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中国医科大学发文:揭示胶质母细胞瘤治疗新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成人最常见和致死性最高的原发性脑肿瘤,尽管其发病率低于其他系统性恶性肿瘤,但预后极差。
浙江大学孙毅团队发现全新促癌通路,提出“癌王”
UBE2F是一种类化E2,通过与拟素化修饰E3 RBX2/SAG偶联,使CUL5类化激活cullin-RING连接酶。UBE2F是否以及如何控制胰腺肿瘤发生以前是未知的。
再取进展!同济大学研究学者发现非小细胞肺癌最新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引起的复发性恶性胸腔积液(MPE)对常规治疗易难治,并且缺乏预测标志物。复发性MPE的细胞或遗传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仍不确定。
【Cell子刊】武汉大学舒红兵/姚镜/钟波/林
干扰素(IFN)通过诱导 IFN 刺激基因(ISG)促进宿主的抗病毒反应。然而,它们的功能靶点和作用机制仍然难以捉摸。
联合给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最新发文:增强抗
抗PD-1治疗的疗效主要受到肿瘤细胞有限的T细胞免疫反应率和免疫逃逸能力的阻碍。自噬相关蛋白 7 (ATG7) 在自噬中起重要作用,它与癌症有关。然而,ATG7在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治疗对高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错配修复缺陷(dMMR)CRC的影响中的作用仍然知之甚少。
抑制肝癌进展!中国中医科学院揭示最新抗肿瘤策略
IDH1是产生α-酮戊二酸(α-KG)的重要代谢酶,具有抗肿瘤作用,被认为具有潜在的抗肿瘤作用。尚未尝试激活IDH1作为开发抗癌药物的途径。
【Cell子刊】天津医科大学最新研究:发现加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ICI) 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肝细胞癌 (HCC) 治疗方法,因为它们具有丰富的淋巴细胞浸润能力。然而,由于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各种免疫抑制因子,一些 HCC 患者对 ICI 治疗反应不佳。
联合治疗!首都医科大学最新研究揭示三阴性乳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靶向药物(厄洛替尼等)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肿瘤。EGFR在大多数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中高度表达。然而,在临床试验中,只有一小部分TNBC患者受益于EGFR靶向药物,耐药机制尚不清楚。
最新!中山大学林天歆教授、黄健教授联合发文:发
干扰素(IFNs)对于激活有效的免疫反应至关重要,并在免疫疗法介导的免疫细胞再激活肿瘤消退中发挥核心作用。III 型 IFN (λ) 与 I 型 IFN (α) 相关,在感染、自身免疫和癌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IFN-λ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直接影响尚未得到彻底研究。
【STTT】中山大学研究团队再发文:治疗癌症转
循环肿瘤细胞(CTC)是癌症患者远处转移的前兆。更好地了解CTC的异质性以及这些CTC如何在血行扩散过程中存活,可以为癌症转移的治疗预防奠定基础。CTC是如何逃避免疫细胞的免疫监视和消除的,目前尚不清楚。 2024年4月5日,中山大学符立梧、王芳课题组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发表题为“Circulating tumo...
双重抗癌效果!叶海峰团队揭示基于细菌的创新癌症
基于细菌的疗法是癌症治疗的有力策略,但由于缺乏可调基因开关来安全地调节治疗货物的局部表达和释放,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Cell子刊】显著抑制肿瘤生长转移!国内学者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彻底改变了癌症治疗,但由于肿瘤内T细胞浸润不足,持续衰竭和失活,仅对一部分患者有效。
栏目推荐
【Nature子刊 |
【Science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