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超越金标准PCR测试! C
来自美国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和康涅狄格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的研究者进一步设计了RNA编辑CRISPR-Cas13系统(RNA-editing CRISPR-Cas13 system),使得该系统能更快、更灵敏地检测生物样品中的SARS-CoV-2病毒。值得一提的是,该方法免去了耗时的RNA提取和扩增步骤——这些步骤在金标准PCR测试中将无法避免。
【Gut】液体活检再进一步!浙江大学梁廷波团队
肿瘤的早期发现仍然是一项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目前迫切需要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方法。质谱流式细胞术飞行时间(Mass cytometry time-of-flight,CyTOF)是一种强大的免疫细胞分析技术,可应用于肿瘤检测。最近,有研究团队试图利用这项技术建立了肝细胞癌(HCC)和胰导管腺癌(PDAC)的诊断模型。
【Nature子刊】研究人员确定了治疗胰腺癌的
胰管腺癌(PDAC)是一种侵袭性且基本上无法治愈的疾病,占所有类型胰腺癌的90%,是最致命的癌症之一。基因改变的表征将提高我们对这种疾病的理解和治疗方法。论文作者 Lou博士说:“Poly-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i)现在是FDA批准的用于携带致病性种系BRCA1 / 2突变的转移性PDAC患者的标准维持治疗选择,只有约10%的PDAC患者具有同源重组(HR)基因的致病性突变。这使得大多数患者错过了这种令人鼓舞的治疗策略。”
【Cell子刊】重磅!造血干细胞实现人工制造!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用于治疗某些癌症和遗传性疾病。造血干细胞分化成血系,并在受体的一生中自我更新。多能干细胞品系可以解决目前HLA匹配供体的短缺问题,并提供丰富的转基因干细胞来源用于治疗遗传性血液疾病,包括免疫缺陷和代谢紊乱。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微流体培养系统来模仿原始胚胎循环,并解决了循环流动和剪切应力增强胚胎血液发育的假设。胚胎造血来自人多能干细胞,并通过小分子操作TGF-β和WNT信号传导从中胚层诱导。
【Nature】斯坦福大学团队确定溶酶体中所有
溶酶体虽然体积小(仅占细胞体积的1-3%),但却有着强大的功能,在细胞中起着惊人的作用:这些小囊是细胞的回收中心——溶酶体中聚集着各种酶,这些酶将“没有用”的分子分解成小块,这些小碎片又可以组装成新的分子。溶酶体功能障碍可导致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或其他疾病。然而目前,我们还未找到更好的方式来研究溶酶体的内部物质;因此相关疾病的确切分子机制及靶向药物仍是难以捉摸。
【PNAS】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张宏
肝脏是机体主要的代谢器官,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突变会改变代谢,以满足不受抑制的细胞增殖和肿瘤生长对营养和生长的更高需求。激活的连环蛋白β1不仅触发了肝脏肿瘤的发生,而且还加剧了小鼠模型中Tp53缺失或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介导的肝癌发展。通过使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是连环蛋白β1突变细胞系和肝脏中的主要代谢畸变。此外,抑制连环蛋白β1/AKT2刺激的嘧啶合成轴优先抑制连环蛋白β1突变细胞增殖和肿瘤形成。因此,连环蛋白β1活性突变在各种临床前肝癌模型显示出致癌特征。
【Nature子刊】武汉大学刘勇团队揭示代谢紊
大量研究表明,脂肪组织的产热效力与机体肥胖及相关代谢综合症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而促进脂肪组织的产热活性将能够有效抑制例如肥胖和糖尿病等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发展。内质网 (ER) 应激与肥胖和代谢疾病中的脂肪功能障碍有关。目前,人们尚不清楚脂肪细胞中的 ER 应激信号是否机械地介导产热脂肪的失调。近日,武汉大学刘勇团队在Nature Metabolism杂志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肌醇需求酶1α(inositol-requiring enzyme 1α, IRE1α)是一种关键的ER 压力传感器和信号传感器,IRE1α能通过抑制米色脂肪细胞活性,进而抑制机体的适应性产热,并在营养过剩的条件下促进肥胖及代谢紊乱的发展。
【Cancer cell】华西医院陈崇/刘玉/
膀胱癌,泛指各种出自膀胱的恶性肿瘤,也就是有异常细胞大量增殖而不受管制。膀胱是贮存尿液的中空器官,外壁主要由肌肉构成,位于下腹部。由于症状不严重,表浅性膀胱癌可能会渐渐往较深的肌肉层侵犯。侵入肌肉层的膀胱癌必须开刀,切除部分或全部的膀胱,乃至膀胱根除术(将膀胱和邻近组织、淋巴腺一并切除)。在美国,膀胱癌的患者数在男性癌症名列前四名,在女性则位居第九。每年有超过 47,000 位男性和 16,000 女性被诊断出膀胱癌。
【Cell子刊】抵抗胰腺癌!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
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肿瘤领域素有“癌症之王”的称号。据柳叶刀杂志记载,胰腺癌确诊后的五年生存率约10%,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胰腺癌临床症状隐匿且不典型,是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90%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 胰腺癌早期的确诊率不高,手术死亡率较高,而治愈率很低。该病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5~2:1,男性患者远较绝经前的妇女多见,绝经后妇女的发病率与男性相仿。胰腺癌诊治困难主要在于其起病隐匿、转移迅速。
【NUCLEIC ACIDS RES】编辑效率
如果细胞中的一切进行顺利,遗传信息将必然被正确传递。但不幸的是,由于突变,DNA中的错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累积。陆地植物已发展出一种特殊的校正模式:它们不会直接地修正基因组中的错误,而是在每个单独的转录本(RNA)中精心修正。近日,来自德国波恩大学的研究者将此修正机制从苔藓中移植到人体细胞内。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来自苔藓的矫正器在人体内也开始按照自己的方式开始工作了。此项令人振奋的研究成果已发表于《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杂志。
【CEJ】中南大学团队成功研制新型抗肿瘤免疫刺
近日,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湘雅医院合作设计并成功研制了一种由纳米黑磷、腺苷抑制剂和核酸适体组成的新型免疫刺激纳米药物。该纳米药物通过光热效应和腺苷受体A2AR阻断的协同作用,不仅能够有效消融肿瘤细胞,还能削弱肿瘤胞外基质屏障,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同时能增强免疫细胞在肿瘤部位的浸润与活性。该协同治疗策略在肿瘤中产生了有效的免疫刺激和抗肿瘤疗效,有效抑制了肿瘤的生长,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Cancer Cell】南医大沈洪兵、胡志斌
肺癌是中国人群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病例总数的85%,对人群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应用于中国人群肺癌致病变异的鉴定不仅可以为研究者提供中国人群特异的单倍型参考库,提高常见和低频变异填补准确性和覆盖度,增加发现新易感变异的可能性;还可以提供罕见变异频率信息,为系统发现肺癌罕见致病变异,揭示肺癌发病新的生物学机制奠定基础。
【Science】世界首次!上科大刘志杰/华甜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烹饪饮食文化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味觉系统正是支撑饮食文化发展的重要自然基础。味觉是由存在于味蕾中的味觉受体介导产生的,人的味觉由酸、甜、苦、咸和鲜这五种基本味感组成。 其中,苦味、甜味和鲜味由G蛋白偶联受体(GPCRs)转导。味觉受体1型(TAS1R)家族有三个成员,它们结合在一起感知甜味和鲜味,而一个独特的2型家族(TAS2R)有助于感知苦味。由于大多数有毒物质具有苦味,因此苦味受体具有规避有害食物,防止中毒的重要作用。
【Cancer Cell】突破!新方法让KRA
众所周知,肿瘤细胞非常狡猾,他们擅长逃避人类免疫系统的追踪——例如,建筑起物理屏障、穿上伪装的外衣,或者利用分子戏法使免疫系统失灵。近日,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药物,该药物可以有效拆穿肿瘤细胞的一些“鬼把戏”——将隐匿的癌症细胞打上标签,以便让免疫系统更快地识别、摧毁癌细胞。
【Neurology】上海交大陆颖理团队发现:
2型糖尿病和生活方式因素与痴呆风险有关,但关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糖尿病相关痴呆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该研究旨在调查糖尿病患者痴呆风险的增加是否可以被健康生活方式因素的广泛组合所抵消。
【Cell Research】西湖大学宋春青/
染色质和染色体外DNA分子的动态三维结构调节着基本的细胞过程。然而,活细胞中特定DNA序列的可视化,特别是占基因组大部分的非重复序列,仍然是巨大的挑战。西湖大学团队开发了一个CRISPR介导的荧光原位杂交放大器系统,该系统由工程sgRNA和蛋白质三聚体结构域介导、基于相分离的荧光蛋白在CRISPR靶向基因座的组装,增强了局部亮度和信号背景比,从而实现了活细胞中非重复DNA基因组的单sgRNA定向可视化。
全国首个!中山六院牵头制定胃癌微创手术并发症防
近年来,随着胃癌早期诊断率的逐渐提高,微创化技术日益普及,胃癌的研究热点从生存时间转变为对手术安全质量的关注。然而,由于临床情况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目前仍难以进行规范的临床研究。
【Science子刊】打破传统观念!北京大学罗
昼夜节律由大脑主生物钟协调控制,即使在恒定条件下也能自由运行。其核心为生物钟基因及其蛋白间的负反馈产生周期为24小时的分子节律(获2017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长久以来,领域内普遍认为主生物钟自身就足以维持昼夜节律。 罗冬根团队的新发现突破了这一传统理论。
【Cell子刊】浙江大学团队揭示了钾离子在肿瘤
肿瘤微环境(TME)是一个独特的生态位,由所有肿瘤内细胞区室内和跨所有肿瘤内细胞区室的恒定串扰控制。重要的是,肿瘤内高钾对T细胞显示出免疫抑制作用。然而,作为与局部坏死相关的泛癌特征,这种离子紊乱对先天免疫的影响尚不清楚。一项新研究解释了肿瘤内高K+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抗肿瘤能力以及Kir2.1能够作为重塑TAM抗肿瘤能力的潜在靶点。
【Small Methods】第一次!华中科技
细胞外囊泡(EVs)是细胞主动释放的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结构的纳米级膜囊泡,携带DNA、RNA、蛋白质和脂质等生物活性分子,是细胞间通讯、疾病诊断和预后循环生物标志物的重要载体,能够将其内的各种活性生物分子从EVs母细胞转运到相关受体细胞。基于其生物发生、大小和生物物理性质,可以进一步分类(例如外泌体、微泡)。尽管极具临床应用潜力,但由于对缺乏EVs的灵敏的制备和分析技术,所以在临床转化上仍有障碍。
栏目推荐
【Nature子刊 |
【Science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