肥胖是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呈现的一种状态。当人体进食热量多于消耗热量时,多余热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其量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且达一定值时遂演变为肥胖症。正常男性成人脂肪组织重量占体重的15%~18%,女性占20%~25%。随年龄增长,体脂所占比例相应增加。它导致的疾病有下丘脑疾病、垂体疾病、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等。近日,一组科学家对改善肥胖问题展开了研究......
【AACR子刊】新见解!胃癌图谱带来新的治疗策
胃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亚洲尤其常见。近期,新加坡科学家收集了世界上最大、分辨率最高的胃癌图谱,在单细胞水平上提供了胃癌进展以及不同患者的肿瘤之间的差异的新见解。研究团队从31名处于不同疾病阶段的患者身上采集了46个肿瘤样本。从这些样本中,他们分析了20万个独立的细胞,使用创新技术评估基因表达的各个模式。研究还发现了一些新的药物靶点,这可能为新的胃癌治疗策略铺平道路。
【Nature子刊】信号通路故障会致癌?科学家
科学家们已经锁定了控制细胞分裂、增殖和死亡的化学反应序列中的一个关键步骤,而这些化学反应的失灵会导致肿瘤的生长。
【Science】从转基因猪身上移植皮肤、神经
11月1日,研究人员在《Science》上发表的研究表明,上个月发表的首例猪肾移植到脑死亡人体未出现排异反应,经过改造的基因工程猪——一种编码alpha-gal(名叫alpha-gal的聚糖)的基因(会导致人类对猪器官的抗体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在供体猪的体内被去除,可以作为皮肤和神经移植物的捐赠者,长期心脏瓣膜的提供者,以及无过敏肉类的来源。但是这项研究并没有带来什么跨物种器官交换,现在只不过是对脑死亡的人异种移植的短期评估。异种器官移植可能会引起严重的排斥反应,造成自身的免疫细胞的杀伤;其次,可能存在病毒,给受体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等等,真正的异种器官移植还需要大量科学实验和数据。
【AACR子刊】诊断恶性儿童脑肿瘤的新方法
髓母细胞瘤是颅内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儿童恶性脑肿瘤。近期,新的检测方法被开发可以更容易地诊断髓母细胞瘤,且能够区分髓母细胞瘤病例是否需要放疗,有助于为患病儿童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新的检测方法有可能改善全球各地的儿童髓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未来治疗!
【mBio】冠状病毒感染的罪魁祸首竟是细胞的“
在研究由COVID-19病毒的近亲引起的疾病这一过程中,一个科学家团队发现了一种化合物,这种化合物有缓解冠状病毒感染症状的潜力。
【Nature】新冠病毒的势力不减,而结核病也
结核病是一种对人类生命健康危害非常大的疾病,这种疾病每年夺去150万人的生命,它是一种需要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的疾病;然而,近几年由于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的肆虐,大家的精力都主要集中在如何应对新冠病毒、如何研发新冠疫苗等等,这让科学界和医学界对于结核病的诊断、治疗和研究方面的工作大规模停滞,这种情况不禁让科学家和临床医生感到沮丧和焦急。他们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对于结核病的这些研究已长达数十年,而如今却遭到了停滞......
【柳叶刀子刊】可怕!Delta变异病毒竟然能如
6月25日,钟南山院士说,Delta变异病毒在身体中的潜伏期比较短,两三天就会发病,甚至有些24小时就发病。这种变异病毒的传染性非常强,在它的传播早期,有的Delta病毒10天之内有5代传播。它的病毒载量是原始新冠毒株的1260倍,平均每个感染这种变异病毒的人可传给8-9个人。它的复制速度非常快,同时,感染Delta发病后,患者转成重型、危重型的概率要更高,恢复期也更长。这种病毒完全就是不要命的玩法,一旦感染,就有可能和宿主同归于尽!无数的新闻已经报导对于那些已接种两剂疫苗的人,仍然感染Delta病毒的人数不少,这种病毒可以狡猾地逃脱疫苗的免疫作用。近日,科学家发现了Delta具有的一个更加可怕的特点......
栏目推荐
【Nature子刊 |
【Science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