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对糖尿病患者的新用途
近日,发表在The Journal of Pain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用一个小型试验发现,大麻可以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减轻糖尿病患者的外周神经痛。
Nature:癌症治疗新策略――以己之矛攻己之
近日,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nature发文,他们在研究细胞如何重复利用合成DNA的"砖块"--核苷酸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治疗癌症的潜在治疗方法。
深圳医生尝试基因编辑治艾滋 获1289万国家经
深圳市医疗卫生科研水平又有了新的突破。25日,深圳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主任付雪梅的“863”计划课题“CRISPR/Cas9核酸酶靶向修饰治疗艾滋病”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获得了国家1289万元的课题经费,也是深圳卫生系统首个以课题负责人立项的“863”计划课题。
太空生活或让皮肤变薄
在太空变老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在地球上变老的体验,这么说一点也不奇怪。骨头失去密度,肌肉变得萎缩。不过,在每小时以超过3.2万公里的速度穿行的国际空间站内生活会如何改变皮肤呢?
Cell改写百年孟德尔遗传定律
研究人员给百年历史的孟德尔遗传生物定律增加了一个新观点――他们发现在怀孕妈妈的体内有一小群细胞提高了遗传适合度和多代的生殖健康。来自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的科学家们将他们的研究发现报告在7月23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
复旦大学80后博士后Cancer Res发布癌
来自复旦大学、俄克拉马荷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RACK1丧失通过诱导miRNA-302c / IL-8信号环路促进了胃癌转移。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7月21日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杂志上。
Cell子刊:让CRISPR-Cas9基因编辑
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更廉价及简单的方法,让热门的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靶向切割或是标记DNA。
PLOSONE:基因突变促使正常体重病人肝病的
基因突变被发现在正常体重范围内促进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发生,这种形式的肝脏疾病与肥胖密切相关。与非携带着相比,携带PNPLA3突变体基因的病人被发现处于非酒精性脂肪肝高风险期,即便携带者不胖。这种在突变基因、非酒精性脂肪肝与体重之间的交互作用被熊本大学的研究人员阐明。
专家Science警告CRISPR等新技术的应
7月24日Science杂志发文,警告新兴技术的应用需要更多监管,其中尤其提及了近期十分火热的CRISPR-Cas9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同济大学最新文章揭示胚胎干细胞中表观遗传调控新
这项研究的起点是重新分析了小鼠胚胎干细胞中SETDB1的ChIP-seq数据,发现基因组中相当一部分SETDB1结合位点周围没有H3K9me3信号,而这一部分结合位点的靶基因特异性富集于神经分化相关基因。
PNAS:原生动物可以作为癌症起源研究的模型
癌,这个名称是一系列不同恶性组织的统称。一般的理论认为,由单一或者少数细胞起源的恶性增殖组织的生长不受控制,最终形成肿瘤。如果不经治疗,恶性肿瘤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伤害,并且最终导致人的死亡。尽管针对癌症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很多年,而且对于部分癌症在早期也有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因为缺少相应的模式系统,以及不同癌症起源的复制性,导致我们对于癌症起源的机制还很不清晰。
刘新垣院士Cell携手华裔学者:转录因子的第二
众所周知,ATF5蛋白可以控制特异基因的表达频率。ATF5调控了控制细胞存活的一些基因。现在研究小组发现,这一蛋白发挥了与它的转录因子角色无关的一种作用。在细胞的中心体(centrosome)中,ATF5还充当了结构蛋白。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7月23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
Developmental Cell:伯克利大
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已经开发了一种新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构建用于CRISPR研究的引导RNA(gRNAs)的全基因组文库。该文库既可以用于基因编辑的敲除筛选,也可以用于荧光标记的染色体筛选。
为何癌症药物让人负担不起?
发表于国际杂志Mayo Clinic Proceeding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由118名国际癌症研究专家组成的团队共同起草撰写了一篇文章,该文章内容就如何降低高价癌症研究展开讨论,同时研究者还表示支持基于病人的草根运动来要求政府采取措施。
科学家阐明引发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分子机制
近日一项来自伯明翰大学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白血病细胞的突变基因如何对血液干细胞进行重编程,同时使其失控,相关研究刊登于杂志Cell Reports上。这项研究或可帮助理解白血病的早期发病机制,同时也为开发新型疗法来治疗白血病患者提供思路。
科学家或可用CRISPR技术来治疗血友病
血友病患者往往生活在压力和焦虑之中,病人的关节会过早破损衰退,而且其一旦机体流血就很难止血,血友病患者机体缺少一种制造凝血因子的能力,因此任何切伤和挫伤,如果得不到紧急治疗就会使得患者有生命危险。
老院士讲解为何癌症那么难治
7月14日,上午。84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开泰步履蹒跚地进入南方医科大学的生命科学楼。满头白发,外加借助拐棍行走仍显行动不便,他略显老迈。
栏目推荐
聚焦药靶-NTR |
【精华回顾】李涛教 |
Cell重磅!樊嘉 |
CAR-T绝杀实体 |
“笑一笑十年少”, |